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為人處世之孝道
時間:2022-10-06 11:30:00
導語:個人禮儀:為人處世之孝道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過年,必然是家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好日子,也是大伙兒忙碌了一年,放假輕松,閑下來的好日子。于是,過年便更會想到了家,想到了父母,想到了過年要給父母一些孝順錢,送一些表達孝心的禮物禮品,這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這是天經(jīng)地義,是必須盡力而為的孝道。
記得去年春節(jié)時,鄙下曾寫了一篇文章《罵得好》,說的是某個人因為自己“打標分”輸了錢,竟說哪有錢給父母?而被人罵為“忘八”。因為他忘記了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八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有錢沒錢“打標分”怎能把有錢沒錢孝順父母混為一談,這實在是混帳話,混帳邏輯。當然這只是不孝道中的一種不孝,更還有一些有錢也不孝敬父母的,但性質(zhì)都是一樣的。
其實,天下的父母是最能理解和體諒孩子的。無論你是多大的官,還是世間潦倒人,無論你是百萬富翁,還是窮困貧子,在父母的心里,你都是父母的骨肉心血,你富了父母的也不想貪,你貧窮爹娘的也不嫌棄。唯一的一點就是孩子有孝心即是最大的安慰也。你有錢就多給,這也是應該的,天經(jīng)地義的;錢少少給,父母也不會責怪,也不會有怨言。沒錢哪怕買個小禮品、哪怕是爹娘愛吃的一塊餅、一條魚甚至一粒糖,也是孝敬之心,父母也是高興的,我想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寬仁也。再退一步,你實在沒錢也沒關系,因為孝敬父母,并不完全在于錢物禮品,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關鍵在于你的孝道是否真心、誠心。
周朝時有個叫老萊子的人、乃楚國人,因他年高還常做兒戲娛親取樂,人都稱他為老萊子。他雖家徒四壁、一生窮困,但他一生也極孝順父母,他年七十余歲,父母還雙全在堂。他平日說話之中,從不說老,意在若是自己說老、豈不顯的父母老了。他年紀雖大,還像小時候一樣要討父母歡喜,時常穿著一件五彩斑斕的衣服,在父母面前戲耍、有時候手執(zhí)著撥浪小鼓假意跌倒睡在地下,裝作小孩子啼哭的聲音而引誘父母的嘻笑。這老萊子雖然不能買山珍海味孝敬父母,但他知道,“笑一笑、少一少、惱一惱、老一老”的道理,父母年紀老了,怎當?shù)脩n愁、煩惱。人要時常高興快樂自然健康長壽,所以老萊子雖然自己也已經(jīng)是個老人,但他為了取悅父母而做一個“老頑童”,凡父母歡喜的事就盡力而為,實在是難得也。所說的:“承歡膝下,片時換千金”就是這個道理也。漢時韓伯愈,他母親最嚴,但兒子有些小過失,不肯寬恕、必要責打。這伯愈平日每逢母親責打時,只是好好承受。一日打他,他忽然涕淚悲泣。母親遂驚訝問他:平日打你,并不曾悲泣,今日為何這般悲苦?伯愈跪答道:母親平日打我身上覺疼,今日不似往日疼,是母親氣衰了,叫我怎不悲苦?安徽省金椒縣馬廠鎮(zhèn)有一個老人叫王李氏,2002年已100歲,老人家一輩子都想上北京城天安門一走,無奈家境并不富裕,難以成行。而她的已年逾花甲的兒子王守成為了實現(xiàn)母親的愿望,不顧自己年高,在2002年8月徒步背著百歲的母親,千里跋涉、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到達北京。人們聞之后都為其孝道感動,天安門國旗班的戰(zhàn)士破例特意預備了一把椅子給老人坐,升旗結(jié)束后,國旗班的戰(zhàn)士全體肅立向這兩位老人行軍禮,并合影留念,此事在京城傳為佳話。
這幾個例子教育世人,孝順父母不一定要有錢給父母才是孝心,而最重要的是做子女的要有孝道、要真心愛父母、讓他們歡悅、心喜、享受天倫之樂,哪怕你沒錢沒物,也應給精神上的奉獻,那老萊子都七十幾歲了尚能如此,我等相比又有什么話說呢?同時告訴世人,天下第一快樂事,首數(shù)父母俱存。要知道父母恩深終有別,父母之年,日日減少、年年不多、漸至哀老,近在眼前。如若父母百年之后,想盡孝道都來不及、后悔都太遲了。所以做兒女的應該在父母有生之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順父母,從物質(zhì)上、從精神上、從生活上、從心底深處去關愛自己的父母。
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父母為兒女所付出的心血、付出的千辛萬苦、難以用語言表達,而我們做子女的又怎能不盡孝道呢?再說了,看天下的父母,又有幾個是看在錢財份上對待子女的呢?
那首歌怎么唱來著:?;丶铱纯?,哪怕是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爸爸揉揉后背捶捶腰,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只圖個平平安安!這就是天下父母的真情寫照。
咳,說起來,許多人,包括鄙下自己平日里忙忙碌碌,和享受塵間的快樂,很少細微盡力照顧到父母,很是不該,過年了都該彌補彌補吧。
祝天下的父母都快樂長壽!愿天下的子女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