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說課稿
時間:2022-01-13 10:13:00
導語:《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說課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內容選自于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十三課.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談我的設計構想.
一、說教材
本課講述的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中國社會在衣、食、住、行、用、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變化和進步。因此,本課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并為下一課《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變化調查》起到鋪墊作用。
根據教材的內容,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本課所介紹的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2)通過了解改革開放前后在就業制度、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變化,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善于觀察周圍事物變化的習慣。
(2)通過適量圖片、文字和影像資料的使用,體會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好處。
(3)通過今昔對比,感悟提高生產力,發展經濟對于人們改善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愛國愛黨,與時俱進。小康生活的來臨與祖國的日益強盛,反應出我們的社會突飛猛進,這是黨和政府堅定不移的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成果。
(2)能者發展,適者生存。改革就業制度,打破“鐵飯碗”是社會進步和人才競爭的需要,有利于進一步挖掘人的潛力;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證了民眾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會團結。
4、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不同。
難點:了解改革開放前后在就業制度、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變化。
八年級的學生都是14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對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比較好奇,并會有自己的理解,有時,還會去思考。針對學生的特點我打算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三、說教法
1.合作交流法。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流中,對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描述,培養各種能力。
2.故事講述法。通過教師學生對改革開放前后人民生活情況的講述,引導學生從一定的高度認識這種變化。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對學生大腦的多重刺激,優化學習效果,充分顯現集聲、文、圖像于一體的多媒體的功能,實現立體教學。
根據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成如下三大環節: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自主探究
首先,我跟學生說,我有一個秘密:我媽媽珍藏了一些寶貝。課件出示舊“四大件”圖片指出,這就是舊“四大件”三轉一響,而現在大家的家里應該都擁有了新“四大件”,它們是什么呢?要求學生說出或猜出新“四大件”之后指出,現在我家正朝著更新的四大件發展手機、電腦、房子已經實現,車子是最大的目標。
運用圖片資料營造強烈視覺感受,巧妙的將課堂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而且樂學,導入新課。
接著,出示探究問題:
(1)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2)出示一組現代娛樂休閑活動圖: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自學課文,學會獨立思考,理清本課知識構建,掌握基礎知識,體會到在物質生活不斷進步的同時,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在提高;并培養處理有效資料和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形成“論從史出”的觀點。
現在大家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了,你們又是如何理解的呢?由此進入到:
第二環節合作交流啟迪創新
早有人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這節課我要組織大家來做幾個游戲:
游戲一講一講
首先,將學生分成兩組:奮斗組和幸福組。并分別指派任務:給奮斗組一組“解放前的生活”相關圖片,包括著裝、主食、住房和購物票券等,要求根據資料來猜想父輩們的生活情況……幸福組主要感知現代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和課余活動等方面情況……
接著,每組派出代表發言。其余的同學自組成智囊團,可以給發言者提示、助威。
設計這一環節來突出本課重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鍛煉了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互相交流,使今昔社會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感知社會的進步,并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會生活的變化還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游戲二要求學生選一選
“2007年10月13日在上海展覽中心秋季大型人力資源交流會上,小張找到了他滿意的工作。”
“小劉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畢業之初由于求職心切,早早與一家用人單位簽下了合同,但合同滿后他跳槽到另一家實力更雄厚的公司。”
“會計師會計師資格證律師律師資格證教師教師資格證”
在游戲的刺激下,激發學生自我展示,充顯個性。激起學生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形成與時俱進的思想。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我們學知識就是用他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嘛!于是進入到:
游戲三想一想
提出小爭論的問題:
(1)你平常最愛穿什么服裝?你認為中學生應該怎樣打扮自己?
(2)提問: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我國城鎮居民密切關注的是什么?
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細胞,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中國社會生活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由此進入:
第三環節主題升華拓展延伸
1、使用歌曲《春天的故事》
來對本節課主題進行升華,主要是激起學生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的更深體會,并樹立建設美好未來的信念。
2、學生思考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怎樣看待城鄉差異?引導學生明確原因,并相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這種差異將會一步步縮小,中國農村會越來越美好。
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
3、展望明天
中國社會的昨天我們進行了了解,今天我們正經歷著,那明天又會是怎樣的呢?
要求學生動腦動筆,展望并描述10年后人們一天的生活情況。
這樣將學生思維由課堂學習向課外延伸。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五、教學思考
這節課里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創設了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各種感官被調動,思維細胞被激活,讓他們人在教室里,心卻在感受生活,感悟歷史,感恩黨的正確領導。同時,培養各種能力。
但教材素材資源不足,是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如何收集有效地資料為教學所用是我今后思考的大問題。
我的說課完畢,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