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飲食可防中風

時間:2022-10-31 10:37:00

導語:調節飲食可防中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節飲食可防中風

中風,亦稱腦血管意外。是嚴重危害患者生命與健康的中老年常見病。中風亦可分為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中風(腦血栓形成、腦梗塞)。中風患者即使有幸存活,仍有約1/3的人會留下半身不遂、說話吐詞不清、癡呆等后遺癥。目前已知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及肥胖癥是引起中風的高危因素。有學者指出,高血壓病是導致腦出血的禍根,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脫落是誘發腦梗塞的主要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通過增加復雜碳水化合物和天然糖類的攝入量,控制白糖、動物脂肪、食鹽及膽固醇的攝入量等飲食措施,可用來預防腦血管意外。具體而言,宜從以下諸方面做起:

多吃優質蛋白和高鉀、高鎂、高鈣食物

很多研究資料表明,飲食中蛋白質和鉀元素攝入不足,或蛋白質的質量欠佳,會使動脈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引起腦內小動脈破裂出血。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牛磺酸的魚類、禽類等優質蛋白質食物,除能維持正常血管彈性及改善腦血流外,還能促進鈉鹽的排泄,起到降血壓作用。高鉀食物的攝入也可促進鈉鹽的排泄,調節改善細胞內鈉與鉀的比值,對降低血壓、維護心臟功能及預防中風至關重要。高鉀食物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蓮子、豆類、紫菜、海帶、馬鈴薯、貝類、葵花子以及香蕉、橙子、柚子、甜瓜等。現代研究發現,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鎂具有抗凝、降低血脂、擴張血管、保鉀等預防腦血管病的獨特效應。故平時應注意多吃一些富含鎂的食物,諸如甜菜、豌豆、苜蓿、蛤類、乳制品、堅果等。中老年人往往會因缺鈣而引起骨骼中的鈣質向軟組織和血液中“遷移”,致使過多的鈣沉積于動脈壁上,則易引起血-管彈性纖維變性、斷裂,誘發腦血管疾患。所以,酌情多食富鈣食物如奶類、豆類、魚類、蝦皮、芝麻、海帶等,對于預防中風也大有裨益。

多食富含維生素C、E的食物

新近研究發現,腦梗塞患者體內抗氧化維生素C、E水平明顯低下,這勸;是腦梗塞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原因。因為低水平的維生素C、E狀態難以有效地清除細胞膜和基因的“殺手”--過氧化自由基,易使中樞神經系統細胞膜脂質發生氧化、變性損傷。為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日常生活中應多攝食富含維生素C、E的食物,如菜椒、青蒜、薺菜、芫荽、芹菜、韭菜、鮮棗、檸檬、獼猴桃、刺梨、柑桔、胡桃、橄欖油等。

注意選食富含多酚類的食物

動脈硬化是腦血管疾病的“元兇”,而低密度脂蛋白一旦氧化被巨噬細胞吞噬,便會變成泡沫細胞附著于動脈壁上,誘發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甚為重要。而富含沒食子酸、兒茶素的多酚類物質,能捕捉活性氧,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從而保持血管壁彈性。富含多酚類的食物有紅葡萄及紅葡萄酒、綠茶、柿子、蘋果等。

多吃有天然抗凝及祛脂作用的食物

血液中血小板聚集會導致粘稠度增加,不僅易損傷血管內皮,并會在硬化狹窄的管腔形成血凝塊(血栓),堵塞腦血管。食用蕈類中的黑木耳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山珍。美國學者的一項試驗表明,每天飲用250克紅葡萄汁可防止形成血栓,其作用比阿斯匹林更為有效。此外,西紅柿、桔子、紅葡萄酒也含有天然水楊酸類抗凝物質。一些學者研究認為,大蒜所具有的抗凝、稀釋血液的功效并不比阿斯匹林遜色。另外,美國專家還發現,含吡嗪類物質的食物如龍須菜、柿子椒、洋蔥、韭菜、茼蒿、芫荽、胡蘿卜、草莓、檸檬等也有一定的抗凝效果。祛脂食物主要有香菇、螺旋藻、芹菜、薺菜、海帶、紫菜、洋蔥、魔芋、卷心菜及橄欖等,宜酌情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