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調查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02:13: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空氣調查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室內空氣污染調查報告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室內裝修已成為一種必須的生活時尚,但常常豪華裝修的背后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室內污染。那么室內裝修常見的污染物有哪些?對人有哪些潛在的危害?如何采取一些防控措施?以下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室內裝修常見污染物及其危害
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刺激性氣體。刨花板、密度板、膠合板等人造板材、膠粘劑和墻紙是空氣中甲醛的主要來源,釋放期長達3~15年。可經呼吸道吸收,甲醛對人體的危害具長期性、潛伏性、隱蔽性的特點。長期吸入甲醛可引發鼻咽癌、喉頭癌等嚴重疾病。
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氣體。膠水、油漆、涂料和黏合劑是空氣中苯的主要來源。苯及苯系物被人體吸入后,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作用;可抑制人體造血功能,使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患率增高;還可導致女性月經異常,胎兒的先天性缺陷等。
氡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法察覺的惰性氣體。水泥、磚沙、大理石、瓷磚等建筑材料是氡的主要來源,地質斷裂帶處也會有大量的氡析出。氡及其子體隨空氣進入人體,或附著于氣管粘膜及肺部表面,或溶入體液進入細胞組織,形成體內輻射,誘發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變。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氡是僅次于吸煙引起肺癌的第二大致癌物質。
氨是一種無色而有強烈刺激氣味的氣體。主要來源于混凝土防凍劑等外加劑、防火板中的阻燃劑等。對眼、喉、上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通過皮膚及呼吸道引起中毒,輕者引發充血、分泌物增多、肺水腫、支氣管炎、皮炎,重者可發生喉頭水腫、喉痙攣,也可引起呼吸困難、昏迷、休克等,高含量氨甚至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事故報告處理講稿
第一節事故分類
一、事故的概念及特性
在介紹事故分類前,有必要對事故這一概念及事故的一些基本特性作一簡要介紹。
從廣義的角度講,事故是指人們在實現有日的的行動過程中,由不安全的行為、動作或不安全的狀態所引起的、突然發生的、與人的意志相反且事先未能預料到的意外事件,它能造成財產損失,生產中斷,人員傷亡。
從勞動保護角度講,事故主要是指傷亡事故,又稱傷害“根據能量轉移理論,傷亡事故指人們在行動過程中,接觸了與周圍條件有關的外來能量,這種能量在一定條件下異常釋放,反作用于人體,致使人身生理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的現象。
在傷亡事故中,我國重點抓了企業職工的傷亡事故,先后制定了國家標準《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GB6442-86)。在這兩個標準中,從企業職工的角度將傷亡事故定義為;傷亡事故是指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1991午2月1日同務院75號令的《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則規定》中也是這么定義的。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家庭電路物理教案
在中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種自主的、開放的、研究性學習的機會,使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熏陶,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活動過程一般包括:選擇課題、制訂方案、實施、總結、交流五個階段。
一、活動主題的確定
從歷年農村發生的觸電死亡事故來看,不懂用電知識,發生的觸電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當前農村安全用電的宣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認為安全用電應從學生抓起,因為各家各戶都有學生,可以依靠學生宣傳安全用電常識。因此我們設計了“安全用電與家庭電路”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通過調查收集資料和討論,讓學生列舉家庭用電與農業用電的事實:列舉常見的觸電現象,并加以歸納分類;尋找農村用電中的安全隱患;總結歸納出當前農村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
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培養學生自覺的安全用電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大氣污染的危害與防治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由于工業發展、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等原因,使大氣成分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烴等溫室氣體的含量上升。據測定,80年代溫室氣體的增長率:二氧化碳0.5%、甲烷0.9%、氯氟烴4.5%。通常所說的大氣污染就是指溫室氣體急劇增加的現象。全球大氣污染產生哪些嚴重后果呢?
1、氣候變暖溫室氣體具有這樣的特性:讓陽光通過,但強烈吸收地面發出的長波輻射,從而使氣溫上升,起到了溫室的作用。本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5℃,如果溫室氣體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3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再提高2~3℃,災害性天氣和異常天氣將更加頻繁。
2、平流層臭氧層變薄距地面20~30公里的平流層中存在一個臭氧層,它能強烈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從而保護地球生物免遭傷害。但是,工業生產中釋放的氯氟烴氣體強烈地破壞臭氧層,使之減少變薄,甚至出現南極臭氧空洞。
3、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光化學煙霧對人體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毒害作用,可導致成千上萬人受害或死亡,還可使植物褪掉綠色、改變顏色,造成葉傷、葉落、花落和果落,直到減產或絕收。此外,還可使家畜發病率增高,使橡膠制品龜裂老化、腐蝕金屬、損壞各種器物、材料和建筑物等。
4、產生酸雨工業生產中釋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魚類死亡;酸雨還可遏制森林生長,甚至導致森林死亡。
煤田地質勘查中煤質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田地質勘查中煤質工作的重要性,首先介紹了我國煤田地質勘查中煤質工作的研究現狀,進而對于煤田地質勘查中煤質工作的重要性做出了以下幾點探究,煤田地質勘查中煤質工作是煤炭資源合理開發的前提,是煤礦設計合理的保障,是對礦井進行煤質技術管理工作的基礎。針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加強煤田地質勘查中煤質工作實際應用措施。
關鍵詞:煤田地質勘查;煤質質量;煤質工作
煤田地質勘查當中的煤質工作是煤炭整體質量控制關當中的關鍵一環,依據對煤田地質勘查所作調查的研究,能夠為煤炭開采提供相應的煤田地質情況以及相應的質量指標,一方面能夠使煤炭資源的開采和開發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對于開采礦井的設計、煤質工作的制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概述
作為煤田地質勘查的重要一環煤質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其同時也是煤炭管理的關鍵核心。其工作內容及性質主要是對于煤田地質的情況,及其相應的煤炭樣本質量情況給予相關的調查報告說明。依據相關調查報告的實際情況,對于煤炭資源的開發情況做出科學、適當的憑據及判斷。針對相應的煤炭質量情況采取相適應的開采方法及技術,從而確保相應的煤炭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促進我國煤炭質量的穩步提升。
二、煤田地質勘查中煤質工作的重要性
氣象科普小知識
世界氣象日
地球上的氧氣能否用完?
地球上的人、動物以及植物每時每刻都在吸收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工廠更是吞吃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戶。如此看來,長此以往地球的氧氣會用完了嗎?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只看到了消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產生氧、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個方面。
浩瀚的林海、草原等各種植物在陽光下,綠葉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從根部運來的水分、養料化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時放出氧氣,這個被人類稱為“光合作用”的過程永不停歇。據計算,三棵大桉樹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約等于一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個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大約要吸收幾百億噸的二氧化碳!
天氣預報的由來
很多人在早上出門的時候,往往要了解以下當天的天氣情況,于是天氣預報便成為他們獲得這些信息的有效手段。17世紀以前,人們通過觀測天象、物象的變化,編成天氣諺語,以此預測當地未來幾天的天氣,尤其是“看云識天氣“的常識得到了廣泛應用。17世紀以后,溫度表和氣壓表等氣象觀測儀器相繼出現,地面氣象站陸續建立,這時主要根據氣壓、氣溫、風、云等要素的變化來預報天氣。但用天氣圖來預報天氣只有100多年的歷史。1820年,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布蘭蒂斯繪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天氣圖,它為切實可行的天氣預報創造了條件。19世紀中期,英法兩國與沙皇俄國為了爭奪黑海海峽而發生了克里木戰爭,英法兩國派出了大批艦隊前往參戰。1854年11月14日,黑海上刮起了狂風,卷起巨浪,把停泊在海上的英法聯合艦隊軍艦猛烈摔向礁石、海岸,使聯合艦隊蒙受到巨大的損失。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很震驚,立即命令巴黎天文臺調查這場風暴的起因。天文學家勒威耶通過搜集、分析歐洲各地11月14日前后幾天的氣象資料,終于弄清了這場風暴的來龍去脈,并寫出了調查報告。勒威耶認為,只要各地的氣象觀測網用電報迅速傳遞氣象情況,便可即時繪制天氣圖,進行天氣預報了。根據勒威耶的建議,法國、英國先后開始了天氣預報,并很快普及到世界各地。后來,觀測天氣的手段不斷增多,尤其是氣象衛星的發射,大大提高了天氣預報的準確度。
創建省級生態園林縣城上半年工作匯報
根據要求,現將我局關于創建省級生態園林縣城1年上半年工作情況作如下匯報:
1年市生態環境局分局在縣委、縣政府和市生態環境局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學習來陜視察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決策部署,夯實責任,攻堅克難,狠抓落實,緊扣一個目標,抓住兩個關鍵,突出三個重點,做好四個著力。堅定不移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開展。
截止六月底,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天,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優良率6.7%。縣城金池院飲用水源地指標全部達標并略優于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Ⅱ類水質標準,嘉陵江干流出入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境內8個支流斷面均符合Ш類及以上標準;聲環境質量保持優良,交通噪聲及功能區噪聲未出現超標現象,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0%。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大氣污染防治。今年來,我局緊緊圍繞市局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積極協助縣大氣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突出重點行業、重點區域,以大氣污染防治六項措施為抓手,通過精準施策,空氣質量穩定達標。建立了“屬地管理、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組織縣政府各相關部門及各鎮辦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全面推進工業爐窯整治建筑施工揚塵治理、城市道路揚塵治理、噴涂行業有機廢氣治理、機動車尾氣治理、餐飲業油煙及散煤治理、農村秸稈禁燒等各項工作。二是水污染防治。以貫徹實施《水污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和《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為主線,從嚴格執法監管、推動工程治理、完善應急體系、加強環境監測等幾個方面全力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全面掌握漢江、嘉陵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布的要求,全縣梳理出共31個排污口;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環境狀況評估,并爭取省級專項資金1萬元,啟動了城市飲用水金池院水源地環境整治項目,預計7月底完成。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從強化用地管控,深化土壤環境風險調查,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健全部門聯動機制,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通過現場檢查、監測調查等方式核實了3宗用途擬變更為建設用地的地塊的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對接官亭鎮、腰莊硫鐵礦歷史遺留污染問題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并編制了礦山和污水處理廠兩個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對全縣重金屬污染重點行業進行了梳理統計,共計5家單位。對縣土壤環境重點監管的4家企業安排部署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工作。
(二)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完成了個地表水監測斷面及金池院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縣域出入境流域地表水監督性監測、縣城區大氣降水、降塵常規監測及縣城噪聲功能區24小時連續噪聲監測。開展了鏵廠溝金礦等家重點污染源企業的監督性監測、縣城污水處理廠在線比對監測以及個鎮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配合做好了縣域內兩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兩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運維保障工作。全面做好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相關監測報告、數據等相關資料上報,確保縣域生態考核工作有序推進。
福利經濟學分析及改進措施
摘要:自2017年清潔取暖改造工程在北方地區加速實施以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文章分析了自加速推進清潔取暖工程后,對居民經濟、居住情況、供暖、心理四方面的雙向福利影響,以及政府如何利用政策引導在清潔取暖背景下,提升多數人福利、增進社會總福利,從“后補貼時代”稅收的退出方式及稅收政策、房屋節能改造等方面給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清潔取暖;取暖方式;居民福利水平;福利經濟學
一、引言
“煤改氣”在我國歷史悠久,自1997年“煤改氣”工程在北京率先開啟,隨后在重慶、陜西、四川等地相繼推行,但因成本不足、氣源緊張等問題,政策推行緩慢。北方地區空氣質量急劇下降,霧霾加劇,空氣質量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鑒于此,國務院2013年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爭取在五年內使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16年12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的召開,使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程得到進一步推進;2017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收官之年,各地都加大了“煤改氣”工程的步伐。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幾部門聯合下發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確定了“2+26”個重點城市作為試點。至此,北方尤其是散煤集中的農村地區開始大范圍加速推進煤改清潔能源政策。
二、文獻綜述
煤改清潔能源是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旨在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煤炭轉型與清潔高效利用。早在2015年,國內以劉虹為代表的學者就對清潔取暖———以“煤改氣”為主要方式進行了研究,主要是工程在實施中的現狀和可能存在的問題,包括可能引發的天然氣安全風險、能否切實改善空氣質量、可能給政府造成的財政壓力及一刀切式的“煤改氣”工程是否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方向等。清潔取暖工程在2017年后快速推進,國內學者對煤改清潔能源政策與實施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北方地區煤改清潔能源不同改造方式的比較。杜學平等(2017)比較了“煤改氣”“煤改電”兩種方式環境效益,結果表明“煤改氣”相比“煤改電”方式更為清潔。謝倫裕等(2019)比較“煤改電”“煤改氣”和“清潔燃煤替代”三種主要清潔取暖措施,發現“清潔燃煤替代”為成本收益比最大的方式,適合短期居民清潔取暖改造;煤改氣和煤改電的收益成本比相當,需根據當地情況選擇合適的改造方式。二是對不同地區的煤改清潔能源政策效果進行橫向比較。杜曉林(2018)評估了京津冀地區煤改氣、電兩種方式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結果發現經濟效益方面三地相差不大;環境效益方面,北京、天津、河北環境收益依次降低。岳鴻飛等(2019)研究結果發現,“煤改氣”工程在京津冀地區具有明顯的正向綠色凈效益,且河北最強,北京次之,天津最弱。三是運用實證方法具體分析了政策各方面效果。史丹等(2018)研究結果表明政策對空氣質量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節能效果以及改善居民能源消費結構方面并無影響。李少林等(2019)研究結果發現此政策降低了工業粉塵排放量與人工煤氣、天然氣用氣人口數,但對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改善能源結構并無顯著影響,也并未對人工煤氣、天然氣用氣人數和用氣總量產生顯著影響,得到了與史丹大致相同的結論。四是從民生及財政支出的公平性視角做了具體的研究。李海峰(2019)指出改革重點應向民生傾斜,清潔取暖補貼力度還不足,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補貼力度有待提高。宋錦(2018)研究中表明,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救助政策改善了家庭間“可支配資源”差距過大的情況,但覆蓋范圍過窄,保障力度低;我國對北方地區進行冬季取暖保障的政策整體上加劇了居民家庭實際可支配資源的不平等性。已有研究對煤改清潔能源政策研究較為充分,大多是研究政策實施效果或是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既包括對省內、區域內政策實施具體效果及幾種改造方式間的比較,又包括區域內地區實施效果的對比分析。在清潔取暖政策實施、居民取暖方式改變后,既有政策的實施如何影響居民福利水平,已有文獻對此問題缺少研究,本文將針對此問題展開論述,并就如何改善政策延續性提出建議。
校園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一、調查時間:**年3月2日~10日
二、調查地點:西流河一中校園及周邊攤點
三、參加人員:初二環保小組成員及部分教師代表
四、調查方法:考察與調查相結合
五、調查內容:校園周邊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
六、調查要求:正確評價我校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發現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寫出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