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類的水解教案
時間:2022-03-09 09:48:00
導語:鹽類的水解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標: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1.師生共同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相關知識。
(1)根據鹽類水解規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鋁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鹽溶于水高于濃度增大的是
A.B.C.D.
2.應用實驗手段,啟發思維
實驗1.在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現象,分析為什么?將溶液分成二等份裝入二支干凈試管中,一支加熱,另一支保持室溫,進行比較。
現象;
原因分析;
實驗2.將新制備的膠體中,分裝于二支試管中,一支試管加入一滴鹽酸,與另一支試管對照比較。
現象;
原因分析。
教學過程:
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越低。
2.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溫度、濃度及外加酸堿等因素。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鹽溶液的酸堿性判斷
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律分析。“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判斷依據。
例題:分析: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分析: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2.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溶液與溶液的堿性強弱?
∵的酸性比酸性強。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堿性強于溶液堿性。
3.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
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
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①應用“電荷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溶液中,陽離子有和,陰離子有,,,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晶體中,
在溶液中:
例題分析:
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A.
B.
C.
D.
解題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個守恒關系
a.電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體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種:,及
∴………………(2)
將(2)-(1)得
綜上分析,關系正確的有A.C.D。答案:[B]
隨堂練習
1.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A.
B.
C.
D.
2.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熱攪拌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后,再加入適量鹽酸,這種試劑是()
A.B.C.D.
3.下列各物質中,指定微粒的物質的量為1:1的是()
A.中的和B.的純水中和
C.中電子和中子D.明礬溶液中與
4.下列溶液加熱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質固體的是()
A.B.C.D.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溶液(約1mol/L),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體積比約是。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若用固體代替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堿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溶液中混有雜質。方法:加熱,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4.典型例題
5.擴展
探究活動
探究實驗
本節教學中以“是否鹽溶液都顯中性?”為設問,以實驗探究形式引入教學,在本節課后,也可做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如:在了解正鹽溶液的酸堿性的本質后,提出問題“酸式鹽的水溶液是否都顯酸性?”
用pH試紙分別測NaHSO4、NaHSO3、NaHCO3三種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討論分析原因。
分析:結果是有的酸式鹽顯酸性,有的酸式鹽卻顯堿性,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討論分析,拓寬知識面,活躍學生思維。
探究習題
一題多變
原題:在氯化銨溶液中,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Cl-]>[NH4+]>[H+]>[OH-](B)[NH4+]>[Cl-]>[H+]>[OH-]
(C)[Cl-]=[
NH4+]>[H+]>[OH-](D)[NH4+]=[Cl-]>[H+]>[OH-]
變題一:100毫升0.1摩/升鹽酸與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變題二:將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和后,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NH4+]>[Cl-]>[H+]>[OH-](B)[NH4+]>[Cl-]>[OH-]>[H+]
(B)[Cl-]>[NH4+]>[H+]>[OH-](D)[Cl-]>[NH4+]>[OH-]>[H+]
變題三:一種一元強酸HA溶液加入一種堿MOH反應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A)加入的堿過量(B)酸與堿等物質的量混和
(C)生成的鹽不水解(D)反應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點撥:通過改變設問角度,改變化學過程,改變或增減已知條件,能大大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一題多變有效的兩種形式為:⑴對同一知識點,按思維層次遞進一題多變。⑵對同一知識點進行題型變換和條件變換。
上題中,按照思維層次的遞進原則進行設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