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05:10: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口腔醫學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構口腔醫學教育模式建議
為了給患者提供及時便捷的口腔醫療服務和適應醫院臨床業務的發展,我國各口腔醫院急診科應運而生[1]。口腔急診科是一個綜合性診療科室,急診科醫生應具備和掌握一般急診醫學以及口腔綜合臨床知識和技能,能夠運用急診醫學和口腔臨床各學科知識處理和治療急性口腔疾病。因此,構建口腔急診醫學教育體系十分必要。口腔急診醫學的內容口腔急診醫學應該將多學科的急診知識和急癥處理知識融為一體,急診科醫師應具備有關系統知識和臨床技能,要實現這一目標,有必要開展口腔急診醫學教育。各醫學院校口腔系可以按照各自的具體情況開設口腔急診醫學課程,使口腔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具有一定的口腔急診知識和臨床技能。口腔急診醫學的實踐中涉及到急診急救醫學以及口腔臨床各學科中與急診關系密切的內容。口腔急診醫學要偏重于技能,還要體現綜合學科的特點。
1.口腔急診科醫師應具備的素質和技能
口腔急診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體牙髓急癥患者為主。因此急診科醫師要具有多學科的知識和臨床技能,在專科醫院中的急診科往往由口內、口外醫生組成。面對口腔各種急癥,要求每位急診科醫師具有全科臨床診療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診科醫師,不僅要具有口腔醫學各專業的臨床技能,而且還需要急診醫學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嚴重外傷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搶救、心電圖及除顫儀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診科醫師要具有多學科的臨床技能,才能擔當口腔急診科的重任。口腔急診醫學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學科,就要有自己的醫學體系和范疇,它既要有全身醫學和口腔臨床醫學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診醫學所具有的個性,因此它應來源于急診醫學和口腔臨床各學科。口腔醫學是臨床醫學的分支,口腔急診醫學也是口腔臨床醫學的分支和組成部分。
2.口腔急診醫學與其關聯學科
急診醫學與口腔急診醫學:首都醫科大學成立了急診醫學系,中山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系還建立起來本碩博教育體系。急診醫學的發展給了我們啟示,口腔急診醫學也會順應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應運而生。口腔急診醫學也應是全身急診醫學的一部分。頜面部外傷常常伴有創傷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嚴重的頜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體溫、脈搏、血壓、呼吸的改變。它們的急救與急診醫學具有共性。同時口腔急癥還常常涉及到心臟疾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癥:口腔急診與口腔外科關系密切,口腔急診科每天都要處理創傷、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診醫學和急診科的重要內容。口腔內科急癥:牙體牙髓病急癥是急診科的主要內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診科就診最多的急癥。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體劈裂等也是急診科的常見病。
口腔黏膜病急癥:口腔急診科也常接診口腔黏膜病急癥,如口腔黏膜潰瘍、血泡、帶狀皰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口角炎、鵝口瘡等。口腔修復急癥: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固位釘(或纖維樁)光固化樹脂暫時修復、冠橋脫落復位粘固等。牙外傷急診就診率很高,特別是前牙,損傷后嚴重影響美觀,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療和修復,臨時修復也能使他們感到滿意。口腔急診涉及面很寬,口腔急診醫學做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獨立出來,與其它口腔臨床學科并列,有利于急診醫學的發展。將口腔醫學各學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來,與全身醫學和急診醫學相結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口腔急診醫學體系[2]。
PBL口腔醫學教育應用論文
[摘要]醫學教育目前正從過去的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的模式轉變,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濰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為了適應現代醫學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現引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本文闡述了PBL教學法在濰坊醫學院口腔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關鍵詞]口腔醫學教育;教學改革;PBL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0(b)-066-02
TheapplicationofPBLinoralmedicaleducation
JIHong-hai,JIANGYing-ying,XUXin,YANGYong,GAOYu-guang
(SchoolofStomatology,WeifangMedicalUniversity,Weifang261042,China)
虛擬仿真技術在口腔醫學教育的應用
[摘要]虛擬仿真技術正在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虛擬仿真因其直觀、可操作、不受時空限制、安全性等優勢,被視為口腔醫學教育的一種先進輔助手段。該技術可在臨床前教育中提高口腔醫學生的精細運動技能、手眼協調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完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索了虛擬仿真技術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有效性分析。本文主要綜述虛擬仿真技術目前在口腔醫學各個學科教育中應用的研究進展,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給口腔醫學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虛擬仿真;口腔醫學;教育
虛擬仿真(virtualreality,VR),也稱虛擬現實,是指利用計算機將虛擬組件融入現實生活,或通過創建令使用者沉浸其中的虛擬場景,進而提供視、聽、觸等感官刺激,并以此實現仿真的人機交互[1]。在教育領域,虛擬仿真技術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醫療培訓、航空飛行模擬培訓、駕駛模擬培訓以及醫療緊急情況培訓等領域卓有成效[2]。在醫療衛生領域,虛擬仿真技術越來越多用于臨床前培訓、技能評估與手術輔助。但目前,國內口腔醫學教育仍以傳統模型與頭模系統為主,這種傳統模式對于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掌握的幫助有很多不足。虛擬仿真技術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各種局限,提供模擬現實的學習體驗,目前,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探索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口腔醫學教育,國內高校開始建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3]。
1虛擬仿真應用于口腔醫學教育的優勢
目前國內外高校在口腔教育領域廣泛使用頭模系統,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因其抽象性和時空局限性,不利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培養臨床實踐技能和臨床思維。虛擬仿真技術因其技術特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些不足。首先,虛擬仿真系統通過計算機創建的虛擬實境,可以再現傳統教學模式中難以向學生展現的復雜抽象解剖結構與疾病發展過程。其次,虛擬仿真技術可操作性較強,一個完整的虛擬仿真系統除具備模型、手機和馬達等硬件設施,還在軟件層面實現了對系統中各種儀器的統籌協作,能夠進行準確的實時跟蹤反饋。目前,虛擬仿真可以提供多種操作課程供學生學習,包括齲損去除、牙體預備、阻滯麻醉等[1,4,5]。第三,虛擬仿真系統避免了學生操作技能不熟練時臨床實習的不安全性。Ziv等[6]證明在傳統口腔醫學教育項目中適當使用虛擬仿真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同時避免傷害患者,減少了臨床實習不必要的醫患矛盾,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7]。第四,虛擬仿真技術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依賴性,打破了時空局限,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有著重要意義。Iwanaga等[8]分享在三維虛擬空間中遠程在線講授外科手術及相關解剖學的經驗,并將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即面對面課堂和在線課堂)進行比較,在新冠疫情可能長期存在的背景下,為遠程教學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2虛擬仿真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口腔醫師規范化培訓人文教育思考實踐
摘要:口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現階段口腔醫學生成長為口腔醫師的重要環節和必經之路,而醫學人文教育是包括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內的全部醫學教育的基礎與核心內容。口腔醫學人文教育也是口腔畢業后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構在臨床醫學人文教育框架內,又具有口腔專業特點。本文針對當前我國口腔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口腔專業醫學生培養模式缺乏人文教育;口腔醫學人文教育課程設置比例低;口腔醫學人文教育師資隊伍力量薄弱、人文教育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口腔臨床專業教學特點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口腔臨床規范化培訓人文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和方案路徑:轉變觀念,強化醫學人文教育意識;推進準入制,培養高素質的口腔醫學人文師資隊伍;借力平臺資源,構建人文教育保障體系;拓展途徑,建立人文執業能力和臨床技能綜合考評機制。通過這些實施方法,將有利于提高口腔醫學生臨床綜合能力、醫療服務質量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關鍵詞:口腔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學人文教育
當今的互聯網時代在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發生深刻變革的同時,也悄然開啟了一種新醫學模式-“健康醫學模式”。以“治療疾病”為中心的傳統醫學(生物醫學模式)正逐漸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健康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并逐漸得到普遍認可。健康醫學模式提出,醫師除了需要具備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品德外,還要對患者充滿人性的關懷,這體現了當前醫學發展趨勢。然而,與之不協調的是我國傳統醫學教育長期忽視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醫患矛盾與此不無關系,醫學人文教育回歸醫學教育的基礎與核心地位的呼聲急切而強烈。為此,國家多部委多次聯合下發文件,將醫學人文教育提到“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的高度,提出了在醫學生培養中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指導意見。但這些政策只是頂層設計,推進醫學人文教育的路徑和具體方案仍處于探索階段。口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住培)作為畢業后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住院醫師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也需要在臨床醫學人文框架內,探索適合口腔臨床醫學特點和有利于提高口腔住院醫師人文執業能力的人文教育途徑和方案。
1我國當前口腔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在我國,口腔醫學是在臨床醫學根基上發展、建立的,口腔醫學教育與臨床醫學教育一脈相承,臨床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也折射在口腔人文教育的各個方面。例如醫師重臨床技能提高,輕人文素養提升,人文意識淡薄,缺乏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等,這與我國醫學教育中醫學人文教育長期缺失有關,其形成有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諸多方面的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因素。剖析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將有助于探索和解決當前口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人文教育的難題,使醫學人文教育在口腔臨床實踐中落地。
1.1口腔醫學生培養模式缺乏人文教育
PBL教學在口腔醫學教學的作用
摘要:隨著醫學模式多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社會對醫學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教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本文在對PBL教學模式和口腔醫學教育結合趨勢加以分析的基礎上,找出了PBL教學與口腔醫學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PBL教學;口腔醫學教學;應用
PBL教學,是problem-based-learning的簡稱,其教學理念最早起源于加拿大醫學院并落實于實踐過程。后來,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由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的Dr.HowardBarrows總結,成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在他看來,醫學教育的研究對象不應該局限于對疾病的生物學的過程,而應該同時包含對其和社會群體、心理、環境和行為方式之間的關系和影響。教育教學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成長為可以不斷完善自我,能夠終身進行學習的學習者。所以,其提出的PBL概念,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我國引入此教學模式之初,一直在模仿外國口腔醫學院的做法,主要通過搜集外國的各個研究所的資源來完成國內PBL口腔醫學教學。后來,國內高校還邀請了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專家和教授,在醫學院采用PBL教法教學。[1]之后,醫學界不斷加大對此課題進行研究。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主要對PBL教法在口腔醫學教學領域的發展前景進行分析,總結其當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制定PBL教學和口腔醫學教學結合的有效途徑。
一、口腔醫學教育中PBL教學變革的必要性和趨勢
以往的口腔教學主要堅持灌輸教育,其一般都是“教”與“學”分開的。教師先給學生集中傳授知識,再集中讓學生臨床練習,理論和實踐完全脫節。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感覺所學內容枯燥無味,被動地記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深,記憶也不牢固。而教師在教學不能獲得好得效果,長時間不能從教學活動中獲取成就感的情況下,教學狀態也會越來越差,最終導致口腔醫學教學的惡性循環。但是,現今社會對口腔醫學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社會不斷要求口腔醫學畢業生有著豐富的知識,更是要求他們有著嫻熟的技能,這樣才可以輕松地面對社會學、倫理學、法律層面的各個問題。而且,學生的知識應該不斷更新,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持續探究新知識。PBL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在獲得知識培養的同時也獲得了技能,同學之間可以更好地配合,具有更強的團隊精神。此外,學生的領導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知識面更加寬廣。為此,在口腔醫學教學中啟用PBL教學模式是時展的需要,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口腔醫學教學中啟用PBL教學模式時存在的問題
口腔醫學生人文教育論文
【摘要】如今,醫生不僅要負責解除患者的病痛,還要讓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針對此,濰坊護理學給口腔醫學人才的培養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現代醫學背景下,高職口腔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以及改善措施。
【關鍵詞】口腔醫學;人文素質;人文教育
近幾年,醫療糾紛問題頻繁發生,對正常醫療秩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雖然口腔科不會使患者受到生命的威脅,但是其治療也會涉及到患者的知情權與健康權,因此,口腔醫生必須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這就要求口腔醫生在學習階段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
一、口腔醫學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口腔醫學是以預防以及治療口腔或頜面部生理疾病,并解除患者痛苦為目的的,口腔醫學專業更多的是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由于口腔醫學主治部位多與人體的面貌有關,比如口腔修復主要是治療緩和牙列或牙體缺失等與人體面容息息相關的疾患。因此,口腔醫生在解決患者病痛的同時,應滿足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口腔醫學院校通常是以培養合格的口腔醫生為己任,所以,在口腔醫學教育中加大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醫生道德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口腔醫學中人文教育現狀
口腔臨床醫學教學運用網絡教學思考
國內口腔醫學本科教育體系是1952年參照前蘇聯口腔教育模式建立的,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口腔醫學專業人才。該體系遵循“部分—整體—部分”的思路,將機體看成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孤立、片面、靜止地看待問題[1]。盡管經過一些革新,但基本模式并沒有根本的改變,已經不能適應未來口腔醫學發展的需要。
現實口腔醫學本科教學活動中,傳統的填鴨式口腔醫學教育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即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坐在教室里孜孜不倦地學,枯燥乏味的醫學知識和死板教誨式的教學方法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口腔臨床本科生一旦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就面臨理論知識抽象,專業性和實踐性強,靈活性和直觀性差,在未接觸臨床實際的教學條件下,相應的口腔臨床專業知識讓剛接觸口腔醫學專業知識的本科生很難掌握。不管聽懂沒聽懂,學生都必須坐在教室里死記硬背,教學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亟待改進。
鑒于此,口腔本科醫學教育模式一直在嘗試改變,從教師板書到多媒體教學,從單一教學模式到多種模式綜合應用,試圖尋找一種精品化的口腔教學模式。
1傳統的多媒體教學
經過十余年來的摸索,多媒體教學已廣泛應用于口腔醫學教育,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將課堂活躍起來,也將教師從板書和掛圖中解放出來,一些難以表述的臨床現象也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但是,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尚存在許多不足[2]:
人文教育在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的運用
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由于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政治意識、人生觀及價值觀等方面,因此在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分析國內口腔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文教育的現狀,并對未來進行展望,以期為完善口腔醫學教育提供思路。
1口腔醫學人才培養中人文教育的現狀
目前,口腔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常見的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人文教育類別。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國家統一要求必修,心理教育等課程為各高校依培養情況選擇性開設。不僅課時量所占比例較低,且多開設于一、二年級。由于醫學專業課程多在后三年開始學習,故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得學生無法將二者良好地結合。且在僅有的人文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學生不理解、不重視、不受益的情況。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成長,反而使其將之當成負擔。
2人文教育在口腔醫學人培養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人文教育可以幫助口腔醫學生更好的了解祖國、了解黨。當下人文教育中的必修課《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對黨的理論、思想、目標作出充分的講解,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又為學生展示了新中國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因素。這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保證學生思想與黨保持一致、提高學生思相覺悟等方面有著深刻的影響,也為培養現代化人才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二,人文教育有助于口腔醫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專業知識的學習外,心理健康的培養也同樣重要[3]。只有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使用正確而科學的方法論,才能事半功倍,健康成長。人文教育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學生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建立提供了指引。除此之外,倫理學、醫學哲學及醫學法學等課程的開設也幫助學生更好的明確在醫學行為中的是與非,心理輔導等課程可幫助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克服心理障礙。第三,人文教育有助于口腔醫學生更好的適應新時代下的醫療模式。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醫學飛速發展,早期建立的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下要求。醫學模式已從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4]。患者也從病理生理狀態下的生命體轉向病理生理狀態下的人。新時代的醫學模式更加強調患者作為一個“人”的社會屬性而不是作為一個“生命體”的自然屬性[5],更加強調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并且更加重視治療患者而不是單純的治療疾病。忽視患者的社會屬性也是大量醫患矛盾的根源[6]。因此,良好的人文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口腔醫學生的從業水平,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也同時可以減少醫患矛盾,降低醫務人員的壓力[7]。
3對策與展望
口腔醫學教學模式探討
1引言
科技和時代的發展促使醫學模式已經從傳統的純生物醫學模式逐步轉向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相協調的知識體系建構模式,那么醫學教育也在隨之而發生著變化。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正在醫學教學中逐步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PBL教學法不僅要使學生成為了知識的擁有者,而且幫助學生成為知識的更新者和創造者,也就是說教育必須促使人們學會學習,成為具備主動探究能力、用新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同時,PBL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在醫學教育中很符合以實際病例為基礎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是增加學生在醫學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
2PBL教學模式概述
PB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近年來在臨床醫學的教學中應用的十分廣泛,作為分支的口腔醫學教學也在嘗試和應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得學生在解決實際的問題中學到知識,并且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發展能力。該教學方法的具體操作過程是教師先提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出疑惑,提出問題,然后教師在問題的基礎上,解惑答疑,解決問題。PBL是基于實際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這種教學法把學習的內容和活動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傳統的口腔醫學教學模式相比較,PBL教學模式能夠更加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學習口腔醫學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參與意識逐步增強,并且獲得了較好的合作精神和職業技能,因此在口腔醫學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PBL教學模式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
3.1教師角色的轉變。首先是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教師角色。教師在課堂上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對口腔理論知識進行梳理性的講解,然后提出問題,將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后進行討論,最后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廣泛查閱資料,認真分析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并通過查閱的資料補充和完善教材中欠缺的知識,同時還要閱讀最新的期刊論文來了解口腔醫學的發展前沿,這樣才能給學生教授準確科學前沿的口腔知識。3.2學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傳統的醫學教學中,教師為中心的知識灌輸型課堂教學模式占主導地位,長期以來,由于口腔知識的涉及面廣且復雜,學生在被動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容易感到枯燥而喪失積極性.在PBL教學模式中,學生要將傳統的被動學習角色轉變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教師提出的任務,在問題基礎上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同時還要學會提出問題,根據教師提供的病例進行分析,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像口腔醫學中最為常見的齲病、牙髓病、牙外傷、牙周病等,教師首先是講解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病例的分析,根據不同病例提出問題,將誰病例進行歸納分類,每一種病例都要盡可能的從病因、病理、診斷、治療、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等方面提出問題,然后師生共同進行問題的解決,最終實現理論和實踐知識有機結合的目標。例如:某患者,年齡25,女性,左上第二磨牙疼痛半年余.現病史:該患牙半年前曾劇痛一次,約兩天后自行緩解,食物嵌入及冷熱刺激略感敏感。檢查:左上第二磨牙近中面深齲,舌側髓角處穿髓,探痛,出血,輕度叩痛。要求提出診斷及治療計劃,如選用哪些進一步檢查手段、確定治療方案等。就這個真實案例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在預習查閱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和學生及時進行交流以便解決上述患者的問題。
口腔醫學再教育急救學作用
近年來,隨著口腔專科醫院的逐漸獨立和口腔醫療診所的迅速增多,使得口腔醫學不論在格局上,還是在專業知識、技能和人員、設備等方面越來越專業化。然而,由于人體的各個臟器及其疾病的發展和轉歸是相互關聯的,只精通口腔醫學知識和技能是不能全面治愈口腔疾病及其并發癥的。特別對頜面創傷、急性感染、藥物過敏以及患者基礎疾病的存在而出現的心臟驟停、昏迷、休克、暈厥等嚴重并發癥,如果搶救不及時會使口腔醫療缺乏足夠的安全保障,甚至引發醫患糾紛[1]。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一般情況:本研究按職稱將150名臨床醫師按職稱分為住院醫師組;主治醫師組和高級職稱組各50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64名,平均年齡39.5歲。通過問卷和測試的方法進行調查。
2.調查內容:①口腔醫療知識和臨床技能;②急救醫學知識和CPR(心肺復蘇)操作技能;③急救醫學再教育的現狀。
二、結果
1.口腔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優秀率:住院醫師組92%,主治醫師組96%。高級職稱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