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與圓錐數學教案

時間:2022-05-01 10:30:00

導語:圓柱與圓錐數學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圓柱與圓錐數學教案

單元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正確計算。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成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的第4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2)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內容:P13-14頁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練的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的含義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學生說出圓柱的特征.

2.口頭回答下面問題.

(1)一個圓形花池,直徑是5米,周長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二、新課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

(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側面積練習:練習七第5題

(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現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

(3)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3.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通過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4.教學例4

(1)出示例3。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

(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

(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是否計算正確。(做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回答自己在計算時,最后的得數是怎樣取得的。由此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①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積: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積: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結:

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4頁“做一做”。(求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

2.練習七第6題。

板書: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例4:①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積: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積: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圓柱的表面積練習課

教學內容:練余下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3、練第14題:根據已知條件求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第②題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對于求側面積較有利。但在求底面積時,要先應用C÷π÷2來求出圓柱的底面半徑)

二、實際應用

1、練第13題

(1)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2)學生獨立完成第13題: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表面積,并指名板演。

2、練第7題

(1)用教具輔助,引導學生思考:前輪轉動一周,壓路面的面積是指什么?(通過圓柱教具的直觀演示,使學生看到所壓路面的面積就是前輪的側面積)

(2)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

3、練第9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幾個面?(側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個底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4、練第16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后嘗試獨立解題。

(2)集體評講,讓學生理解計算“制作中間的軸需要多大的硬紙板”,就是計算硬紙軸的側面積,衛生紙的寬度就是硬紙板的高度。

5、練第19題

(1)學生小組討論: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過教具演示,使學生明白圓柱及長方體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剛好是圓柱的三個底面積。因此,計算油漆的面積就是計算長方體表面積與圓柱側面積之和減去圓柱的一個底面積。

(3)提醒學生將計算結果化成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并可根據實際情況保留近似數。

三、布置作業

練第8、10、15、17、18及20題完成在作業本上。

板書: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3)圓柱的體積

教學內容:P19-20頁例5、例6及補充例題,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復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和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二、新課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1)用將圓轉化成長方形來求出圓的面積的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沿著圓柱底面的扇形和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把它們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課件演示)

(2)由于我們分的不夠細,所以看起來還不太像長方體;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了。(課件演示將圓柱細分,拼成一個長方體)

(3)通過觀察,使學生明確: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2、教學補充例題

(1)出示補充例題: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據公式直接計算?

③計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計算時既要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要先統一計量單位)

(3)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0.0105立方米。

先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哪個是正確的解答,并比較一下哪一種解答更簡單.對不正確的第①、③種解答要說說錯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3、引導思考:如果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V=πr2h)

4、教學例6

(1)出示例5,并讓學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應先知道杯子的容積)

(2)學生嘗試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積: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較一下補充例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不同的是補充例題已給出底面積,可直接應用公式計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徑,要先求底面積,再求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第21頁練習三的第1題.

2、練習三的第2題.

這兩道題分別是已知底面半徑(或直徑)和高,求圓柱體積的習題.要求學生審題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圓柱的體積。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三第3、4題。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或V=πr2h

例6:①杯子的底面積: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3)=502.4(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