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慶禮儀:古時婚禮知多少?
時間:2022-10-24 04:46:00
導語:婚慶禮儀:古時婚禮知多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迎娶隊伍回到男家以后,鼓樂大作,鞭炮連聲,男方親友、鄰里一擁而出,迎接新娘。晉東南沁縣一帶,新娘花轎講究落在一床紅被上,新娘索取“下轎錢”后,由一“全福人”相攙,踩著紅氈進門。婆婆隨后用笤帚在轎內象征性地掃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這叫“掃轎土”,大約是和“不帶娘家土”的習俗針鋒相對,你怕帶來娘家的土,影響娘家種莊稼;我偏要想方設法掃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農事。
山西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轎后,要把谷草稈、麩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時念誦贊辭。這一習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為古老,相傳早在漢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壓避青羊、烏雞、青牛三煞神。后來逐漸演化,從趕煞神轉為求吉利,晉南一帶尚保留古意,翼城叫做“打五鬼”,浮山則叫做“摔新人”。
新娘未出轎之前,雁北平魯一帶要由婆婆為她搽點粉,名為“添胭粉”.隨后新郎手捧古書——《春秋》或《禮記》,和引親先生到轎前迎接新娘。新娘頭蒙紅蓋頭、又叫“遮頭紅”,手捧內盛米、谷等物的“寶壺”,由引親先生拋撒五谷開路,與新郎腳踩紅氈,步入院中。晉南聞喜等地則由新郎手端搽油盤進轎,掀起新娘蓋頭,給額上點一點胭脂,名為“搽油”。然后由女方的“送姑”、即女送客和男方的“捏姑”、即女伴客,左右掖扶新娘下轎,腳踩紅布或花布進院,名為“鋪踩布”。翼城、曲沃一帶負責“添胭粉”的是女方的伴娘,搽好脂粉后,新娘懷抱柳斗、桃技、歷書、秤或輻條、銅鏡、銅鎖、箭等鎮物,由“扶女嫂”左右攙出。隨即以紅綾一條,讓新郎、新娘各執一端,男先女后踩著紅氈相隨人院,名為“牽紅”。有的地方由司儀迎轎唱喜歌,祝愿夫妻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