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唐代詩人的稱號
時間:2022-05-25 05:06:00
導語:淺析唐代詩人的稱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唐詩之余,發現唐代詩人的名號極為豐富,可謂是多種多樣,五花八門。除“名”“字”之外,還有許多其它的稱號,當然各有其來歷及意義。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風操》中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字,也叫“表字”,它是根據人名的詞義另取的別號。可見古人的名與字在含義上是有一定關聯的。除此之外,唐代詩人的稱號大致有兩大類。一大類是自己稱的號,叫“自號”“別號”;另一大類是別人稱的號,一種是“綽號”,另一種是死后別人贈的“謚號”。這里首先談自己稱的號,通俗的講就是“自號”。一般說來,取自號的詩人,大都是用自號來寄情托意,或則見性知人。它大致有以下四種情形。一、純粹是自我性情、志趣的表露。元結,自號“浪郎”“浪士”,他從小喜歡浪游各地,取此自號意為不忘愛好之故。可朋,則自號“醉髡”,其好酒性情表露無遺。此外還有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徒”,秦系自號“東海釣客”,陸龜蒙自號“江湖散人”等。二、以山水、地名取號,意在寄托鄉情鄉思。大詩人李白,自號“青蓮居士”,是因為他幼年隨父遷居四川青蓮鄉,又常喜與采蓮人一起交談。羅隱,自號“江東生,”因他是余杭人,屬江東之地,故取地名以寄托情思。另外還有袁皓自號“碧池處士”,李涉自號“清溪子”,盧仝自號“玉川子”,劉叉自號“彭城子”,朱灣自號“滄州子”等,都與此類同。三、地名與自我性情的合二為一者更多。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他晚年還鄉為道士,又好飲酒,兼家住四明山,故取此號。杜甫《飲中八仙歌》列他為首:“知章騎馬似乘船,酒酣落井水底眠。”李白也在《對酒憶賀監》中云:“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賀知章愛飲酒喜放狂的性情躍然紙上。李瑞,他辭官隱居衡山,愛其地清幽,而與自己幽隱志趣相同,于是“衡岳幽人”的自號應運而生。除此還有劉長卿自號“隨州釣徒”,顧況自號“華陽真逸”,杜荀鶴自號“九華山人”,盧照鄰自號“幽憂子”,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等。四、表達詩人的志向及氣節。黃巢,目睹唐的黑暗統治,自號“沖天大將軍”,寄托了他對唐統治者的切膚之痛,也表達了他強烈的反唐情緒。后來他領導農民起義,建立大齊國,使其志向得到了實現。其次談一下別人稱的號。別人取得“綽號”,一般具有諧謔的風趣,無論是表尊敬或表輕視,都不如自號莊重一些。在各類稱號中,此類最為復雜。茲將之歸納如下。一、習慣稱。詩人以自己作詩習慣聞名于世,而為人以此相稱。駱賓王,因他寫詩喜歡用數字成對,時人給他雅謔的稱號“算博士”。溫庭筠,因其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還有唐求,因其作詩“有所得則將稿捻為丸,納入大瓢中”,為后人稱為“詩瓢”。二、形體或性格稱。詩人因自己的形體特征性格特點而得名。李紳,他長得短小而精悍,故人們謔稱為“短李”。蘇味道呢?他處世圓滑,曾對人說“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故人們以“蘇模棱”嘲之。三、官地稱。以詩人做官任職的地名相稱,格式為“姓+官地”。柳宗元,曾在柳州做過刺史,人稱“柳柳州”,岑參,曾在嘉州做過官,人稱“岑嘉州”。另外還有,韋應物人稱“韋蘇州”,劉長卿人稱“劉隨州”,韓愈人稱“韓潮州”等,均如此。四、官銜稱。以詩人做過的官銜相稱,格式為“姓+官銜”。此類稱號較多。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此外還有李白稱“李翰林”,張籍稱“張水部”,鄭谷稱“鄭都官”,白居易稱“白太傅”,高適稱“高常侍”,賀知章稱“賀秘監”,張旭稱“張長史”,劉禹錫稱“劉賓客”,賈島稱“賈長江”等,這就多了。五、籍貫稱。以詩人的祖居或出生地相稱,格式為“姓+籍貫”。如柳宗元,是唐代山西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人稱“孟襄陽”。六、特長稱。以詩人在某些方面的特長而稱呼。劉長卿,因長于五言,人稱“五言長城”。王昌齡,擅長七絕,世稱“七絕圣手”。七、有的是針對詩人詩歌明顯的傾向和風格而言。“詩仙”李白,年青時就才華橫溢,剛到長安就被老詩人賀知章贊為“謫仙”,稱他是天庭降落到人間的仙才。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昔年有狂喜,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些都是說明李白的詩神奇、飄逸、豪放、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詩仙”則是李白性格和詩的浪漫主義風格的寫照。此外還有杜甫的“詩圣”,孟郊的“詩囚”等稱號,都是針對他們詩歌的明顯特征而言。八、更有趣的是有的詩人以詩或詩中佳句贏得聲名。趙嘏的詩《長安秋望》名重一時,更因詩句中有“長笛一聲人倚樓”的佳句,為他贏來了“趙倚樓”的稱號,鄭谷時稱“鄭鷓鴣”,是因為他以《鷓鴣》詩著名。另有崔鈺人稱:“崔鴛鴦”,許棠人稱“許洞庭”,韋莊人稱“秦婦吟秀才”,都是這方面的原因。九、也有兩人或多人合稱的。王維和孟浩然都以山水田園詩著名,合稱“王孟”,高適和岑參,則以擅長寫邊塞詩出名,合稱“高岑”,此外“郊寒島瘦”是孟郊、賈島的合稱。“元白”是指元稹、白居易,“皮陸”是指皮日休、陸龜蒙,“韓柳”指韓愈、柳宗元,“初唐四杰”是指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文章四友”指杜審言、李嶠、崔融和蘇味道。此類例子在唐代還有許多。十、有的稱號是用以區別他人的。杜牧,人稱“小杜”,以區別于“大杜”杜甫。李商隱,人稱“小李”,則是區別于“大李”李白。最后,談一下“謚號”。封建帝王把爵位賜封大臣,依其生前事跡,死后賜“謚”,用來指陳死者的善惡,但大多是歌功頌德。韓愈,死后被謚為“文”,世稱“韓文公”,充滿了對他的尊重敬仰意思。貫休,則因他名望很高,為前蜀王劉建優禮相加,賜號“禪月大師”。值得指出的是,在唐代還有一種私人“謚號”。如孟郊死后,韓愈為贊揚他貧且艱的性格,私謚為“貞曜先生”。方干,則被門人私謚為“玄英先生”,稱贊他是通玄入妙突出的人。值得補充的就是,有的詩人稱號有許多,自號、綽號、謚號兼有二到三種,有的還和他人有合稱,更增添了其稱號的復雜性。例如李白,自號“青蓮居士”,綽號“李翰林”、“詩仙”,又是唐代“大小李”中的“大李”。韓愈,綽號“韓潮州”,謚號“韓文公”,又是“韓柳”合稱中的“韓”。以上所舉,僅是唐代詩人中少數的例子,但唐代詩人稱號的豐富多彩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