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精神”是“三個代表”的內在要求
時間:2022-10-11 02:19:00
導語:“五種精神”是“三個代表”的內在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新世紀、新形勢、新任務,同志在今年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的精神進一步概括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五種精神”,既體現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又繼承了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既凝聚了我們黨長期奮斗的寶貴經驗,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應具有的精神風貌,也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
一、“五種精神”的深刻內涵
同志提出的“五種精神”,言簡意賅,具有深刻的內涵,是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眾所周知,鑒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鄧小平同志認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關鍵要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此,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科學水平,從而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就必須始終一貫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地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創造新理論,解決新問題。
緊跟時代、勇于創新,是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開拓性質所決定的,也是改革開放培育的新的社會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每走一步,都需要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在開拓性實踐中創新,才能創造和取得前人未曾取得的成就。時代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把握時代的特點,就要以寬廣的眼界觀察、分析世界形勢,了解國內大局,時刻把握時展的脈搏。因此,緊跟時代是勇于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創新是時代的必然要求。時代不同,創新的內容也不同。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缺乏創新能力,就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創新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其他創新。其中理論創新具有指導和推動其它創新的作用。我們講的理論創新,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在80年的發展歷程中,根據時代要求,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飛躍,形成了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的形成,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創新。黨的十四大特別是十五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根據變化了的實際,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
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是共產黨人革命英雄氣概的集中體現。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共產黨人發揚壓倒一切敵人和壓倒一切困難的一往無前精神,排除萬難,取得了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仍然需要我們發揚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
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傳家寶。正如同志指出的,“我們黨正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過去干革命需要艱苦奮斗,今天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需要艱苦奮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提倡艱苦奮斗,人們只想在前人創造的物質文化成果之上,坐享其成,貪圖享樂,那么,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是沒有不衰落和垮臺的。我國現在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斗。即使將來我們的國家真的富強了,趕上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仍然需要艱苦奮斗精神。有了艱苦奮斗精神,就能拒腐防變。務求實效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新價值觀念的基本內容。因此,時時處處注重實效、講求實效是我們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的價值追求,并要堅持以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作為評價的根本標準。發揚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就能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扎扎實實干好工作。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由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它要求共產黨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之中,不為名不為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私地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正如同志所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總之,“五種精神”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和正確理解,并以此支撐和推動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二、“五種精神”是“三個代表”的內在要求
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地總結了我們黨80年的歷史經驗,對黨的性質、任務和宗旨做出了新的概括,從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一個怎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也是我黨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
“五種精神”也是與黨的性質、任務和宗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它與“三個代表”都是講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只不過“五種精神”是共產黨先進性的外在表現,“三個代表”是共產黨先進性的實質所在。因此,發揚“五種精神”,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
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多層次性,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要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繼續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決定作用,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為此,就必須發揚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做好科技創新的文章。同時,也要積極變革不適應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做好體制創新的文章。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指出,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賴于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也就是說,要促進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就必須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創新,從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方面滿足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先進文化作為上層建筑中的意識形態范疇,它的發展方向是由其中處于指導地位的科學理論所決定的,這種科學理論在當代中國就是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由于處于先進文化指導地位的科學理論,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緊密結合形勢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轉化為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的勃勃生機。因此,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也是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內在要求。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民為最高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以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和實踐為最高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這就決定了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上同堅持黨的最高理想和黨章對黨員的要求統一起來,先公后私,個人服從集體,發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精神,永做人民的公仆,把黨的先進性落實到自己的先鋒模范作用上,體現在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的奮斗之中。
要做到“三個代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揚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克服前進中遇到的困難,解決前進中出現的問題。扎實工作,務求實效,避免和防止任何形式主義的做法,真正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到實處。因此,我們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時,必須把發揚“五種精神”作為重要內容。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不斷用“五種精神”武裝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使之成為大家的自覺追求,成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