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溶液溶解度教案
時間:2022-03-15 10:39:00
導語:飽和溶液溶解度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1.了解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解度的概念
3.根據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重點難點重點:固體溶解度的變化情況
難點:運用溶解度解決日常現象
學情分析溶解度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本節課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關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培養學生學以至用的意識。
教學方法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探究課時安排2
教學手段
(專業教室)課本上的彩圖、課外收集的資料
課后記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1.什么是溶液?
2.列舉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回答復習鞏固知識
導入【活動與探究】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鈉分組探究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總結規律,獲得知識
一、飽和溶液
【講解】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在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分組討論,共同研究結合實驗,使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實驗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化學情感。
創設情境
引導發現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分組討論,創設討論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知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二、溶解度分小組討論,交流對活動與探究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及分析歸納能力。
【講解】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分組討論,理解溶解度的含義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對溶解度的認識,樹立學以至用的意識。
以“冬天撈堿,夏天曬鹽”為例,講解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小組討論,交流資料。引發學生對知識的親近感,感知學好化學的重要性。
讓學生列舉生產、生活中與溶解度有關的現象或事例。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確立“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學習意識。
深入研究繪制溶解度曲線學生動手練習讓學生有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
創設情境出示一瓶汽水,提出下列問題:
1.打開汽水瓶,汽水會自動噴出來,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
2.喝了汽水后,常常會打嗝,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
3.用什么方法可以確定汽水中溶解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小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通過自己研究,培養總結歸納的能力。
歸納總結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學好化學,用好化學,能造福人類,使世界變的更加絢麗多彩。讓學生真正了解“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內涵,樹立學好化學,造福人類的遠大理想。
課堂小結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2.固體的溶解度
3.氣體的溶解度學生總結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上,給予指導。
活動與作業:1、課本41頁5、6、7題
2、課題3
課后記:本節課內容上理論性較強,但有與實踐結合緊密。概念的理解和突破要借助于實驗觀察與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