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外事禮儀讀本
時間:2022-11-25 05:06:00
導語:市民外事禮儀讀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加速,廣大群眾都有機會參與各種形式的外事活動,既有可能在國內接待外國客人,又有可能到國外去參觀、訪問、學習、旅游。
在各種涉外場合,我國公民必須處處嚴于律己,因為我們不僅僅是在代表我們個人而是被化作民族的象征,國家的代表。
外事禮儀,主要是指我們在涉外交往中所應遵守的國際慣例與交際規則。它的基本內容,主要與維護民族形象和國家形象有關。
第一節禮儀原則
特別應予指出的是,公民參與涉外交往時應高度重視自己所留給外方人士的第一印象。因為第一印象的好壞直接與我方人員的形象相關,而且其一旦形成便往往難于改變。
一、維護形象在涉外活動中,我國公民要注意維護自身形象。其中,尤其要注意下列兩點。
1.國家形象對于外事人員而言,維護自己偉大祖國的形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才是真正的維護國家形象呢?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政府。
2.個人形象公民在涉外活動中維護形象,首先要從維護好其自身形象著手。要做到儀表堂堂,落落大方。在涉外場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飾儀表,檢點舉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風度翩翩,無愧于炎黃子孫的稱號。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外事禮儀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每一個參與外事活動時,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在他國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單位。要做到從容得體、堂堂正正。不應該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囂張。
三、熱情有度待人熱情不僅意味著自己對待交往對象具有誠意,也能體現對對方充滿了友好、關懷與熱誠。但是,作為外事人員對人熱情相待,必須有一個“度”,注意“熱情有度”。
四、尊重隱私尊重隱私,實際是上述“熱情有度”的順理成章的推論。所謂尊重隱私,主要是提倡在國際交往中主動尊重每一位交往對象的個人隱私,不詢問其個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開的私人事宜。目前,在國際社會里,尊重隱私與否,已被公認為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無個人教養的基本標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隱私實際上具體表現為人們在交談中的下述“八不問”。
1.不問收入支出。
2.不問年齡大小。
3.不問戀愛婚姻。
4.不問身體健康。
5.不問家庭住址。
6.不問個人經歷。
7.不問信仰政見。
8.不問所忙何事。
五、守信約定在國際社會里,人們十分重視交往對象的信譽,講究“言必信,行必果”。
1.慎重許諾。在涉外交往中,基層公務員對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諾必須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開河,草率許諾,也不要使承諾大而化之,模棱兩可。
2.嚴守約定。在國際社會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既然“中國人歷來說話都是算數的”,那么基層公務員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約定,兌現承諾,如約而行。
六、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國際慣例,將多人進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規則是右高左低,即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換言之,在進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時,為了表示禮貌,主人理應主動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應當主動居左,而請女士居右;晚輩應當主動居左,而請長輩具右;未婚者主動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職位、身份較低者主動居左,請職位、身份較高者居右。
七、女士優先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里所通行的交際慣例之一。
在社交場合,“女士優先”主要應在下列方面得以表現。
1.尊重婦女。與婦女交談時,一律要使用尊稱。涉及具體內容時,談話亦不應令在場的婦女難堪。排定禮儀序列時,應將婦女列在男子之前;2.照顧婦女。在一切社交活動中,男子均應細心地照顧婦女:就座時,應請其選擇上座;用餐時,應優先考慮其口味;3.關心婦女。外出之際,男子要為女士攜帶重物。出入房間時,男子要為女士開門、關門。在女士面前,任何時候都不允許男子吸煙;4.保護婦女。在一切艱難、危險的條件下,男子均應竭盡其全力保護婦女。通過危險路段時,男子應走在前列。在馬路上行走時,男子則應行走于外側。任何危險之事,男子均應主動承擔。
第二節交際禮節
一、稱呼禮節
1.問候所謂問候禮,通常簡稱為問候、問好、問安或者打招呼。具體而言,就是與他人相見時,以專用的語言或動作向他人詢安問好。是一種常規表示善意形式。
外事人員在涉外交往中問候對方時,要注意三點:規范內容:不同的國家,人們問候他人的具體內容往往各有不同,但在外事交往中,問候外方人士的常規內容一是直接問好,如“您好”;二是用實效性問候,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此外,不宜以其他內容向外方人士進行問候。
重視態度:向外方人士進行問候時,要“表里如一”,問候他人時,一定要正視對方的雙眼,聲音要清晰、響亮切勿含糊不清,不允許面無表情,更不可充滿敵意。
講究順序:在外事交往中,同時問候多名外方人士事時,按慣例以“由尊而卑”“由近而遠”進行。若外方人士首先向我方人員問候時,我方人員應立即回應。
2.姓名在外事活動中,外事人員在需要稱呼或使用外方人士的姓名時,要注意四點:記住對方的姓名:外事交往中牢記對方的姓名是絕對必要的,一旦知道對方人士的姓名,尤其是親自詢問過對方,聽過對方的自我介紹或剛互換過名片以后,一定要記住對方的姓名。否則是對對方不重視的感覺。
稱呼不出差錯:不要讀錯外方人士的姓名;不要寫錯外方人士的姓名。
不宜濫用名字:不要戲言外方人士的姓名;不要借用外方人的姓名;不要將外方人士的姓名用于商業用途。
注意使用差異:在英語系國家姓名的排列是名字居前,姓氏居后。有時二者之間還會有一個宗教名。拉丁語系中姓名的排列是名字在前,父姓居中,母性在后。葡萄牙語系的排列是名字居前,母姓居中,父姓居后。阿拉伯國家是本人名字,父親名字,祖父名字,家族姓氏。而在緬甸,人們只有名字,并無姓氏。
3.稱呼在外事活動中,稱呼往往備受重視。所以在稱呼外方人士是要注意以下三點:使用尊稱:稱其行政職務、技術職稱、學術學位、行業稱呼;依次稱呼:由尊而卑、由疏而親、由近而遠、統一稱呼;稱呼禁忌:錯誤稱呼、無稱呼、關系不當的稱呼、綽號稱呼、庸俗低級的稱呼、容易誤會的稱呼。
二、介紹禮節
介紹禮儀是禮儀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內容。介紹是人與人進行相互溝通的出發點,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并且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消除誤會,減少麻煩。介紹有多種方式。
1.介紹自己確定自我介紹的具體內容,要兼顧實際需要、所處場景,要具有鮮明的針對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時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詞相結合,以增強別人的記憶。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紹為:的“周”,英雄的“英”。但如果介紹人在場,自我介紹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2.介紹別人在為他人做介紹時,可以遵循這樣的順序: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把職務低的介紹給職務高的。如果介紹對象雙方的年齡、職務相當,異性就要遵從“女士優先”的原則,即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對于同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紹給和你不熟悉的;介紹雙方職務有高有低的時候,就把職務低的介紹給職務高的;也可以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介紹等。
3.名片交換的禮節發送名片的時機:除非對方要求,不然就不要在年長的主管面前主動出示名片;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處散發自己的名片;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動,一定要記住帶名片;最好在用餐時發送名片;要注意名片的干凈和完整;怎樣遞接名片:在取出名片準備發送給別人時,要雙手輕托名片至齊胸的高度并將正面朝向對方,以方便別人接收時閱讀。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著一疊名片,也應該用右手輕托,左手給以輔助,一張張地發給每個人,不要像發撲克牌一樣隨便亂丟。
三、禮節動作
1.握手握手時,距對方約一步遠,上身稍向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攏,虎口相交,拇指張開下滑,向受禮者握手。
掌心向下握住對方的手,顯示著一個人強烈的支配欲,無聲地告訴別人,他處于高人一等的地位。應盡量避免這種傲慢無禮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顯示一個人的謙卑與畢恭畢敬,如果伸出雙手,更是謙恭備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態是兩手的手掌都處于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通也最穩妥的握手方式。
2.握手的忌諱(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要牢記,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干凈的。(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時,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狀,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他們眼里這是很不吉利的。(3)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或墨鏡,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戴著薄紗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許的。(4)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著東西。(5)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或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分客套。(6)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的做法,是握住整個手掌。即使對異性也應這樣。(7)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8)不要拒絕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濕、弄臟了,也要和對方說一下“對不起,我的手現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 上一篇:電子商務安全解決方案分析論文
- 下一篇:電子商務對稅收征管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