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復習教案
時間:2022-03-31 02:24:00
導語:初三物理復習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單元復習目的
(一)知識和技能:
1、復習聲音的產生、傳播、聲音的特性、噪聲以及聲的利用等基礎知識。
2、使學生通過復習理解聲音產生的條件、傳播的條件、控制噪聲的方法以及聲音在生活實際中的利用等知識。
3、會利用聲速及運動的速度等知識解答簡單的回聲計算題
4、熟悉中考在這部分的題型、熱點考點的考查形式。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復習和歸納,學會梳理知識的方法。
2.通過復習活動,進一步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現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點、難點:
重點: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聲音的特征,防止噪聲的途徑。其中尤以聲音的產生條件、聲音的三個特性、噪聲的控制為熱門考察對象。
難點: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分,超聲波、次聲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復習內容
本章講述的是一些聲學的初步知識。講述的內容有聲音的發生的傳播、音調、響度和音色,以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點是聲音的發生與傳播,它是解釋各種聲現象的基礎。
四、知識梳理
聲音的產生
傳播條件
聲音的傳播規律
傳播形式
傳播速度: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
聲音的感知過程
聲音的特性
音調:決定因素
響度:決定因素
音色:決定因素
來源和危害
噪音
定義
防治
聲音的利用
聲傳遞信息
聲傳遞能量
五、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引入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人們通過語言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優美動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厭的噪聲分散人的注意力,影響工作,妨礙休息,甚至影響人的健康。各種物體的共振現象及其應用是中國人在聲學上大量發現之一。課本閱讀材料中提到的天壇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國人利用聲學原理創造出來的奇跡。
二、基礎練習
做下面一組填空題。
⒈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
⒉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⒊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如果不到0.1秒,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⒋樂音特征是:音調,響度,音色。其中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⒌噪聲減弱的途徑有:在聲源處減弱_,在傳播過程中減弱_,在耳朵處減弱_。
三、復習過程:基礎知識講解(教師邊講基礎邊穿插基礎題目練習):
1、聲音的產生:
A、物體振動產生聲音,振動停止,物體的發聲就停止,但聲音可繼續傳播。
B、固體振動產生聲音的例子:敲打門、桌子、人在樓層上走動等等皆可使固體振動發聲。
C、也體振動產生聲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產生海浪聲,又如著名的錢塘江大潮所產生的巨大的濤聲。
D、氣體振動產生聲音的例子:子彈、炮彈快速穿過空氣時產生的聲音,秋風怒號。
2、聲音的傳播
A.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介質。
傳聲的介質有:空氣(聲波傳播)、固體、液體(比較這幾種物質傳聲速度、優劣)
B.聲速:是一個表示聲音傳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內聲音傳播的距離。
聲速與物質的溫度、物質的種類有關。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氣。
15℃空氣中聲音速度為340m/s。
3.人聽到聲音的條件:A.聲源在振動發聲.B.有傳播聲音的介質,如空氣。C.聽覺器官完好.
教師簡要講述人耳的結構,著重講清楚鼓膜(形成起振)、聽小骨(放大震動)、聽神經(傳到聲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聽覺中樞(形成聽覺)這些部分的功能。
骨傳導:人的頭骨、頜骨等可接受聲音刺激形成神經興奮,并可把這些興奮傳遞到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1)、例題分析
例題1:萊蕪市2006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聲的
C、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人耳就能聽到聲音
D、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
例題2:(2006年南通市)如圖甲所示,敲響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的______產生的;如圖乙,魚兒能聽見拍手聲,說明______可以傳播聲音。
例題3:(06河北)關于“聲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回聲的傳播速度小于原聲的傳播速度B.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
C.物體振動得越快,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大D.聲音的傳播速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無關
例題4:北京市2006如圖所示的這些現象說明: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_。
四、堂上練習
1、(06年福建泉州)南音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鄉土風情氣息而被譽為中華民族藝術瑰寶,在閩南民間廣泛流傳。它的主奏樂器琵琶(南琶),彈奏時那纏綿深沉的琴聲是靠琴弦產生的;琴聲是通過傳到人的耳朵的。
2、(06年廣西桂林)在“探究聲音的產生”的活動中,同學們體驗到了發聲的音叉在振動、說話時聲帶在振動等一系列現象后,可運用的方法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
3.小玉愛聽收音機,他發現收音機里的報時聲“嘟、嘟、嘟……”共有六響,從第一聲到最后一聲,前后間隔10秒鐘,最后一響聲調比較高。有一天,他聽過手中收音機響過最后一響后,遠處樓里又傳來最后一響的報時聲,這是為什么?
4.已知空氣可以傳播聲音,請設計一個簡易實驗,證明固體也能夠傳播聲音。請寫出實驗所需要的器材、實驗步驟以及實驗分析與結論。要求設計的實驗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則。
(l)實驗器材:
(2)實驗步驟:
(3)實驗分析與結論:
- 上一篇:經濟效益指標畢業論文
- 下一篇:外貿結構不平衡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