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的化合物化學教案

時間:2022-06-24 05:05:00

導語:鈉的化合物化學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鈉的化合物化學教案

知識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的重點。

本節教材與第一節教材相類似,本節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可將一些演示實驗做適當的改進,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可補充與反應的實驗,把蘸有的棉團放入盛有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的強氧化性。

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和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對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發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提問]鈉與非金屬反應,如、、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2-6]用棉花包住約粉末,放在石棉網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生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①、與水反應

(放出氧氣)

(不放出氧氣)

②、與作用

(放出氧氣)

(不放出氧氣)

[討論]

①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②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與水作用除生成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外也還有氧氣,所以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

②將酚酞試液滴入該溶液,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系與區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①展示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CO的熱穩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

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提問]: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也具有和相似的性質:

碳酸氫鈉也具有相似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