重型顱腦損傷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4:30: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重型顱腦損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高糖血癥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高糖血癥患者的特點及治療,以期提高對此類患者的治療水平。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高糖血癥256例,通過對其形成機制、治療及愈后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結果格拉斯哥治療結果量表(GOS)Ⅰ級死亡35例、Ⅱ級植物生存17例、Ⅲ級重殘44例、Ⅳ級中殘68例、Ⅴ級良好92例,血糖高,病死及致殘率高。結論重型顱腦損傷后血糖升高與腦損傷本身病理機制有關,合理應用胰島素治療高血糖是安全有效的,可較快控制高血糖,能改善顱腦外傷患者的神經功能及預后,提高生存率。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高糖血癥特點胰島素治療
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高糖血癥患者256例,分析其傷情特點,對治療、預后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56例患者中男192例,女64例;年齡5~74歲,平均46歲,均符合重型顱腦損傷標準,其中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3~4分41例、5~6分57例、7~8分158例。入院前均無重要臟器急、慢性疾患,無糖尿病史,傷前無飲酒史,且無多發傷史。所有患者采血前24h內均未輸血和使用大劑量激素,患者均排除患糖尿病,于傷后24h內取肘靜脈血1.5~2.0ml,采用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糖值,血糖>7.0mmol/L82例(67.4%),血糖>11.1mmol/L44例(32.6%),糖化血紅蛋白均<7.7%。
1.2致傷原因車禍傷150例、打擊傷52例、摔傷41例、其它13例。
重型顱腦損傷后精神障礙分析論文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精神障礙
重型顱腦損傷后出現精神障礙時有發生,表現為當患者神志由昏迷轉模糊、清醒時出現煩躁、易激惹、不安、傷人、智力低下等癥狀,是造成精神殘疾的常見原因。作者收集本科自2005年2月至2007年9月重型顱腦損傷致精神障礙患者28例,現就其住院期間的特點及治療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12~65歲,平均(33.8±12.9)歲。致傷原因:車禍傷10例、打擊傷9例、墜落傷6例、其它傷3例。傷后就診時間:均在10min~10h內,其中<30min15例、30min~1h6例、1~3h5例、>3h2例。
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格拉斯哥昏迷分度表(Glasgowcomascale,GCS)評分,總分≤8分,傷后昏迷或再次昏迷≥6h[1];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2版修訂本有關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的分類進行精神障礙的評估及診斷[2]:顱腦創傷所致精神障礙,包括智力障礙、遺忘綜合征、人格改變、精神病性癥狀、情感性障礙(躁狂癥或抑郁癥)及神經病樣癥狀(包括神經衰弱癥狀、癔癥樣癥狀、焦慮樣癥狀等)等。
1.2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昏迷,有中間清醒期16例,GCS:4~5分19例、6~8分9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急診行頭顱CT檢查,28例中腦挫裂傷19例,其中額葉挫傷9例、顳葉挫傷3例、廣泛腦挫傷(以額顳葉為主)7例;顱內血腫14例,蛛網膜下腔出血8例,額骨凹陷性骨折6例,顱底骨折8例;硬膜下積液(以前額為主)2例。
氣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應用論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在2001~2004年間急診收治436例按GCS評分3~6分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插管距受傷時間共分為3組:(1)選取傷后30min內行氣管插管的病例81例;(2)30min~1h內行氣管插管的病例共115例;(3)選取傷后>1h未行氣管插管的病例240例。各組在從不同時間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患者預后兩個方面比較不同時間插管的患者的治療效果。
1.2治療方法近2年來我們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接診時即行氣管插管,早期改善患者通氣,然后行專科治療,治療效果明顯好轉。
1.3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采用SPSS12.0程序處理資料被表達為平均數±標準差,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43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情況,見表1。三組患者插管后不同時間的氧合指數見表2。
氣管插管急救應用論文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
【摘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插管的時機。方法選取我院2001~2004年間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436例,按插管距受傷時間(30min,30~60min,60min以上)分為三個觀察組,再根據三個組血氣分析的指標值和預后觀察值進行組間對比研究。結果30min和60min以上組的插管時間對患者的預后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盡可能早的行氣管插管,對于提高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院前急救氣管插管血氣分析預后
Applicationoftrachealintubationonsevereheadinjuryinpre-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pportunityoftrachealintubationonsevereheadinjurypatientsinpre-hospitalemergency.Methods436severeheadinjurypatientshavebeenobservedanddividedintothreegroupsaccordingtothetimeoftrachealintubation(0.5h,0.5to1h,andover1h)inpre-hospitalemergency,comparingbloodgasanalysisandoutcomeof3groups.ResultsOpportunityoftrachealintubationhasclinicalsignificancebe-tween30minutesgroupandover1hourgroup.ConclusionThetimeoftrachealintubationofsevereheadinjurypa-tientsasearlyaspossibleinpre-hospitalemergencycansignificantlyincreasepatients''''outcome.
【Keywords】severeheadinjurypre-hospitalemergencytrachealintubationbloodgasanalysisprognosis
酒精中毒治療論文
摘要:回顧115例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顱腦損傷的早期診治情況。酒精中毒與重型顱腦損傷的癥狀、體征極易混淆,容易漏診誤診。詳細了解病史和體格檢查,動態觀察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及時行頭顱CT掃描有助于早期明確有無合并重型顱腦損傷。
關鍵詞:酒精中毒顱腦損傷
酒精中毒后發生腦外傷者日漸增多,有報道約30%~50%的成人腦外傷患者在傷前曾飲用酒精,且預后較差。我科2003年7月~2007年2月急診接診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15例,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115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7例;年齡16~62歲,平均34歲。患者傷前均有飲酒史,酒后致傷原因:暴力致傷48例,摔傷36例,道路交通傷14例,墜落傷10例,其他原因致傷7例。入院時間:2小時內102例,2小時以上13例。受傷部位:單純頭皮血腫33例,頭皮裂傷52例,大面積頭皮撕脫傷7例,開放性顱腦損傷23例,其中45例伴口腔、鼻腔或外耳道血性滲漏。本組多發傷34例。GCS評分:3~8分89例,9~12分26例。送達方式:“120”及外院救護車送入78例,他人送入37例。
癥狀與體征:本組入急診室時呼氣中均有濃烈的酒精氣味,其中嗜睡39例,昏迷35例,煩躁不安、胡言亂語41例;入院時嘔吐者103例,嘔吐物均為帶濃烈酒精氣味的胃內容物。瞳孔變化情況:雙側瞳孔不等大伴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者56例,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遲鈍者45例。
小組干預在顱腦損傷患者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重癥醫學科營養支持小組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重癥醫學科營養支持小組干預。比較兩組的營養指標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發生率。結果轉出重癥醫學科時,兩組的血漿蛋白、前清蛋白、轉鐵蛋白水平均較護理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的血漿蛋白、前清蛋白、轉鐵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胃腸功能紊亂發生率為5.7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86%(P<0.05)。結論重癥醫學科營養支持小組干預有助于進一步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營養狀況,降低患者胃腸功能紊亂發生風險。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營養支持小組干預;營養狀況;胃腸功能紊亂
重型顱腦損傷屬臨床常見急危重癥之一,主要是因暴力直接或者間接作用于腦部所致,具有較高的致死、致殘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普遍處于昏迷狀態,喪失自主進食能力,機體高代謝狀態下營養物質快速消耗而容易誘發營養不良,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并影響其轉歸,故予以患者營養支持尤為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重癥醫學科營養支持小組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8.58±8.10)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5例,高空墜落9例,其他1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4~8分,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評分(4.00±2.00)分。觀察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48.67±8.3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空墜落6例,其他1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3~8分,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評分(4.50±1.50)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3]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顱腦損傷;②患者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植物生存狀態者;②家屬放棄接受進一步治療者;③合并營養不良者;④存在腸內營養支持禁忌者。1.3護理方法1.3.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包括密切監測生命體征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變化,用藥時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執行護理操作,妥善固定及維護管路,預見性使用約束性保護措施,做好基礎護理以及并發癥預防工作,意識清醒者提供心理支持等。營養支持按照以往常規操作進行,經由患者鼻腔置入空腸營養管后注入安素腸內營養粉劑(AB.BOTTLABORATORIESB.V,注冊證號H20181147),6量勺粉劑加入200mL溫水中配置成為250mL安素液,勻速滴注,熱量維持在20~30kcal·kg-1·d-1。1.3.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重癥醫學科營養支持小組干預。由重癥醫學科護士長任組長,醫師、營養師、藥師、護師/護士為組員組建重癥醫學科臨床營養支持小組。各組員上崗前由組長開展營養知識及技能、營養風險篩查、胃潴留監測、管飼途徑及營養制劑選擇、腸內營養并發癥評估與預防、不良事件上報等培訓,全員通過考核后方可上崗。由重癥醫學科營養支持小組對本組患者的營養狀態展開科學評估,利用Clifton公式[4]定期(5~7d)計算出每個患者的能量消耗量。初始安素液的輸注為總需求量的25%,每天以25%遞增直至全量輸注,如有不足則通過靜脈補充;同時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根據患者飲食偏好添加相應的調味劑,包括水果、花生等,輸注速度、濃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具體熱量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而定。1.4評價指標①相關營養指標。分別于護理前、轉出重癥醫學科時采集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mL,利用邁瑞醫療生產的BS-360E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漿蛋白、前清蛋白、轉鐵蛋白水平。②胃腸功能紊亂發生情況:統計兩組患者在轉出重癥醫學科時的胃潴留、腹脹、便秘/腹瀉等發生情況。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談論重度顱腦損傷的救治感言
摘要:探討基層醫院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診治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136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急診搶救、住院手術及康復治療的臨床資料。結果136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有126例在急診搶救室初步搶救成功,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了機會。住院病例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共112例,其中去骨瓣減壓術68例,均早期康復治療。采用GCS結果分析及半年隨訪,1級14例(入院后2h死亡4例,術后死亡10例),2級12例,3級30例,4級32例,5級38例。結論急診室搶救、積極手術及早期康復治療是提高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的三個主要環節。
關鍵詞:重度顱腦損傷診斷治療
重度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病,至今病死率仍然在30%-50%[1],如何提高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成功率,仍是臨床醫師面臨的一個挑戰性問題。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接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136例,通過對本組患者急診救治情況的回顧性分析,總結經驗,提高基層醫院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Glasgow昏迷評分(GCS)方法,意識障礙6h以上,處于3-7分者為重度顱腦損傷[2]。本組136例患者中,GCS評分3-5分者46例,6-7分者90例,均為重度顱腦損傷。男76例,女60例;自受傷到就診時間30min-5h;顱腦CT或MRI證實以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原發性腦干損傷、腦挫裂傷為主;損傷原因中交通事故傷50例、高空墜落傷32例、跌傷36例、被重物擊傷18例;單純顱腦損傷100例,合并腹部臟器損傷20例,合并四肢、脊柱、骨盆骨折16例,合并血氣胸、肺挫裂傷12例,同時合并血氣胸、腹部臟器損傷30例,同時合并血氣胸、腹部臟器損傷及四肢、脊柱、骨盆骨折18例。
剖析重度顱腦損傷診斷治療的應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基層醫院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診治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136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急診搶救、住院手術及康復治療的臨床資料。結果136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有126例在急診搶救室初步搶救成功,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了機會。住院病例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共112例,其中去骨瓣減壓術68例,均早期康復治療。采用GCS結果分析及半年隨訪,1級14例(入院后2h死亡4例,術后死亡10例),2級12例,3級30例,4級32例,5級38例。結論急診室搶救、積極手術及早期康復治療是提高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的三個主要環節。
關鍵詞:重度顱腦損傷診斷治療
重度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病,至今病死率仍然在30%-50%[1],如何提高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成功率,仍是臨床醫師面臨的一個挑戰性問題。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接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136例,通過對本組患者急診救治情況的回顧性分析,總結經驗,提高基層醫院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Glasgow昏迷評分(GCS)方法,意識障礙6h以上,處于3-7分者為重度顱腦損傷[2]。本組136例患者中,GCS評分3-5分者46例,6-7分者90例,均為重度顱腦損傷。男76例,女60例;自受傷到就診時間30min-5h;顱腦CT或MRI證實以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原發性腦干損傷、腦挫裂傷為主;損傷原因中交通事故傷50例、高空墜落傷32例、跌傷36例、被重物擊傷18例;單純顱腦損傷100例,合并腹部臟器損傷20例,合并四肢、脊柱、骨盆骨折16例,合并血氣胸、肺挫裂傷12例,同時合并血氣胸、腹部臟器損傷30例,同時合并血氣胸、腹部臟器損傷及四肢、脊柱、骨盆骨折18例。
顱腦損傷繼發呼吸衰竭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回顧性總結32例重型顱腦損傷后繼發急性呼吸衰竭的護理經驗。方法重型顱腦損傷后繼發呼吸衰竭的患者予以病因治療,并予以氣管切開、機械性通氣及亞低溫等綜合治療,加強呼吸道護理及營養支持治療。結果經治療良好14例(43.75%),中殘6例(18.75%),重殘2例(6.25%),死亡10例(31.25%)。結論重視術前準備,加強術后生命體征的監測,做好呼吸道、引流管的護理,及時使用機械通氣、亞低溫療法,早期給予營養支持,是該病的護理重點,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顱腦損傷;呼吸衰竭;機械性通氣;急性;護理
【Abstract】ObjectiveInthispaper,aretrospectivesurveyofnursingof32patient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withacuterespiratoryfailurewasconducted.MethodsThepatientsweretreatedtoenforcedetiologicaltreatment,incisionoftrachea,mechanicventilation,deuto-hypothermy.Therespiratorypassagenursingandnutritionalsupporttreatmentwereenhanced.Results32casesweretreated.14casesofthemweregood(43.75%),6casesweremid-handicap(18.75%),2caseswerere-handicap(6.25%),10casesweredied(31.25%).ConclusionThesummarysuggestedthatitisimportanttopayattentiontothepreparationbeforeoperation,theobservationoflifesignandthenursingofrespiratorytractsanddrainage-tubes,theuseofrespirators,sub-lowtemperatureandnutritionearlyafteroperation.Itisalsoaneffectivemeasuretodecreasethedeathrate.
【Keywords】craniocerebralinjury;respiratoryfailure;mechanicventilation;acute;nursing
重型顱腦損傷的特點包括病情危重,發展迅速,復雜多變,并發癥多,救治困難,病死率高。并發癥中以呼吸衰竭最為常見,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1]。我院神經外科ICU自2001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顱腦外傷繼發呼吸衰竭32例。經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在治療護理原發傷、保護和恢復腦功能的同時,特別加強對呼吸功能的監測和管理,搶救了許多危重病人的生命,使其順利康復,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假死引發醫療損害司法鑒定探討
1案例
1.1簡要案情
2014年8月24日7:31某女子因交通事故受傷呼叫“120”,7:35左右某醫院“120”到場查看患者后診斷重型顱腦損傷、院前死亡,遂通知殯儀館工作人員前來接運尸體,9時許搬運尸體時發現患者手還在動,還有生命跡象,再次呼叫“120”接回該院搶救,診斷為特重型顱腦損傷、腦疝形成,考慮患者病情危重,于11:10轉某市人民醫院繼續搶救,當日20:45宣告患者臨床死亡。
1.2資料摘要
1.2.1某醫院院前急救記錄無名氏,女青年。主訴:車禍致呼之不應10min?,F病史:患者乘坐3輪摩托車與小車相撞著地后,呼之不應。檢查情況:R無,P無,神志深昏迷,雙側瞳孔散大固定,直徑約6.0mm,對光反射消失,皮膚蒼白。無肢體活動,刺痛無反應,頭面部見血污,外耳道、鼻腔可見血痕,無呼吸,頸動脈未觸及搏動。初步診斷:(1)重型顱腦損傷;(2)院前死亡?,F場交“110”處理。1.2.2某醫院急診病歷2014年8月24日9:30:于9:00接“120”通知到車禍現場,見一女性平躺仰臥位,呈昏迷狀。BP16.5/10.5kPa(125/78mmHg),P78bpm,R18bpm,雙側瞳孔散大固定,對光反射消失,頭顳頂部可見約5cm裂傷、出血,余未見明顯外傷,即予開通靜脈通道、包扎、吸氧,送ICU進一步搶救。入院查體:T36.3℃,P105bpm,R8bpm,BP16.5/10.1kPa(115/75mmHg),SPO290%,神志不清,昏迷狀,不能睜眼,不能發聲,刺痛無反應,呼吸微弱,右側顳頂部見5cm長傷口,流血不止,口鼻腔及右外耳道見血跡,雙側瞳孔散大,直徑5mm,對光反射消失。入院診斷:(1)特重型顱腦損傷腦疝形成;(2)右肱骨骨折,入院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開通深靜脈通道,清創縫合,止血、脫水降顱壓、對癥等治療??紤]患者病情重,予轉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11:10患者出院。出院時聯系到家屬,證實患者為張某,20歲。1.2.3轉院住院病歷張某因“車禍致傷全身多處伴神志不清5h余”于2014年8月24日入院。入院體查:T36℃,P125次/min,R17次/min(呼吸機輔助呼吸),BP11.3/5.47kPa(85/40mmHg),GCS評分3分。神志深昏迷,熊貓眼征(+),雙側瞳孔等圓等大,直徑5mm,對光反射消失。右側顳頂部可見長約3cm傷口,已縫合。急診CT示:左側額顳頂部廣泛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厚度約9mm,并大腦鐮下腦疝形成;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腫脹,廣泛頭皮血腫。入院后予脫水、護腦、補液等治療。當日20:15患者突發血壓下降至0mmHg,心率0次/min,經搶救無效死亡。死亡診斷:全身多發傷:(1)特重型顱腦損傷:左側額顳頂部硬腦膜下血腫、腦疝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頭皮血腫;(2)全身多處皮膚挫擦傷。
1.3死因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