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評價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08:14: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綜合評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綜合評價

運輸企業安全綜合評價研究

1.前言

安全和危險是相互對立且相互依存的。我國現階段的CNG企業安全評價,主要是依靠有資質的第三方開展的,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5號,2015年修訂)、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6號,2015年修訂)、《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評價細則(試行)》(安監總危化[2007]255號)等的要求,必須對于CNG企業從建設到投產整個過程進行安全評價。長期以來,有關CNG運輸企業的安全評價,建立的評價指標各自獨立,未能構成聯系,此外指標的重要性默認為一致,也造成了評價指標不分級。上述現狀使得有關CNG運輸企業的安全評價較為程式化和紙面化,對于其綜合性、復雜性和指標之間的相關性考慮不足。本文從CNG運輸企業的生產運營現狀調查和分析入手,針對各類安全評價指標進行設定,并且通過AHP方法對指標進行層級化和綜合化,構建基于AHP分析的CNG運輸企業安全評價體系,最終針對某CNG運輸企業整改前后的安全綜合評價進行實踐分析。

2.AHP方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法,是將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一般離散模型中經常使用層次分析法。該方法以其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地處理各種決策因素的特點,以及其系統靈活簡潔的優點,迅速地在我國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內,如能源系統分析、城市規劃、經濟管理、科研評價等,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

3.評價指標體系和判斷矩陣的構建

本文采用軟件yaahp11.0對于CNG運輸企業的安全綜合評價進行指標體系的構建。圖1某CNG運輸企業安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分為兩級指標,第一級指標分為技術指標(包含維護和保養、安全防護)、人員指標(包含管理人員、駕駛員、裝卸工人)、裝備指標(包含車輛和裝卸搬運裝備)以及應急處置指標。根據專家團的評定分值按照1-9標定法構建判斷矩陣,鑒于篇幅因素,本文只對于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進行舉例說明。之后,必須進行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層次單排序的有效性需要驗證,以避免指標超出允許范圍,因此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由于yaahp軟件具有一致性自我修正功能,因此本例中一致性檢驗均可通過。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綜合評價通知

各縣區食品(藥品)安全協調委員會:

根據安徽省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關于印發安徽省食品安全目標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皖食安協[20****]4號)要求,結合20****年市政府與各縣區政府簽訂的《20****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及市政府工作要求,現就開展全市六區一縣食品安全綜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時間:20****年12月下旬,每個縣區半天。

二、評價內容。按照淮南市食品藥品安全協調委員會《關于轉發安徽省食品安全目標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淮食藥安協[20****]13號)對各縣區的管理指標、品種檢測、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等三項內容進行綜合評價。

三、評價方法。

(一)開展自評。各縣區按照《關于轉發安徽省食品安全目標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開展自評。

查看全文

企業技術綜合評價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基于知識管理的思想,從知識管理角度對技術能力及其要素進行重新界定,并針對企業技術能力的四個構成要素設計了技術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法靜態綜合分析模型方法。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企業技術能力;密切值法;綜合評價

一、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技術能力構成要素

技術能力是企業在技術資源和技術活動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總和,其本質是知識。技術能力的靜態特征表現為一定的存量,動態特征則表現為對存量的操作,如檢索、篩選、格式化、存儲、純化、編碼、激活等。企業技術能力是一個表征企業內在能力的概念,是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實現的前提條件。從知識角度看,企業技術能力的本質被定義為知識。技術可以看作是企業所擁有知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技術變化可通過對知識發展的分析得以理解。因而“企業技術能力是企業為支持技術創新的實現,附著在內部人員、設備、信息和組織中所有內在知識存量的總和”。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就必須實現企業內部知識存量的積累,知識存量的積累分為靜態積累與動態積累。靜態積累指知識的儲備和維持、動態積累指知識的重構和使用。知識的動態積累過程是原有知識的運用和新知識的產生兩個過程同時作用的結果。

技術能力的本質是知識,或者說技術能力是組織知識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對技術能力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時,也應從知識管理的角度進行重新的劃分,要素劃分時應兼顧對技術能力的靜態及動態描述。通過對現有技術能力研究的定義及要素分析可以把技術能力的構成要素分為四種。

1.1技術識別能力

查看全文

廣西旅游潛力綜合評價分析

摘要: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眾多、環境優美,旅游潛力巨大,通過旅游發展不僅能夠突出廣西各地文化特色與自然環境價值,更能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因而采用科學方法客觀評價廣西各地旅游潛力對于廣西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關鍵。由此,本文構建了反映旅游業發展狀況、旅游資源條件、綜合發展環境、旅游潛在價值、旅游產業及當地經濟發展趨勢6大方面和32個分指標的地區旅游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廣西所轄14地區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桂林市的旅游潛力以95.34分遙遙領先于第二位的南寧市13分之多,比第三位的柳州市高出20分;第四、五、六位的分別是百色市、河池市和崇左市,屬于旅游潛力中等偏高地區;旅游潛力中等地區為北海市、欽州市和玉林市(第七位到第九位);旅游潛力較弱地區為來賓市、賀州市、防城港市、梧州市和貴港市。針對廣西各地在旅游潛力開發方面的問題,本文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打造精品旅游;二是立體發展民族旅游;三是重視旅游扶貧;四是突出桂西北旅游特色。

關鍵詞:廣西;旅游潛力;評價;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南疆,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截止2017年年末,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4885萬人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14個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我國9個沿邊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8523.26億元,人均GDP為38102元①。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人口眾多,擁有壯、苗、侗、仫佬、毛南、京、彝、水、仡佬等原住少數民族,地處西南邊陲,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沿海沿邊,同時還有百色等革命老區,是我國典型“老少邊窮”分布較多地區,經濟發展限制多,脫貧致富和帶領全區各地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的難度大。而經濟發展的劣勢換位思考也可以轉化為旅游發展的優勢,通過整理、分析廣西各地旅游發展潛力,制定挖掘旅游潛力,扶持旅游產業特色化發展,打造廣西各地特色精品旅游項目,帶動全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人民收入增加、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綜合水平提高的戰略目標,不失為一條正確的發展之路。然而,目前我國直接研究廣西整體旅游潛力的文獻稀缺。自2015年8月西北風情旅游聯合會旨在共商區域旅游合作大計,共謀西北旅游城市發展的《蘭州宣言》正式通過并發表,提出了“加強區域合作發掘旅游潛力”口號以來[1],我國學者有關旅游潛力的研究主要包括高句麗文化的旅游潛力分析[2]、長春市雙陽區鹿文化旅游潛力調查研究[3]、風景植被特征及其旅游潛力評價[4]、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潛力分析[5]、中國省會城市開展醫療旅游潛力探析[6]等。這些研究大多數為專項旅游潛力分析,而有關區域旅游潛力的研究較少,如西雙版納的避寒旅游潛力[7]。基于此,本文對廣西旅游資源的存量和價值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觀評價[8],構建了廣西各地旅游潛力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區劃[9],提出了以桂林為龍頭的山水風光、以北海銀灘為龍頭的濱海風光、民族風情游和邊關游四大特色[10]為研究內容。鑒于廣西發展的需要和旅游業現狀,進行廣西各地旅游潛力分析與評價,將有助于挖掘廣西的旅游發展潛力以及發現開發方面的問題,從而推動廣西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所轄的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貴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賀州市、河池市、來賓市和崇左市為研究對象,從旅游業發展規模、旅游資源與景區級別、旅游資源結構、旅游業發展綜合環境、旅游發展價值和旅游業發展活力六方面對廣西14地市旅游潛力進行評價與分析。(二)地區的旅游潛力評價指標體系。一個地區的旅游業未來發展的空間大小可以采用“旅游潛力”來加以評價,而旅游潛力是一個相對、專業、變化的軟實力,采用定性描述是不能夠準確地反映各地旅游業發展的潛力。科學的地區旅游潛力評價方法不僅要能對地區旅游資源開發潛力進行評價,還需要能為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提供有效標準。此外,地區間旅游潛力的比較能夠幫助發現旅游業的地區差異和空間格局問題,為旅游業地方政策提供依據。本文構建的廣西各地旅游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總的目標層、6大方向和32因子(分指標)。6大方向大體上反映了旅游業發展狀況、旅游資源條件、綜合發展環境(自然與社會經濟)、旅游潛在價值、旅游產業及當地經濟發展趨勢等。為了保證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利用德爾菲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本研究中選擇了旅游專業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專家學者16人作為專家組,共進行了3輪問卷調查。第一輪向專家說明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讓專家獨立對指標的權重進行賦值。通過回收問卷分析,將專家支持率最高的指標權重作為第二輪調查參考標準,讓專家進行第二輪指標權重賦值。在對第二輪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第三輪專家調查,第三輪調查的問卷分析結果顯示專家們對于旅游競爭力各指標權重的意見趨于一致,由此確定了指標體系的權重,[11-14](見表1)。

二、廣西各地旅游發展潛力評價結果與類型劃分

查看全文

普高綜合評價通知

各市教育局基教科、教研室(教科所):

根據近期各高中在評價過程中反映的問題,為統一標準,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實證材料的審核

實證材料審核要按《關于印發<安徽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方案(試行)>的通知》(教基〔20*〕6號)進行,對評A(優秀)的材料要嚴格按照評價標準的相應要求進行審核,實證材料的名稱要明確具體。

二、評價等級比例

被評為A等(優秀)的比例由實證材料決定,當A等(優秀)比例達30%,省版系統提出警示;當A等(優秀)比例達50%時,省版系統會提示要求市縣教育局重新核查確認。被評為B等的學生數必須控制在被評學生數的50%以內。

查看全文

商洛市生態城市建設綜合評價研究

摘要:基于生態城市的內涵,運用綜合評價思想,結合商洛市目前城市建設情況,從經濟、社會、環境等三個方面構建商洛市生態城市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商洛生態城市建設進行綜合評價,目的是提供商洛市生態城市綜合評價的指標框架,為商洛市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和綜合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生態城市;主成分分析;綜合評價

“生態城市”是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首先提出了“生態城市”這一概念。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工業化的深入發展,諸如城市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礎設施落后、水資源短缺、能源緊張;城市的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宅短缺、土地緊張,以及城市的風景旅游資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壞等一系列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協調統一,就成為國內外城市建設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因此,建設生態城市已成為城市之間競爭的焦點,許多城市紛紛加快了城市轉型發展的步伐,把建設“生態城市”、“花園城市”、“山水城市”、“綠色城市”作為奮斗目標和發展模式。近年來,關于生態城市建設的研究成為國內外的熱點話題。曾芳芳介紹了國內外“生態城市”的研究背景以及中外學者對其內涵的認識,重點闡述了國內外學者對其的研究理論,并提出生態城市建設的理論研究在生態城市評估方面的不足,為后期的生態城市發展理論研究起著重要的作用;李文君等以西安市為例,對西安市生態城市建設進行分析,為以后具體的生態城市的建設研究提供了借鑒等。商洛作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加強對商洛生態環境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商洛市為研究對象,結合商洛市城市建設實際,構建商洛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討商洛市生態城市發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為打造中國西部最美的山水園林城市規劃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一、生態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價方法

(一)生態城市綜合評價指標的選取本文指標選取主要是通過頻度統計方法,參考關于生態城市評價的相關研究論文中的指標體系,結合商洛城市建設的實際,堅持科學合理、針對性強,反映生態城市發展本質的指標作為商洛市生態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評價,具體指標體系構建詳見表1。(二)數據來源及評價方法指標體系所用原始數據來源于《商洛市統計年鑒》(2007-2016),城市環境質量報告書、統計公報、政府部門的調研數據等資料和相關文獻資料、書籍、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等。本文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過對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3個子系統39個指標進行分析確定權重,綜合評價商洛市生態城市發展水平。

二、商洛市生態城市建設水平的實證分析

查看全文

論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綜合評價

大宗農產品銷地價格波動影響因素評價

1.建立指標集。指標集是影響大宗農產品銷地價格各種因素構成的集合,本文選取上文所說的產地收購價格波動、農產品投機行為等5個指標作為評價的指標集U=(u1,u2,u3,u4,u5)。2.建立權重集。為了反映各個指標的重要性,需要對各個指標分配一個權重。各個權重組成U上的一個模糊集合A,稱A為權重集。選擇專家評議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自的權重。本文選用1-9標度方法,聘請6位行業專家(3位農產品流通領域專家,3位批發市場經營專家)進行評價。評價得出結果通過一致性檢驗,合理可靠。評價過程如下:計算最終權重得本文系農產品批發市場政策法規研究(2013-35-1)的資助。A=(0.46,0.23,0.17,0.07,0.07)3.建立評價集。評價集是評價者對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所有評價結果組成的集合。用V表示。V=(V1,V2,…,VN)其中Vi表示第i個評價結果。N為總的評價結果數。為了使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評價簡潔,直觀,便于理解,本文只選擇五個評價結果建立評價集,即影響因素V=(大,比較大,一般,較小,小)。4.大宗農產品的選擇和基于農產品批發市場經銷商視角的單因素評價。單因素模糊評價是單獨從一個因素出發進行評價,以確定評價對象對評價集V的隸屬程度。設評價對象按因素集中的第i個因素ui進行評價,對評價集V中第j個元素vj的隸屬度為rij,則U的評價結果可以用模糊集合表示:對所有因素都進行評價后,可以得到矩陣R=(R1,R2……,RM),R可以看做是因素集U和評價集V之間的模糊關系。本文選擇北京大洋路批發市場的禽蛋、蔬菜、鮮肉、果品、水產作為研究對象。作者經過對大洋路批發市場實際調研,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農產品經銷人員,包括5名禽蛋經銷商,5名蔬菜經銷商、5名鮮肉經銷商、5名果品經銷商、5名水產經銷商,共25人進行問卷調查評價。評價過程:經銷商分別從五個方面對五種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進行評價。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評價更加客觀,不同種類的經銷商在評價自己所經營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時,評語得分為2分;評價其他種類的農產品波動因素時,評分為1分。得到分數后再進行歸一化處理,保留小數點后一位。綜合以上經銷商意見,最終得到的評價表如下:5.多因素模糊評價。單因素評價矩陣分別和權重集進行模糊變換,即得到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即B=AR表示A與R的一種合成方法,本文選擇為乘法。計算得到:B禽蛋=ART禽蛋=(0.3,0.16,0.18,0.18,0.18);B蔬菜=ART蔬菜=(0.44,0.18,0.26,0.08,0.04);B鮮肉=ART鮮肉=(0.26,0.1,0.2,0.28,0.16);B果品=ART果品=(0.32,0.2,0.26,0.12,0.1);B水產=ART水產=(0.22,0.18,0.22,0.22,0.16);6.最終評價結果。本文選擇線性加權法求得最終得分,計算公式如下(ai為設定參數):最終計算結果:P禽蛋=3.22,P蔬菜=3.9,P鮮肉=3.02,P果品=3.52,P水產=3.08從以上對農產品銷地價格波動因素的評價來看,大宗農產品批發市場經銷商認為產地收購價格變化對農產品銷地價格波動影響大的比例為(0.3+0.4+0.3+0.2+0.2)/5=0.28;同理得出:農產品投機行為的影響是0.36;短期天氣變化的影響是0.26;物流費用和損耗的影響是0.36;經營成本變化的影響是0.28。

結論和對策建議

本文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分析各因素對農產品銷地價格波動的影響,得出農產品投機行為和物流費用損耗是影響農產品銷地價格波動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產地收購價格和經營成本的變化,最后是短期天氣變化因素。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提出如下對策建議,以穩定農產品銷地價格:1.加強對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政策支持。農產品流通體系的高效運行,對緩解農產品的產銷失衡、降低流通損耗和穩定價格十分重要。要采取政策措施,盡快改變產地市場落后的流通格局,在農村產地新建或改建一批農產品市場。加強產地蔬菜預冷設施、交易場地、交易棚的建設投入,解決當地農民賣菜難的問題。另外,做好產銷兩地鐵路專用線、鐵路冷藏運輸車輛及場站設施建設,降低流通成本。2.加強對農產品投機行為的監管力度。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維護市場秩序和農產品價格的穩定,加強對投機炒作農產品行為的監管。政策法規一方面對農產品投機炒作者起到震懾作用;另一方面為市場監管者查處違法行為提供執法依據。3.完善農產品市場公益性建設思路和具體支持政策。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財政支持政策,明確公益性市場建設的資金來源和相關比例,制定稅收、土地,水電等優惠措施。在政策支持下開展示范市場建設,以點帶面推進,逐步形成我國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

本文作者:李志博王寒笑安玉發工作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查看全文

科技創新績效綜合評價研究

1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資源投入的不斷積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科技事業有了較快發展。眾多學者對科技創新的績效評價進行了研究:Nelson曾設計了一套綜合評價指標,主要包括R&D經費來源、R&D經費配置、大學的作用、支持和影響創新的政府政策等;沈菊琴等運用主成分分析,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科技效益三方面出發,對構建的縣域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得出了較合理的評估結果;王秀明主要從科技投入、科技創新環境、科技產出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促進經濟發展五個層面分別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分項展開對全國30個省市區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最終得出新疆的綜合排名;黃偉從科技成果轉化的產出結果及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角度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用主成分分析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從權重大小和聚類結果兩個方面對全國30個省區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及分析,得出東部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績效值要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的結論;鄒林全基于省級面板數據,從財政科技投入和科技產出兩個方面出發,運用主成分分析得到每個時間截面的評價系數向量和各地區得分情況,得出財政科技投入評價系數具有長期穩定關系,各地區財政科技投入績效水平逐年提高的結論。通過梳理國內關于科技績效方面的實證研究發現,我國學者把環保節能、信息化與科技績效聯系起來研究得較少。本文在此基礎上,分別從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環保節能和科技潛能四個方面建立了比較全面的指標體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對內蒙古自治區與其他省區的科技創新績效情況進行比較,然后運用聚類分析對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的科技創新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

2內蒙古科技創新整體績效分析

本文對2012年全國29個省區(由于數據缺失,不包括天津市、西藏自治區、臺灣地區和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科技創新綜合績效進行了深入探究,從而為內蒙古自治區提高軟實力、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決策依據。

2.1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從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節能環保、科技潛能四個方面對內蒙古科技創新綜合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其中,科技投入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科技產出是衡量科技活動成敗的重要標志;節能環保則從生態角度出發,反映了地區科技進步對環保節能技術的提升;科技潛能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績效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這四個方面綜合起來可反映科技發展全過程的績效水平。

查看全文

略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綜合評價

摘要:本文以本校旅游管理專業為例,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對課程體系目標實際達成程度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表明課程總體上對學生較有幫助。文末提出了完善課程體系的建議,具體包括重視經營管理課程設置、適當增加操作技能課程和少量開設研究型課程等。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評價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一、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模糊綜合評判模型的建立

1.評價要素的設置

評價要素的設置,是對旅游管理本科課程體系進行綜合評價的前提。由于評價對象為課程體系目標實際達成程度,因此選取課程體系目標作為評價要素。考慮到課程體系目標主要在于提高學生在旅游行業就業的能力,因此可以參照旅游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來選擇評價要素。溫衛寧等認為酒店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溝通和人際交往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酒店的經營管理能力、獲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靈活運用各種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職業生涯及職業發展的能力、應變能力和外語交際能力。丁雨蓮等指出旅游企業對人才的選用多基于專業性、工作經驗、語言能力和個人素養等方面。

綜合以上觀點,本文認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目標主要包括增強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實際操作知識和專業外語知識四個方面。其中每個目標的實現與否又取決于各門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這樣就構成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評價要素。評價要素集合為:

查看全文

安全綜合評價中的若干問題及其改進方法

摘要針對目前廣泛應用的安全綜合評價法,分析了它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方法。首先,根據評價指標的時間特性把評價指標分為靜態和動態評價指標;并提出了評價指標的常權和變權原理及非線性無量綱模糊處理方法;最后,建立了安全綜合評價的結構模型,使得安全綜合評價這一方法更具實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綜合評價問題方法

SomeProblemsandTheirSolvingMethods

inComprehensiveSafetyAssessment

ChengWeiminCaoQinggui

(ShandongInstituteofMining&Technology)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