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切除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13:34: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子宮切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子宮切除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產后出血;子宮切除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急癥子宮切除術的相關因素及手術指征,分析如何降低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的發生率。方法回顧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的1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16例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的主要指征為胎盤因素、子宮收縮乏力和子宮破裂。相關因素分析與孕產次、分娩方式等有關。結論子宮切除術是產科急癥子宮出血,搶救孕產婦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加強計劃生育宣教,嚴格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征,產前及時診斷等能有效降低產科子宮切除發生的可能,從而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產科出血是嚴重威脅孕產婦生命,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子宮切除術成為治療產科大出血,搶救孕產婦生命的一項有效措施和手段。過去一般都是在藥物治療、子宮按摩和宮腔紗條填塞等方法無效時實施子宮切除術,隨著新型宮縮劑的出現,血管栓塞技術及介入治療的成熟與應用,產科子宮切除率已明顯降低,但近幾年來,又有增多的趨勢。現對我院6年來因產科急癥行子宮切除術的16例做回顧性分析,并對其相關因素、手術指征及如何降低其發生率進行總結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住院分娩的孕產婦6325例,其中產科行急診子宮切除術16例,發生率為0.25%,占陰道分娩的0.09%(4/4236),占剖宮產的0.57%(12/2089)。16例產婦的年齡為21~33歲,中位年齡26歲。初產婦4例,經產婦8例;平均孕次(3.6±1.3)次,產次(2.4±0.7)次;孕周為33~41周;有人工流產史9例,中孕引產史4例,剖宮產史3例。

查看全文

子宮切除術論文

我們采用經過改良的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簡化了手術步驟,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其方法和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36例因子宮良性病變行全子宮切除的患者分為兩組:陰式全宮切除18例,年齡35~56歲,平均43歲;其中子宮肌瘤12例,子宮腺肌瘤4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例。常規腹式全子宮切除18例,為對照組,年齡32~52歲,平均45歲;其中子宮肌瘤10例,子宮腺肌瘤5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例。兩組患者均有一胎以上生育史,兩組子宮均<12周,活動度好,除術前常規婦檢外,所有患者均作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對于不規則陰道流血者,分段診刮排除子宮惡性病變。

1.2手術方法

1.2.1陰式全子宮切除手術操作:病人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導尿、暴露宮頸。在膀胱溝下與后穹窿與宮頸交界處中間粘膜下注射立止血1u加生理鹽水混合液20ml。于膀胱宮頸溝下方約3mm處環繞宮頸切開宮頸與陰道交界粘膜,深3~4mm達宮頸粘膜,電刀鈍銳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及宮頸直腸間隙,達前后腹膜反折,打開前后腹膜靠宮頸一次性鉗夾骶主韌帶,切斷后縫扎近端的斷端,宮頸側不縫。此時再次觸摸子宮,了解子宮大小,活動度,肌瘤位置等,視具體情況再進一步處理。子宮大難牽出者,可用宮頸紺紺夾宮頸兩側,自宮頸始將子宮對半切,如見瘤體影響子宮下降隨時將肌瘤挖除,同時結合行子宮分碎術,去核術等,可望有效縮小子宮體積后牽出。子宮不大者,則以食指觸摸附件拉出,直視下斷兩側卵巢固有韌帶。如附件有病變,則斷卵巢懸韌帶,亦可切下子宮后再處理附近件;各殘端線尾保留,但避免牽拉,檢查無出血后剪斷線尾,將腹膜與陰道粘膜一層連續交鎖縫合,陰道塞紗團壓迫止血。

1.2.2經腹橫切口全子宮切除術:按傳統經腹全子宮切除步驟操作。

查看全文

子宮全切除術護理學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術的護理方法。方法對36例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術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切除術中出血量減少,腹壁無切口,陰道創傷小,鄰近器官干擾小,不易發生陰道內及腹腔粘連和感染,患者恢復快。結論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術擴大了傳統的手術適應證的范圍,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關鍵詞】改良;陰式子宮全切除;臨床護理

陰式子宮全切除手術適應證以往僅限于年老子宮脫垂者。本院近年來開展的改良陰式子宮全切除術擴大了傳統的手術適應證的范圍,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有文獻報道[1-2],歐美國家陰式全宮的比例達61%~90%,國內最高比例達92%。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手術36例,取得滿意臨床療效,現將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6例患者中年齡最大72歲,最小32歲,平均49.8歲。其中子宮肌瘤20例(子宮≤孕3個月),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6例,宮頸不典型增生4例,宮頸原位癌2例,宮頸肉瘤2例,慢性宮頸炎2例。有2例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病理診斷或陰道鏡檢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宮頸炎。

2臨床護理

查看全文

腹腔鏡筋膜內子宮切除術研究論文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

近年來隨著婦科腹腔鏡在臨床上的迅速開展,且因腹腔鏡筋膜內子宮切除術(CISH)較其他子宮切除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恢復快的優點,已成為子宮切除術中應用較廣泛的術式。作者就CISH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和診治進行初步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3年11月至2005年5月,本院共施行CISH手術303例。定期隨訪中發現CISH術后易并發宮頸殘腔潴留囊腫、宮頸息肉、周期性陰道出血及宮頸殘腔膿腫。將并發癥研究后進行手術方法的改進,對改進前216例患者分為甲組,改進后87例分為乙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常規檢查及腫瘤五項檢查(CA125、CA153、CEA、AFP、CA199)、宮頸液基細胞薄層涂片及陰道鏡檢查,有陰道不規則出血者行分段診刮術,以排除宮頸及子宮內膜惡性病變。表1甲組與乙組一般資料比較(略)

1.2方法

查看全文

陰式子宮切除術在婦產科的臨床效果

摘要:目的針對陰式子宮切除術在婦產科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探討。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這一期間收治的60例行子宮切除術的婦產科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為為對照組,該組采用傳統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另外一組為觀察組,該組采用陰式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最后針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過相應的治療后,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的對比中,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同時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中,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針對需要行子宮切除術的婦產科患者采用陰式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該方法的創傷性較少,可以減少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術后住院時間,促進患者預后,同時該方法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因此,該方法值得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當中,并且大力推廣。

關鍵詞:婦產科;陰式子宮切除術;應用效果

在醫院婦產科的臨床治療當中,子宮切除術并不少見,其中主要包括子宮全切術和子宮部分切除術以及擴大子宮切除術等三個類型[1]。臨床中常采用該術式治療某些原因導致的子宮出血和附件出現病變以及子宮腫瘤等。而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中的子宮切除術通常采用開腹式手術進行治療,但是該方法的創傷性相對較大,術中出血較多,術后恢復也相對較慢,使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因此,該方法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弊端。而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手術方法的缺點,本文對需要行子宮切除的患者采用陰式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將詳細研究數據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本院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這一期間收治的60例行子宮切除術的婦產科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28~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5±3.5)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29~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7.2±3.8)歲,以上兩組患者均為已婚患者,同時均符合子宮全切術的手術指征。兩組患者對本次研究均具有知情權,并在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開展本次研究。為了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年齡、手術指征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一定的比較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腹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本文對其具體治療方法不做詳細贅述。觀察組患者采用陰式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醫護人員在手術前3天對患者進行腸道準備和陰道沖洗,通過氣管插管方式進行麻醉處理。根據患者自身的不同病情選擇不同的切口形狀,在手術過程中,應將陰道和直腸間的間隙以及膀胱宮頸間的間隙進行有效的分離,從而減少術中出血,當需啊喲在陰道粘膜和宮頸交接的位置進行環切操作前,應采用生理鹽水和1:250的40ml腎上腺素AD進行注射。在分離子宮前后腹膜陰道直腸間隙和宮頸間隙之前,應需要將其反折和結扎,采用手術鉗夾將子宮血管、圓韌帶、骶韌帶和主韌帶等相關附件進行切斷,將存在病變的子宮取出。最后通過吸收線對其進行縫合處理,放置引流條。

查看全文

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術適應癥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陰式子宮切除術的適應證及處理。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廣東省陽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科對222例非脫垂子宮、患子宮肌瘤的患者施行陰式全宮切除手術,其中子宮≤孕12周的154例為A組;子宮大小>12周,≤18周的45例,為B組;有盆腔手術史及輕中度黏連且子宮≤孕14周的23例,為C組。比較三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手術并發癥情況。結果B、C兩組的手術時間及出血量與A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A組手術成功,無中轉開腹,無并發癥發生,B組2例中轉開腹,1例膀胱損傷。C組3例中轉開腹,1例膀胱損傷,1例術后出血。結論認真把握陰式全宮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術;適應證

隨著醫學的發展,微創手術在婦科領域中越來越深入人心,探討創傷小、手術質量高、患者痛苦小、術后康復快的手術方式已成為婦科界的目標,對非脫垂子宮經陰道施行切除手術,近幾年來不斷興起,且常見報道,但如果不掌握好適應證,極有可能造成中途開腹或并發癥的發生。本文回顧分析子宮肌瘤陰式全宮切除術222例術中的情況,探討手術的適應證和并發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因子宮肌瘤在本院施行經陰道切除術共222例,其中術前無盆腔黏連199例,診斷輕中度黏連23例。在無黏連的199例中分組,子宮≤孕12周大小154例,作為A組;子宮大小為>12周,≤18周45例,作為B組,其中子宮如孕16~18周大小的5例;術前診斷盆腔黏連的23例為C組,且子宮≤孕14周,主要是腹部手術史和盆腔炎病史,如剖宮產、卵巢囊腫切除、闌尾切除、宮外孕手術、慢性盆腔炎等,A組年齡在40~52歲,B組年齡在43~57歲,C組年齡40~55歲。三組年齡差異無顯著性。所有患者術前作婦科及B超檢查,確診為單純子宮肌瘤或合并子宮腺肌瘤,無附件疾病及生殖器惡性腫瘤,無嚴重的盆腔黏連。

1.2方法術前按常規檢查,作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術前準備。取膀胱截石位,用生理鹽水分別注入宮頸12、3、6、9點作水墊。在膀胱附著于宮頸處(宮頸膀胱溝處)下0.2~0.5cm處環形切開陰道壁。銳性及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子宮直腸間隙達膀胱腹膜反折處、子宮直腸窩處。緊貼宮頸鉗夾、切斷、縫扎雙側主韌帶、骶韌帶。打開前、后腹膜,觸摸子宮大小、肌瘤部位及雙附件情況、是否黏連,如有黏連則先分離黏連。鉗夾、切斷及雙重縫扎兩側子宮血管。用固有韌帶拉鉤(長臂,頭部呈問號形,由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設計)暴露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及圓韌帶,鉗夾、切斷及雙重縫扎之。當子宮較大不能取出或不易鉤取固有韌帶時,先采用縮小子宮體積的方法,如將子宮劈開、肌瘤剔出。再鉤出韌帶,將子宮取出。取出子宮后用2-0腸線縫合前后腹膜、陰道前后壁。術中用聚血盆及負壓瓶收集血液,再用量杯測量。

查看全文

全子宮切除手術室護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全子宮切除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措施。方法: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全子宮切除患者4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手術室綜合護理。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效果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全子宮切除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能夠取得明顯的護理效果,且能夠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廣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全子宮切除;手術室護理;對策;護理效果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全子宮切除術成為切除子宮腫瘤和附件病變的普遍治療方法[1]。全子宮切除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癥,提升術后治愈率。但全子宮切除對患者身體機能有較高要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指標,并提出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對策,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率[2]。

資料與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全子宮切除患者40例,年齡37~55歲,平均(38.22±6.73)歲;所有患者經入院檢查后全部確診為子宮肌瘤合并宮頸糜爛;均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時間為90min。隨機分為兩組各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護理方法:①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基礎護理內容等。②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手術室優質護理:手術前,很多患者對疾病和手術有懼怕心理,害怕疾病惡變,害怕手術風險以及對醫院環境的不適應等,導致其存在緊張、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針對以上問題,護理人員應在患者進行手術前采取有針對性的溝通交流措施,如進行健康宣教,普及全子宮切除術的相關知識和治療效果,解釋有關手術前的注意事項等,引導患者主動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另外,在手術前1d應讓患者洗澡、洗頭、修剪指甲、更換衣服、剃去陰毛和腹部汗毛;還需進行胃腸道護理,術前12h禁食,術前8h禁水,避免手術中出現惡心、嘔吐等導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時必要的胃腸道護理還能夠預防術后腹脹。術前進行灌腸1次排空腸道,術前30min給予苯巴比妥鈉1g,阿托品0.5mg肌內注射。在手術實施過程中嚴格按操作程序進行,確保無菌操作,杜絕感染事故發生。從患者進入手術間開始,首先是心理護理,與患者多溝通、多交流,以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待麻醉后給予導尿管插入,從而消除因導尿管帶來的疼痛感;在手術中,要時刻保持手術室的干凈整潔,并時刻注意患者生命體征,如有意外發生,及時采取有效對策。手術完成后,第一時間將手術成功的消息告知患者,以減輕心理負擔,同時給予靜脈鎮痛泵減輕傷口疼痛感,指導患者采取平躺姿勢6h,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后可采取半臥位,指導患者進行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恢復胃腸道功能,避免因平躺過久而導致血栓。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術后并發癥,若2d內未發生并發癥可將尿管移除。術后應注意患者外陰清潔,密切觀察陰道分泌物情況,若發現有夾雜血液現象應立即上報醫生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術后飲食護理中應加強營養支持,多食用高蛋白和粗纖維食物。觀察指標:評估兩組手術護理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治療和護理后疼痛感明顯改善;②有效:術后仍有輕微疼痛;③無效:術后疼痛感強烈。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查看全文

子宮全切除術的麻醉方法研究論文

【關鍵詞】子宮全切除術麻醉方法

目前腰硬聯合麻醉、持續硬膜外阻滯麻醉[1]廣泛在臨床上使用,評價不一,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對子宮全切術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比較其優缺點,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60例患者,ASAⅠ或Ⅱ級,年齡35~55歲,體重45

~75kg,身高148~165cm。

查看全文

給切除子宮的女友的安慰情書范文

親愛的××:

病房里人雜,有些話我不好說,也許寫出來更容易一些。

××,看你整天心事重重的樣子,我好難過!

我知道,切除子宮對你我意味著什么,你我是那樣的愛孩子!但不如此,我將失去你,在兩難選擇中,除了選擇你,我還有什么辦法呢?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如巨雷轟頂,一夜未能成眠。××,我知道你的痛楚更甚于我。要說不在乎是虛偽,但問題是,在乎又能如何?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讓我們共同承受吧。

慶幸的是,癌細胞并未擴散。失去子宮,卻保住了可愛的你,別胡思亂想,要和醫生積極配合,這樣手術會順利得多。我是想開了。如果我們想有個寶寶,就收養一個好了,我們像親生的一樣愛他、疼他,好不好?

查看全文

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研究論文

【關鍵詞】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

隨著腹腔鏡手術廣泛開展,在婦科領域腹腔鏡下手術不僅限于附件切除術,還包括子宮肌瘤剔除術、全子宮切除術、次全子宮切除術等。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共行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38例,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8例患者,年齡38~52歲,平均43.2歲。其中子宮肌瘤27例、子宮腺肌病11例。婦科雙合診檢查子宮增大<12周31例、子宮增大>12周7例,有下腹部手術史11例。

1.2手術方法均采用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在臍孔用10mm套管針(Trocar)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氣體,使腹腔內壓力達15mmHg,置鏡后,取頭低腳高位,然后兩側下腹部各置入5、10mmTrocar,此兩孔作為操作孔。再從陰道置入舉宮器,鏡下操作步驟同開腹手術。操作方法:用超聲刀及雙極電凝處理雙側園韌帶、輸卵管峽部、卵巢固有韌帶及闊韌帶前、后葉,打開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至宮頸峽部下2cm,雙極電凝子宮動、靜脈,用1號腸線套扎宮頸中段3道,子宮切除器切除子宮體,若附件有病變則作相應處理,沖洗盆腔,檢查有無出血,無異常手術完成。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