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勢差的物理教案
時間:2022-04-17 02:09:00
導語:電勢差的物理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電勢差的概念;會計算點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從電場中一點移動到另一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電勢和電勢差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概括、歸納、類比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電勢差的概念,電勢能的改變與電場力做功的關系,電功計算。
2、難點:電勢差的定義(比值)及“在電場中電場力對電荷做功引起電荷的電勢能的減少”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1、電勢差:(又叫電壓)
(1)定義:
電荷q在電場力作用下由A點移到另一點B的過程中,電場力做的功WAB與電荷量q的比值,叫A、B兩點之間的電勢差UAB。
(2)定義式:
(3)單位:伏特符號:V1V=1J/C
(4)物理意義:
電勢差的值即為電場力作用下兩點間移動一庫侖的正電荷電場力做的功。
例如:UAB=10V,移動1庫侖正電荷電場力做功為10J,移動1庫侖負電荷電場力做功-10J。
2、電勢與電勢差的比較:
(1)電勢差是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的差值,
(2)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的大小,與選取的參考點有關;電勢差的大小,與選取的參考點無關。
(3)電勢和電勢差都是標量,單位都是伏特,都有正負值;
電勢的正負表示該點比參考點的電勢大或小;
電勢差的正負表示兩點的電勢的高低。
3、應用計算時,相關物理量用正、負值代入,其結果:
>0,電場力做正功;<0,電場力做負功;
>0,>;<0,<
二、典型例題分析:
例1教材P24頁例1
例2將一個電量為-2×10-9C的點電荷從電場中的N點移到M點,需克服電場力做功1.4×10-8J,N、M兩點間的電勢差UNM為多少?若將該電荷從M移到N,電場力做什么功?UMN為多少?
解析(1)WNM=-1.4×10-8J,
(2)WMN=1.4×10-8J,
說明:應用計算時,注意各物理量用正負值代入。
例3一個電荷量為1×10-5C的電荷,從電場外某點移到電場內的一點A時,克服電場力做功0.006J,則A點的電勢為600V;如果此電荷從電場外移到電場內的另一點B時,電場力做功0.002J,則B點的電勢為200V,UAB=400V;若有另一電荷量為0.2C的負電荷從A移到B點,電場力做正功,大小為80J。
三、課堂小結:
1、電勢差和電勢的概念;
2、電勢差和電勢的區別;
3、應用計算時的注意事項。
四、隨堂精練:
1、若帶正電荷的小球只受到電場力作用,則它在電場中()
A、一定沿電場線由高電勢處向低電勢處運動;
B、一定沿電場線由低電勢處向高電勢處運動;
C、不一定沿電場線運動,但一定由高電勢處向低電勢處運動;
D、不一定沿電場線運動,也不一定由高電勢處向低電勢處運動。
2、一個帶正電的質點,電量q=2.0×10-9C,在靜電場中由a點移到b點,在這過程中,除電場力外,其他力作的功為6.0×10-5J,質點的動能增加了8.0×10-5J,則a、b兩點間的電勢差Ua-Ub為()
A、3×104VB、1×104V
C、4×104VD、7×104V
參考答案:1、D;2、B
教后記:
1、在講解電勢差和電勢的關系時還應該采用類比法(和高度,高度差相比),因怕學生混淆概念,沒有敢講,結果效果并不理想。
在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的變化的關系講解上給了學生一些有用的結論,學生判斷較熟練。
- 上一篇:電池電動勢和內阻測定物理教案
- 下一篇:靜電平衡的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