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

時間:2022-08-01 03:11:00

導語:初中政治教案: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政治教案: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

初中政治教案

第一課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古代社會

本節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古代幾個社會制度做了簡要的介紹,指出人類社會是如何從無階級剝削的原始社會進入到具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這種狀況,不但不意味著歷史的倒退,反而說明歷史是處在不斷發展之中,是由低級向高級依次前進的。

第一框題人類社會的童年——原始社會

[教材分析]

講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它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

第一層次,講原始社會的生產能力是極端低下的。指出遠古人類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與自然界進行斗爭,才能獲得有限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同時,指出了原始社會人們進行生產所使用的工具是極其簡陋的,人類生產每前進一步,都要花費成百年、上千年,以至逾萬年的時間。

第二層次,指出原始社會是一命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為什么?首先,在生產能力極端低下的情況下,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原始人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在共同的勞動中,同自然進行斗爭。其次,共同勞動必然要求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而且只有共同勞動,才能滿足人們維持生存的基本需要馬因此,生產資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再次,沒有私有現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完全是平等與合作的,沒有壓迫和奴役的現象。最后,說明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級階段。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原始社會人類改造自然的歷程,認識到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極端低下的。

(2)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生產關系"這一基本概念;識記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氏族組織的發展情況;了解原始社會是沒有剝削的社會,氏族是最基本的單位;懂得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由當時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3)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金屬工具、手工業出現的意義,懂得私有制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懂得氏族制度的瓦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2、能力目標

(1)歸納和整理知識的能力。能從課文的闡述中把握要點,在課后的復習中能對知識進行整理,使其系統化。

(2)培養學生用歷史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并能正確認識原始社會。

(3)了解私有制的產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過程,用發展的觀點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想覺悟目標

(1)通過了解人類社會的產生,應該認識到生產勞動的重要作用,從而初步樹立勞動的觀點,培養勞動的習慣。

(2)初步懂得生產力的發展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初步樹立共產主義理想。

[課程標準]

1、教學內容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2、基本要求

識記:在原始社會,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現象。

[教學重點]

1、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產關系是再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決定原始的生產關系。

4、原始社會沒有人剝削人和人壓迫人的現象。

[教學難點]

1、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原始社會并不是理想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童年時期。

2、私有制的產生是原始社會末期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教法設計]

講解、討論法、問題教學法。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人類長期困惑的三個問題是"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讓學生講一講所知道的古今中外有關人類起源的傳說。如:女媧造人、上帝造人。還有喜馬拉雅山的“雪人”,湖北神農架的“野人”、“大腳怪人”,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原始人”,印度尼西亞的“蟋蟀人”,地球上的外星球人,太平洋島嶼的“獨眼人”,以及現在的黑猩猩。人類是由古代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未來的人類是怎樣的?A.保持原狀B.象外星球人C.退化,象黑猩猩),人類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哪些社會形態?每種社會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呢?

講解新課

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前,人在地球上出現了。有了人,就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

一、人類社會的童年--原始社會(板書)

1、低下的社會生產力(板書)

1)遠古人類生產勞動的歷程

①生產工具--石器(打制--磨制--弓箭)

②火的使用,特別是摩擦生火的發明,對遠古人類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火的使用的意義)

③畜牧業和農耕業的產生和發展,使社會生產勞動大大向前推進的結果,在人類生產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為人類的定居提供了前提條件)

人進行生產勞動,勢必發生兩種關系,一是同自然的關系—生產力;一是同人之間的關系—生產關系。下面先介紹生產力的有關知識。

閱讀教材P5思考:(1)什么是生產力?它包括哪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哪個起主導作用?哪個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哪個是反映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

(2)p5"想一想"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有什么特點?

2)生產力(板書)

①分析各因素在生產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產力:勞動者、生產資料(勞動對象、生產工具)。

勞動者→制造、使用者→主導作用;

生產工具→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勞動對象→反映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

②結合生產力三要素分析原始社會生產力狀況。

◇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極其簡陋。(絕大部分是用石頭加工而成的簡陋的石器)

◇原始人的勞動對象極為有限,果實、根莖,小動物、昆蟲,土地、種子、野獸、魚類、牲畜等。

◇原始人的生產經驗很少,勞動技能和知識水平很低。

提問:(1)為什么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因為各社會的勞動者和勞動對象都不好進行比較,而勞動工具是可以進行比較的。如:石器與機器比:很明顯哪個先進、哪個落后。

(2)P5“想一想”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

提問(3):"石斧鑿洪荒,弓箭穿林莽"形容的是原始社會什么的狀況?

形容的是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

總之,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而低下的生產力又決定原始的生產關系。

鞏固題:下面屬于生產力的是()

A、土地B、勞動者下崗再培訓C、"神舟"五號發射成功D、種子E\中共"十六大"的召開

閱讀p5-6三段小字及p6第一、三正文段,思考:(1)什么是生產關系?它包括哪三方面的內容?在這三個中,哪個是最主要的?(2)p6"想一想"原始社會生產關系有什么特點?(3)為什么說原始社會是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

2、沒有剝削和壓迫(板書)

1)生產關系(板書)

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叫生產關系。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①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生產資料歸誰所有;②平等互助合作關系→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③平等分配消費品→產品(消費品)如何分配。

2)原始社會是一個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板書)

生產關系具體內容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

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

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人們在共同勞動中結成原始的平等與合作的關系

產品(消費品)如何分配平均分配消費品

鞏固題:19世紀,澳大利亞土著人仍保留著這樣的習俗:一個人死了以后,他生前使用過的生產工具就保留在集體中供他人使用。這說明了什么?(當時的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

3)氏族(板書)

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社會人們共同生活和勞動的基本單位。

4)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級階段。

5)私有制的產生(板書)

①原始社會后期,以金屬工具的出現為標志,生產力有了新的發展,這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②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所代替,隨后,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便產主了。

[鞏固總結]

1、回答p7"閱讀與思考",經常餓著肚子的鄂溫克族人,為什么捕獲獵物不自己留著,仍要分給每戶一份?

2、曾經有一群美國青年,因痛恨美國社會的貧富不均,非常羨慕原始人的共同勞動,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的生活,就一起到大森林中去了,但不久,這群青年又悄悄地回到了現實社會中來,這是為什么呢?

這節課學習了原始社會產生、發展和瓦解,以及原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具體情況。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級階段。要掌握兩個重要概念: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布置作業]

1、辯論題:原始社會是一個美好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理想社會。

1)辯論前的準備:分組,確定正反方的人員,分別準備辯論的材料。

2)相關歷史書籍、互聯網上的信息的搜集與整理。

3)重點分析的方向:

①大興安嶺上鄂倫春人的生活;②云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人解放前的生產、生活情況;③從考古學家對"北京人"化石的年齡的堅定,分析當時的社會生產和生活。

2、調查探究活動:

(1)調查本地區的文化遺產,如古跡、名人名作、古代傳說、地方志等。(如清源山、九日山、金雞橋的傳說、晉江等等都是可供探究的資源。應充分發掘本地區的特色,利用社會資源來開展探究活動。)

(2)對照歷史,分析本地區名勝古跡、名人名作所處的歷史背景、當時的社會狀況。

(3)對比中西方同一時期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