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藝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10:48: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宗教藝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宗教藝術論文
摘要:宗教與藝術是一個相互不可分離的混合體,宗教色彩伴隨著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宗教藝術的特點是這一藝術不但具備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賦有濃郁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宗教藝術宗教崇拜藝術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备鹛焓鲜莻髡f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常”崇奉上天;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宗教藝術特點綜述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葛天氏是傳說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常”崇奉上天;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二、宗教藝術的產生
藝術與宗教,在起源時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今天看來屬于藝術活動的許多東西,如歌舞、繪畫、雕塑、建筑等,在當時卻主要是一種宗教活動,而不是單純審美活動。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動因。
宗教藝術研究論文
摘要:宗教與藝術是一個相互不可分離的混合體,宗教色彩伴隨著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宗教藝術的特點是這一藝術不但具備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賦有濃郁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宗教藝術宗教崇拜藝術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葛天氏是傳說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背绶钌咸?;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宗教藝術研究論文
摘要:宗教與藝術是一個相互不可分離的混合體,宗教色彩伴隨著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宗教藝術的特點是這一藝術不但具備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賦有濃郁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宗教藝術宗教崇拜藝術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备鹛焓鲜莻髡f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背绶钌咸?;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藝術設計論文:淺談宗教藝術
摘要:宗教與藝術是一個相互不可分離的混合體,宗教色彩伴隨著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宗教藝術的特點是這一藝術不但具備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賦有濃郁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宗教藝術宗教崇拜藝術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备鹛焓鲜莻髡f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常”崇奉上天;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宗教藝術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宗教與藝術是一個相互不可分離的混合體,宗教色彩伴隨著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宗教藝術的特點是這一藝術不但具備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賦有濃郁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宗教藝術宗教崇拜藝術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备鹛焓鲜莻髡f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背绶钌咸?;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陶瓷藝術蘊藏的宗教文化
“藝術”中“宗教”的問題,實際上是“宗教”在“藝術”中的比例問題。宗教與藝術之所以相互融合,恰恰是藝術的神秘性所致,往往宗教先利用藝術為之服務,藝術逐成了宣揚宗教的工具。原始人把大自然的巨大威力和星象的變化認為是神靈的作用,便尋求各種途徑與神靈對話,因而產生了巫術,史學家們認為它是原始宗教和藝術共同的雛形。遠古人類在心驚膽戰地認識自然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做巫術活動,創造了很多的神靈符號,像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巖畫,如:陰山巖畫、花山巖畫、賀蘭山巖畫等。隨著心理需求的發展,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比重開始大于對宗教的膜拜,最終發展成以審美為主要目的的藝術,從而擺脫了宗教的束縛,也擯棄了宗教意識,成為宣揚人自身生命態度的載體,再到后來“人文主義”的復活,藝術最終從對上天的關注轉向了對人的關注,人的世界取代了神的世界,藝術從宗教中脫離出來。宗教藝術成為了獨特的藝術。
一、傳統陶瓷中的儒教文化
中國傳統陶瓷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儒教文化深深的烙印。儒家思想貫穿于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已滲透進國人的骨子里,對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觀、審美觀、生活方式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儒教的基本教義是:敬天、奉祖、孝親、忠信、仁義、崇禮、性善。儒教最根本的思想是禮和樂。中國傳統陶瓷中的日用瓷中有很多反映儒教文化的器皿與陳設品,我們可以看到儒教文化中的吉祥、和合、中庸等思想。如丹鳳朝陽(鳳凰、太陽)、龍鳳呈祥(龍鳳紋)、六合同春(鹿、鶴、梅花)、多壽多福(蝙蝠、桃子)等祥瑞題材??鬃犹岢觥叭省钡膶W說,儒家思想往往以玉比喻人的許多美德,孔子曾論玉說:“夫玉者,君子比德焉”。宋代的龍泉青瓷達到了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頂峰,是巧奪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龍泉窯的類玉青瓷是儒教文化思想的一個典型代表。所以類玉瓷器一直以來都深受古人的尊崇。
二、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中的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其對于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有比較大的影響,道教崇尚“天人合一”,認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寧靜、超然物外。中國豐富的傳統陶瓷藝術中蘊含有大量道教文化,在中國傳統陶瓷發展的不同階段皆有所體現。
首先,在意蘊上,宋代的陶瓷藝術深受其影響。宋瓷改唐三彩的富麗華美之風,追求一種淡泊、平淡的風格,簡潔優美,很少有繁縟的裝飾,主要以單色釉為主,這充分體現了宋代陶瓷沉靜雅素的美學品質。宋代人喜歡賞玩最具“天人合一”境界的宋汝瓷。以道家之“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等理念為指引,以“五色使人目盲”等思想為評判的標準。
宗教藝術特點綜述論文
摘要:宗教與藝術是一個相互不可分離的混合體,宗教色彩伴隨著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宗教藝術的特點是這一藝術不但具備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賦有濃郁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宗教藝術宗教崇拜藝術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备鹛焓鲜莻髡f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常”崇奉上天;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藝術與宗教觀覽
宗教與藝術,是人類社會兩種古老的意識形態。至于誰先誰后,誰派生誰,眾說不一。而學者們的考證證明,二者談不上誰產生誰,誰比誰老。從宗教史上看,人類社會并不是從一開始便有宗教的,整個猿人階段并沒有宗教,宗教史上稱為“前宗教時代”,因為那時的原始人思維低下,語音簡單,渾渾噩噩,沒有能力思考自己與自然界關系的問題。同樣,那時候的原始人也沒有藝術,也可以叫“前藝術時代”,因為當時人們的頭腦達不到審美的水平,他們似乎也靈巧不到能進行藝術創作。
人類在古人階段才發展到產生宗教的觀念與進行宗教崇拜的階段?,F今所發現的歐洲尼安德特人和中國山頂洞人的遺骨按一定方式排列,而且伴有隨葬品的遺跡表明,他們有了靈魂不死的宗教觀念。而為死人放進那些磨制光滑、有刻紋的石器、石珠和穿孔獸牙以及用紅色赭石描繪的道道橫條、絲絲斑點,既反映了原始人對“另一個世界”的想法,同時也是他們創作的原始藝術品。請看:原始宗教觀念需要用崇拜的方式(例如尸體的有規則擺放和放進死者的生前用品)進行表現,而為著宗教崇拜的實用需要所制作的“作品”卻同時又成了有創造性的藝術品。宗教觀念通過含有藝術創作在其中的崇拜儀式去反映;而單純作為審美而存在的藝術品在當時還不能存在。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階段,宗教與藝術就是這樣一種同時出現,緊密聯系的關系,黑格爾說的好:“較早階段的宗教是一種藝術及其感性表現的宗教?!?/p>
但是宗教和藝術并不是劃等號的。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一面(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又有不同的一面(反映形式各異),而互相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宗教在人類歷史上,曾長時間地占據過思想領域里的統治地位,因而藝術的創作世界觀、指導思想、創作契機和藝術內容就不能不受到宗教的巨大影響。同時,宗教作為凌駕一切之上的意識形態,它的普及和發展,也必須靠藝術這種最直接、最動人、最吸引人心的世俗形式。宗教的神學之光與藝術的審美創作一旦結合起來,便在人類文明史和藝術史上留下許多稀世珍寶,即宗教藝術。同時,還必須看到宗教與藝術有相互促進的一面,也有相互抑制的一面。某些宗教教條的禁忌,束縛了藝術的自由創作;而各種世俗藝術及無神論思想的藝術創作,自然也對宗教的發展是一種不可低估的影響。
宗教與藝術的關系簡要地說到此。下面,著重談談宗教在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起了哪些重要的積極作用。
先看看基督教對西方藝術的巨大作用。
透析托爾斯泰宗教藝術
在人類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藝術和宗教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這種緊密相連的關系不僅表現在藝術要在宗教的前提之下才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合法性,而且還表現在宗教從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以及形式選擇的多樣性、確定性各方面影響著藝術創作。這種尚未從宗教意識中獨立出來的藝術就是一種宗教藝術(比如說基督教藝術、佛教藝術、道教藝術)。宗教藝術的目的主要是以感性的形式服務于神或者宗教教義的傳達。因此,藝術或者說藝術的美絕對不可能比其服務的對象還重要。中世紀神學的開創者普洛丁說:“當一個人觀看具體的美時,不應使自己沉湎其中,他應該超越它,飛升到這種美的本源那兒去?!?/p>
也就是說,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有助于通向超驗神圣的工具,故而美或者藝術本身不具有本源性意義。但是這種情況在近代已經逐漸被改變,而到現代則被徹底顛倒過來了。自文藝復興時期起,隨著傳統的宗教信仰在一股肯定世俗生活運動和啟蒙理性思潮的聯合攻擊之下不斷頹敗,一種以美為最高價值的審美主義思潮開始興起。藝術不再唯宗教馬首是瞻,藝術也不必用具有促進人的知識或道德的理由為自己的存在做辯護。由于彼岸信念的失落,以及此岸感的高漲,向來與人的感性關系密切且肯定人的此岸世俗生活的審美和藝術,反而能安慰不再有永生希望的人們的心靈,并賦予人生以價值和意義。藝術或者美因此取代了上帝所占有的位置,儼然成為一種類似于宗教的形態。人們在上帝退隱的世界里,供奉起一位古老的神祇。這位神祇不再是一位全知全能全善不朽的神,而是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息的美神維納斯。她的信徒們相信生存的意義以及生命的價值在此岸便可以得到說明和解釋。托爾斯泰顯然是被這種藝術代宗教所展示的藝術圖景給嚇壞了,要不然他在那本專門表述其藝術觀的《藝術論》里不至于對文藝復興以來藝術發展的“誤入歧途”如此憂心忡忡,也不會對那些以美為最高目的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那樣氣急敗壞。這位畢生從事藝術創作的“俄羅斯的良心”一定是從藝術領域里感受到整個現代社會以及現代藝術具有某種危險的發展傾向。這些危險的發展傾向究竟是什么呢?托爾斯泰為何說它是違背人的良心呢?托爾斯泰的解救之道是什么?我們怎么看待托爾斯泰這種良善之舉呢?
托爾斯泰以其強大的理論穿透力和獨到的眼光看到,文藝復興以來,種種高深晦澀的美學理論或藝術理論不外乎兩種論調:第一,“美”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東西,這種東西是觀念、精神、意志、上帝的絕對完全的體現;第二,“美”是一種我們得到的毫無個人利益的快樂。托爾斯泰還認為,這兩種“美”的定義都歸結于我們得到的快樂,即承認我們歡喜的,并不引起貪欲的東西就是“美”②?!叭绻覀儾幌胭u弄華麗的辭藻,那么‘美’按照我們的理解,它只不過是我們喜歡的東西”③。一般的藝術史或美學史對于美的獨立自主性以及非功利性都是持一種肯定的態度,認為藝術和美終于可以從古典主義的泛知識論和泛道德論中獨立出來,人們不能再把知識和道德作為評價藝術的標準了。因為,藝術的目的在于它本身———創造美。萊辛在《拉奧孔》這篇文章中曾說過:“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須讓路給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服從美。”④在藝術中,美是“最高的法律”,道德或者知識因素要么被剔除,要么就臣服于美。席勒認為美的藝術可以把人從不自由的自然狀態和道德狀態中解救出來,修復片面化的人性使其達到自由完整的狀態。英國唯美主義者奧斯卡•王爾德認為藝術除了表現它自身之外,不表現任何東西,因為藝術具有獨立性、完美性,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價值。而生活和自然都不具有完美性,所以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生活要模仿藝術⑤。在向審美主義靠攏的眾聲喧嘩中,托爾斯泰嗅出了一股不祥的味道。他看到彼岸的宗教世界衰落之后,神性從世界退隱而去,人們開始為人的感性欲望⑥正名和辯護。享樂(藝術的享樂當然不能等同于食色層面的動物性官能的享樂,但是這種享樂本質上還是以人的官能、本能為基礎),不再像在宗教的背景前提之下具有原罪性質,反而成為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之所在。這正如劉小楓先生所說:“審美感在啟蒙時代出現,其問題背景是徹底更改神義論。隱藏在一切藝術享受和感性創造背后的基本力量是快感官能。感性個體靠這種力量實現真正的自我,獲得人生最高的、唯一的幸福。傳統神義論對生命意義的解答已被宣告無效,享受感性快感的程度,成為對人生的終極辯護?!雹呷欢@在托爾斯泰看來根本上是本末倒置,是非混淆。他認為這些審美主義者所犯的主要錯誤在于他們用微不足道的、僅以享樂為目的的藝術替代空缺的宗教藝術,重視和鼓勵那些無論如何也不配受到這樣重視和鼓勵的藝術。托爾斯泰說:“人們的最大苦痛不在于不知道上帝,而在于他們用非上帝的存在物代替了上帝。這樣的情形也存在于藝術中?!?/p>
從團結世界大眾的基督宗教藝術到以“美”為目的的藝術的轉變,在托爾斯泰看來,根本就是人類自甘墮落、棄明投暗的一種行徑。對藝術本身來講,也是如此。托爾斯泰認為從宗教到藝術代宗教的轉變,對藝術造成了四個嚴重的后果:第一,藝術失去了它所固有的多樣的和深刻的宗教內涵,藝術所表達的情感無外乎是驕傲、色情和生活的煩悶;第二,由于只顧及一些小范圍的人,這樣的藝術失去了形式美,變得矯揉造作和曖昧不明;第三,藝術所傳達的情感不再真摯,而是變得虛假和純理性;第四,因為脫離大眾,藝術被用于服務于上層階級,藝術家開始使用模仿、借用、感動、趣味等各種方法制造出大量沒有真情實感的藝術贗品。盡管這些藝術毫無實質價值,有些不僅無益于人類的利益反而敗壞人類樸素的道德情感,但這些藝術仍然被認為是人世間最重要的事情。它花費人們大量勞力、物力和精力(僅次于戰爭),卻只惠及很小的一部分人。那些道德敗壞的、對人類的幸福毫無貢獻的藝術家,卻被當成英雄和圣人一樣。這些藝術的存在根本上是有悖于人類的良知的,根本經不起道德的考驗。近現代以來的藝術以及藝術理論幾乎全部遭到托爾斯泰的否定,遭否定批判的藝術家或理論家的名單可以列得很長:波德萊爾、魏爾蘭、戈蒂耶、馬拉美、梅特林克、畢沙羅、歌德、晚期的貝多芬、克拉利克、勒南、夏夫茲博里、哈奇生、伯克、巴特、狄德羅、達蘭貝爾、伏爾泰、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叔本華、尼采……
托爾斯泰認為首先得重新定義藝術這個詞。關于藝術的具體定義有許多分歧,但大多數學者和理論家都認同:藝術是表現美的東西。但托爾斯泰認為把藝術定義為表現美的東西,無異于把藝術的目的說成是享樂。以美來定義和理解藝術是近代以來藝術誤入歧途的一個根本原因。當然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原因是信仰的失落。因此要正確定義和理解藝術,首先就要防止把藝術理解成一種表現美的東西。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藝術呢?托爾斯泰認為真正的藝術活動要能喚起心中曾經體驗過的情感,并通過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情感,使其他人也能體驗到這種情感。藝術是一種人類活動,其中一個人有意識地用某種外在標志把自己體驗的情感傳達給別人,而別人被這種情感所感染,同時也體驗著這種情感。因此,在他看來藝術既不是形而上學者(如柏拉圖、普洛丁、黑格爾、尼采等)所說的某種神秘的思想、美或上帝的體現,也不是生理美學者(伯克、哈奇生、斯賓塞等)所言的人們借以消耗過剩精力的游戲,也不是情緒通過外在標志的表現,更不是美好事物的產品??傊囆g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追求個人以及全人類幸福所需的一種交際手法,它把人類聯結在同樣的情感中⑨。藝術最為本質的東西不是表現美,而是情感傳達。借助這種情感傳達,彼此孤立分離乃至相互仇恨的人互相聯合在一起。因此這種情感必須具有能夠把所有人聯合起來的功能。
這種情感有兩種:“一種是源于人是上帝的孩子、人與人是兄弟這種意識的情感;一種是最樸素的情感———日常生活中的,但能毫無例外地被所有的人理解的情感,比如歡愉之情、惻隱之心、振奮的精神和平靜的心境,等等。只有這兩種情感構成了就內容而言是我們時代的優秀藝術的客體?!雹鈱τ谶@種功能,宣揚人的個體感性價值的藝術是不具備的,而必須以聯合所有人情感為目的的宗教藝術才能擔當得起。那么宗教的藝術(廣義)是如何把人聯合在一起的呢?他認為:“相處在一起的一些人,如果不是彼此懷有敵意,就是彼此的心情和情感互不相同,突然間,或是一個故事,或是一種想象,或是一幅畫,甚至是一座建筑,更經常地是音樂,就像電火花一樣,在一瞬間把所有的人都聯合起來,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互不相干,甚至是充滿敵意,而是感到彼此的結合和彼此間的愛。每一個人為別人與他有相同的感受而心懷喜悅,為他與所有在場的人甚至是所有懷有同感的現在還活著的人之間所建立的交際關系而心懷喜悅;不僅如此,他還體會到一種隱秘的快樂,因為他還與曾和他有同樣感受的已經逝去的人,與將和他有同樣感受的生活在未來的人有一種冥間的交際。這就是表達對上帝與他人之愛的藝術,與傳統日常生活中最樸素的但是大家共有的情感的藝術所具有的相同功用?!陛嬘炤佔晕乃噺团d運動起,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詩人、思想家都致力將美和藝術從傳統的功利主義原則中獨立出來,使藝術走上一條自由獨立發展的道路,不再用知識(真)和道德(善)來作為評價藝術的標準。托爾斯泰試圖徹底扭轉這種傾向,讓藝術服務于善———使上帝的子民們團結起來、聯合起來,否則人類就是自甘墮落、自我泯滅良知,藝術變得一無是處。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托爾斯泰這種類似“開歷史倒車”的行為?托爾斯泰難道想把中世紀當成藝術的理想世界?托爾斯泰想讓人重復中世紀的基督教義,為了天國和上帝,讓人放棄享受、肉欲以及一切世俗意義上的歡樂?主張實行禁欲主義以獲得上帝的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