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慣性教案

時間:2022-03-15 10:49:00

導語:物體的慣性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體的慣性教案

教學要求:

1.知道什么是慣性.

2.會用慣性知識解釋簡單的有關現象.

教具:課本圖9-3的實驗器材.

學生實驗器材:5個火柴盒,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前節知識

1.原來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什么狀態?

2.原來運動的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什么狀態?

二、進行新課

1.慣性

(1)什么是慣性.從牛頓第一定律知道,原來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以原來的速度大小做勻速直線運動.也就是說,物體在不受外力時,有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2)用“惰性”比喻“慣性”.我們也可以通俗地用物體有一種“習慣性”或叫“惰性”來理解“慣性”.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的表現就是不愿意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

2.慣性現象

物體表現出慣性的現象很多.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實驗.

(1)讓學生把5個火柴盒摞起來,用火柴盒代替課本圖9-2中的棋子.然后像圖中那樣用尺迅速打擊下部的火柴盒,觀察上面的火柴盒落在何處.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火柴盒原來的狀態(靜止),由于慣性,它要保持靜止狀態,所以落回原處.

讓學生自己分析課本引言圖0-2雞蛋掉入杯中的現象.

(2)演示課本圖9-3甲.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木塊為什么向后倒:木塊原來的狀態(靜止),下部突然向前運動,上部由于慣性仍保持靜止,所以向后倒.

(3)把木塊平放在小車上,在小車和木塊間涂點滑石粉(或撒點小米粒),像圖9-3那樣做實驗.讓學生注意觀察小車遇到障礙物突然停止時,木塊怎樣運動.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木塊為什么向前滑出?木塊原來隨小車一起向前運動,小車突然停止,木塊由于慣性仍向前運動,所以向前滑出.

(4)看課本圖9-4漫畫.回答:汽車急剎車時,乘客倒向何方?分析討論:為什么向前倒?

(5)討論:①汽車突然開動時,乘客倒向何方?為什么?

②汽車遇到緊急情況剎車時,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而還要往前運動一段距離?

3.慣性的應用

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塵.

使勁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撞擊可以使錘頭、斧頭緊套在把上.

摩托車飛躍斷橋.

宇航員走出飛船后,仍能與飛船“并肩”前進,不會落在飛船后面.

4.討論本節后面“想想議議”中的問題.

三、布置作業

1.閱讀課文.

2.完成本節后練習題2、3、4.

3.閱讀章后的“汽車剎車之后”.(自愿閱讀)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