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強工作大會講話稿
時間:2022-01-08 09:58:00
導語:全市建強工作大會講話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年是全省開展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的綜評年,為加大我市建強工作沖刺力度,推動各區、市、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力爭在全省四年綜評排位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建強工作會議,總結我市開展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三年多來的工作,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剛才,主任作了工作報告,市財政局代表市直部門作了發言,鎮代表各經濟強縣作了交流發言。省建強辦韋主任也作了重要講話,對我市做好建強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搶抓機遇,進一步增強做好經濟強縣建設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三年多來,全市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作為省會城市,在省支持力度加大的同時,在全省各地加快發展的激烈競爭形勢下,我們在全省保持領先優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此,我們必須審時度勢,進一步增強加快區縣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第一,肯定成績,進一步增強做好建強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三年多來,我市以建強工作為抓手,努力促進區(市、縣)經濟發展,各區、市、縣經濟社會發展均呈現出新的亮點和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快速增長。與年相比,年個區、市、縣的GDP增速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3%),除兩城區外增速均在15%以上;地方財政收入超過億元水平的區、市、縣由8個增加到10個,區縣級財政收入已超過市本級。省列經濟強縣從第一輪的7個增加到現在的8個,前三強從首輪到現在一直保持在我市,未入列的息烽縣、修文縣也正迎頭趕上,3項硬性指標均達到了入列要求。二是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各區、市、縣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加速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郊型經濟,市、縣、縣、縣等積極發展資源型優勢產業和農業產業化。三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各區、市、縣按照“工業強市”的部署,立足本地資源和市場優勢,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呈現較快發展勢頭,工業園區建設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區域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各項改革扎實開展,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這些都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成績是在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土地和信貸“雙緊”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來之不易。我們要認真總結,進一步增強加快區縣經濟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開創建強工作新優勢。
第二,抓住機遇,進一步拓展區、市、縣經濟發展空間。本世紀頭年是我市推進歷史性跨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國際看,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已連續四年超過4%,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4.7%調高到5%,全球經濟處于二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期。從國內看,從年到年,我國經濟增長持續保持10%或略高于1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達11.5%,國民經濟繼續平穩快速發展,我國經濟處于新一輪增長的上升通道。從省內看,我省積極搶抓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通過五年打基礎,現正處于加快發展的突破期,近年來全省經濟增長速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13.9%。這些都為我市國民經濟特別是區縣經濟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同時,隨著國際、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加速,消費結構升級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對我市各區、市、縣發揮資源、氣候優勢,擴大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現代農業和勞務經濟快速發展等,都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加快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當前要緊緊抓住貴廣快速通道和廈蓉高速公路建設的契機,著力構建承接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發展環境,做好產業配套建設工作,爭創物流、配送、土地、技工等方面的新優勢,增強對產業轉入的吸引力。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貴陽城市經濟圈建設的部署,積極與省內其他地、州、市開展經濟協作和交流,重點加強與黔南州、安順市的聯系與合作,大力推進圈內基礎設施、市場、產業一體化建設。只要我們不斷增強工作的適應性和創造性,就一定能夠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正視差距,鞏固和保持在全省的建強領先地位。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長期以來,我市在全省經濟中所占比重近三分之一,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比重甚至遠遠超過三分之一。與此對應,我市經濟強縣建設一些主要指標在全省經濟強縣中所占比重也超過三分之一。但是,也要看到,經濟強縣建設排位是一個動態的指標,成績對我們也是一種考驗。近年來,隨著全省經濟強縣建設的深入開展,全省縣(區、市)級經濟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競爭格局,我市有的經濟強縣成績在不斷鞏固,有的年度排位有所下滑,在年即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的第二年,我市小河區入列經濟強縣行列,而縣排位均有所下滑;年,我市新入列的小河區位列第9位,躋身前10強,縣排位上升到11位,而清鎮市、花溪區排位又相應下降。同時,近年來,我省盤縣、仁懷市、興義市、遵義縣等市縣排位持續上升,給我市經濟強縣建設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據統計,我市三縣一市除農民人均純收入指標較為理想外,其余如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稅收收入等指標都低于縣等地。可見,我市面臨的競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認真學習和借鑒其他經濟強縣的經驗和做法,繼續鞏固成績,彌補不足,以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要擴大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繼續保持在全省的領先位置。清鎮市、開陽縣、花溪區要查找差距,加快發展,確保在二輪建強中的綜合排位比年年度排位更好。修文、息烽要繼續擴大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力爭早日躋身全省經濟強縣行列。同時,各區、市、縣之間要加大協調和幫扶力度,實施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希望大家繼續加大建強工作力度,推動全市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從實際出發,努力爭創區縣經濟發展新優勢
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擴大開放為主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主攻非公經濟的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思路。從實踐來看,這個思路是正確的,是符合實際的。我們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同時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創新,不斷完善。下面,我就加快區縣經濟發展必須把握的幾個問題,再作一些強調。
第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市縣域經濟主要問題是發展不夠好、發展不夠快的問題。所以,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推動區縣經濟邁上新臺階。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又必須注意處理好加快發展和協調發展的關系,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要把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以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為重要抓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當前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和薄弱環節的投入力度,我們要抓住這一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促進縣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第二,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區縣經濟優化升級步伐。加快區縣經濟發展,提升建強位次,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近幾年來,各區、市、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區)”戰略,圍繞資源、產業配套、盤活國有企業存量發展工業經濟,大力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積累了不少經驗。當前發展工業經濟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點:一是載體建設,也就是開發區和園區建設。要按照相對集中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發展環境,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進入。新辦的工業項目,有條件的都要進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把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真正辦成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工業聚集的重要載體和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二是要高起點做好城鎮規劃,利用規劃修編安排好工業用地。要認真做好城鎮規劃,并按程序報批,按規劃發展,就可以解決工業用地問題,走工業聚集發展的路子。三是抓好項目建設,特別是大項目建設。項目要符合全市規劃和區縣實際,重點發展帶動性強、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高新技術開發和服務業項目。
第三,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機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圍繞我市具有比較優勢的“蔬菜、花卉、經果、藥材、養殖”等進行重點突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具體工作中,一要始終堅持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出發點,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極發展具有區縣特色的優勢農產品、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要高度重視科技投入工作。要通過科技投入,加快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二要進一步加大扶優、扶強、扶大力度,著力解決好我市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品牌不響、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的問題,重點引進、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白云區、烏當區這幾年花卉產業發展較快,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帶動較大。三要大力發展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提高農業市場化、組織化程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四要統籌抓好城鄉勞動力市場建設,加大非農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服務化水平。五要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完善“三農”服務工作新機制,全面優化農村發展環境。
第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培育壯大特色經濟。特色就是潛力,特色就是競爭力。要在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區縣經濟不能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必須依據其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形成具有特色的產業和產品體系。我市各區、縣(市)在產業發展上雖有一定優勢,但特色不足,未形成支柱產業。我們必須在選準特色的基礎上,下功夫培育拳頭產品,盡快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品。清鎮、開陽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從當地的實際出發,選準適合自身條件和市場需求的特色產業。對現有的傳統優勢產業,要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不斷應用現代科技,改進生產工藝,增強核心競爭力,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同時,積極引進那些適合本地條件、有發展前途、有生產優勢的產品,變成自己的特色產品。希望各區、縣(市)要認真研究這些問題,抓好資源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特色經濟。
第五,壯大非公經濟,擴大招商引資,助推縣域經濟發展。非公經濟是當前區縣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也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這幾年凡是非公經濟發展好的區、縣(市),經濟發展就比較快,經濟實力就比較強。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憲法進一步強調要保護個體私營經濟的合法權益,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些都為加快非公經濟發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隨著國務院發展非公經濟36條和貴州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42條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全市非公有制經濟進入了一個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當前,重要的是落實政策、優化環境、搞好服務,把非公經濟引導到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使非公經濟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縣級財政的支柱、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
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開放帶動戰略,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對加快區縣經濟發展尤為重要。修文縣原來基礎比較薄弱,近幾年來狠抓招商引資,扎佐醫藥園已形成一定規模,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各區、縣(市)要不斷加大招商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高招商效果。要注意立足本地實際,把招商引資與構筑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培植競爭優勢,增強發展后勁。特別是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力營造重誠信、遵法規、有秩序的市場環境,做到“安商、富商、穩商”,確保招商引資不斷取得新突破。
第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推動區縣經濟大發展。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市化進程,市委、市政府近期出臺了《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決定》,明確提出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聯動、協調發展之路。今后幾年,云巖區、南明區、小河區、白云區、金陽新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城市中心區域要圍繞提升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現代化城區的目標,堅持成片開發,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努力增強輻射功能,到年城鎮化率達到95%左右;花溪區、烏當區、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要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到年城鎮化率達到50%左右。全面增強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撤縣建區和區域調整的步伐,切實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另一方面,還要加快城關鎮、中心鎮建設,盡快形成組團式城鎮格局。要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相互促進關系,把城鎮發展規劃與開發區和園區建設規劃銜接起來,提高區縣產業聚集度。在加快發展工業的基礎上,各區縣還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加強以交通為重點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升和完善城鎮功能。要遵循“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推進投資行為社會化、籌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切實解決好城鎮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我還要特別強調一下抓好固定資產投資工作。我市經濟現階段主要靠投資拉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建設經濟強縣,必須高度重視固定資產投資工作,在提高投資效益的基礎上,要千方百計保持投資較快增長。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這幾年有了較快發展,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目標是要確保完成500億元,增長21%。但有些區、縣(市)的項目前期工作仍然比較滯后,若不加快工作進度,讓項目早日實施,勢必會影響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影響區縣經濟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投資工作的領導,提高項目管理水平。要在繼續做好爭取國家、省投資、開發行貸款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新的投融資方式,努力擴大社會投資比重,為區縣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共同開創建強工作新局面
第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努力形成推動經濟強縣建設的強大合力。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經濟強縣建設擺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市也要加強對縣域經濟的經常性研究和指導。抓好建強工作,市是第一責任人,市直各部門是第二責任人,縣是直接責任人。市一級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強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領導和指導,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建立和完善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工作機制,調動區縣加快發展的積極性。要繼續加大對經濟強縣的支持力度,突出重點,圍繞省、市重點項目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落實好區縣配套資金,確保中央、省、市重點項目順利建設,使其盡快發揮好應有效益。要把區縣經濟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統一考慮,統一部署。市直各部門特別是考核指標責任部門,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上負有重要責任,必須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與區縣的溝通與協調,積極投入到建強工作中去,認真研究和落實支持區縣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從而真正做到方向明確,目標一致,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努力形成加快區縣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第二,轉變作風,求真務實,把促強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區、市、縣的主要負責同志,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增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切實轉變作風,狠抓目標落實、任務落實、責任落實,實現一方經濟實實在在的發展,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同志們,推進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意義重大,是關系到我市實現歷史性跨越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相信,只要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好,把正確的發展思路堅持好,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勵精圖志,真抓實干,我市的縣域經濟就一定會有大的發展,就一定會在二輪經濟強縣建設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 上一篇:領導在作風整頓推進會發言
- 下一篇:縣長在農村骨干培訓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