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調查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9 16:05: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快餐調查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快餐調查報告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春節部分物價上漲情況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04年1月23日下午3時

調查地點:溫溪菜場和周邊商店,街道

調查內容:部分食品價格

調查方式:詢問,采訪,親身體驗。

前言:

查看全文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學習探討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以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探究為關鍵的課程,也是直接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實踐性課程,課程內容必須緊密關聯學生生活與社會實際。項目化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該學習模式之下,教學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并切實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在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的開展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本地資源予以充分挖掘和開發,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提升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知識、社會實際、社會需求以及問題等為教學核心的課程,教學模式以主題教學為主,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與應用。該課程將各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場景充分融合,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去探索問題,并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的模式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盡可能地自己解決問題。這也說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非常關注生活經驗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也強調學生能夠應用生活經驗來進行學習和探究。[1]此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課程,強調學生進行探究、調查、考察、訪問、實踐等活動,并在此過程之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通過實際和直觀感受提升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和解決能力。而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是一門突破傳統教學課程框架的課程,其學習內容從教材中延伸至了生活、自然環境、社會活動領域,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更為豐富和廣闊,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一、選取合適主題明確教學目標

主題的選擇是課程開展的基礎。在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時,必須考慮學生的需求與社會實際。學生是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在主題設計過程中,也要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經驗,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和內容,讓整個項目活動能夠符合教學目標,并盡量以學生的觀察和感知角度去進行挖掘,創造形態豐富、具備個性化的活動項目。從學生視角出發去設計和策劃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很大程度地豐富學校品德教育的形式,擴寬教學的邊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思考和認知主題的內容。首先,在進行課程主題的選擇之前,教師必須首先對綜合實踐課程目標開展分析和探究,保證課程主題與課程目標相符。其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注重學生和情境的交互,教師在對主題開展選擇時,必須要結合學校本身的資源特征,保證項目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最后,教師要以學生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因此主題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地起到教學作用,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2]。例如,在開展《我是小小活雷鋒》的主題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前對該主題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確該主題的教學目標。這一主題的開展目標主要是加強學生對雷鋒精神的認知和理解,并在學習過程中對雷鋒精神進行學習。其次,教師必須根據學習的資源情況,充分地利用學?,F有的資源開展教學,對學雷鋒活動的組織方法、開展方法進行設計和制定。最后,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角度出發,對學雷鋒、講雷鋒、做雷鋒、評雷鋒活動項目進行選定。

二、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查看全文

微電影的起源及發展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也稱微影,是指“專門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適合在移動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時(30秒-30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數周)’和‘微規模投資(幾千元-數十萬元/部)’的視頻短片?!盵1]它是網絡和電影的衍生品,是繼微小說、微博客之后的又一“微時代”產物,其橫空出世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精神上的震撼。2010年,《四夜奇譚》、《一觸即發》、《66號公路》等第一批成熟的微電影上映;經過短短的一年時間發展之后,其數量增至數十部,其中《一家紙飛機引發的時代碎片》、《相約山楂樹》、《此時此刻》、《看球記》、《青春期》等獲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成功。2011年4月6日,首屆微電影節在京拉開帷幕,為期兩個月,先后吸引了國內高水平的百余部微電影作品參與展映,最終評選出了最佳微電影《小心,我愛你》等。微電影的火熱已經初見端倪。

一、網絡媒體催生微電影

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將人們帶入了全媒體的新時代;每一個普通民眾都能便捷、低成本的參與到媒介傳播上來。微電影正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有學者曾經指出“網絡視頻,是小成本電影生存與發展的另一片藍?!?。[2]微電影作為一種超低成本的新式影片,其發展也得益于網絡視頻平臺推動。視頻網站歷經10年左右的發展,從原來的30家不到壯大至500家,從原來單一的“播客網站”拓展成涵蓋影視、新聞、廣告多維傳播媒介。北美科技數字娛樂線上調查報告顯示,在線視頻已經成了美國用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七成的網民習慣在網上觀看各種視頻。2010年4月7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國網民網絡視頻應用研究報告》指出,截止2009年底,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2.4億,其中近4000萬用戶只為在網上看視頻,成為網絡視頻獨占用戶,同比增長44.9%;用戶覆蓋率達到78.5%。國內外的調查和研究報告都表明,影視節目的點擊率名列前茅;國外YouTobe網站正逐步向“電影頻道”的方向發展,國內優酷、土豆、酷6等重要視頻網站也有大量的影視視頻。廣闊的互聯網傳播平臺和龐大的消費者群體,為很多影視等視頻的傳播和消費提供了便捷的方式與渠道,微電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從惡搞電影《無極》的網絡視頻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發展到今天專業制作、形式嚴謹、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電影作品《老男孩》,微電影經歷了由萌芽到成長的過程,這其中網絡功不可沒。微博的出現拓展了微電影的生存空間。微博作為一個舶來品,2010年在大陸地區全面開花給人們提供了寬廣的信息交流、共享平臺。據統計,僅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就已經突破1億。微博用戶之間以“關注”和“被關注”形成信任關系鏈傳播將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利用快速復制的方式傳向廣大受眾,即“病毒式”傳播。用這種方式來宣傳、傳播微電影,比傳統的媒介更有優勢。2010年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其投資方凱迪拉克公司充分利用其官方微博來宣傳造勢和傳播。據統計凱迪拉克公司擁有微博粉絲數近30萬,其發一條消息超過地方性報紙的宣傳力和影響力。如2010年12月27日其了“【微電影#一觸即發#正式公映!】激動人心的一刻終于來臨,讓我們共同欣賞吳彥祖和凱迪拉克SLS賽威2.0TSIDI共同演繹的微電影先鋒巨制《一觸即發》!”,其轉發量為22602,評論量為2332;如果算上二次轉發,其數量更大,效果也是巨大的。3G手機、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網絡傳媒的新媒介,使得微電影深入到每一位受眾的生活中。微電影的字節量一般都不大,通過Wifi或3G網絡無線上網的設備完全可以43播放和轉發??梢哉f,網絡傳播技術的成熟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時代需求呼喚微電影

網絡媒體的興起與發展,給微電影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但是微電影的出現也離不開時代的需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時間被越來越分散,被無形的分割成零散的碎片,很難將注意力集中起來。一些快餐文化因此逐步受到追捧,微電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院線電影一般都是時間比較長,或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而且有一定的空間要求。相比之下,微電影播放時間短,場所安排靈活,設備要求低,而且基本可以享受到一般電影中的音響、畫面效果及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要素完整的故事情節。如2011年5月公映的姜文導演的《看球記》,以短短十分鐘的時間敘述了一位離異父親滿懷熱情和希望,帶著一年中難得見幾次面的兒子去看球的艱難歷程,展現了父子間樸素的親情;制作精良,內容感人。時長4分鐘的微電影作品《溫情的牛奶》則講述一個送奶工在送奶途中幫助一個小女孩的溫馨故事。

查看全文

電視審美發展趨勢

一、電視審美當前的“泛化”與“消費化”現象

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大眾文化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成長起來的,它轉變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眾”時代,是商業時代文化和經濟的合謀,可以說大眾文化正是以實現利潤為目標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結果。

“大眾文化”也稱“民間文化”,它主要指與當代大工業生產密切相關,并且以工業方式大批量生產、復制消費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種暢銷小說、商業電影、電視、廣告、時尚雜志、流行歌曲、動漫畫制品、營業性體育比賽、時裝模特走秀及各種選秀比賽等。

這其中,電視傳媒作為一種文化霸權,其主宰地位與傳播能量是顯而易見。電視產品就是一個消費品,因為它是拿來消費的,所以必定帶有商業色彩,必定會考慮到滿足大眾文化的需求。換言之,電視產品不是從商品到商品,而是從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帶有藝術加工痕跡的世俗化了的文化。這使得當今電視審美出現了一個顯著走向——“審美泛化”,即人的審美從理性層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覺層面和實用目的。這不僅消解了傳統審美的高雅性、嚴肅性,而且泛化為一種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個人話語代碼,無邊際的審美快感使審美體驗在不同人群中的距離縮短為“零”。

電視“審美泛化”的結果就是社會受眾審美層次的降低、審美角度多樣化及審美心態的變異。加之電視媒體之間競爭激烈,為爭取高收視率,電視節目不斷追奇,導致當今電視審美逐漸變異為“消費化”這一有悖于藝術“為提升人的素質”的審美走向,即片面追求電視節目帶來的經濟利益、收視率,節目形式華麗、煽情,僅供受眾消遣,對提高人的素質沒有實際意義。

以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東方電視臺“我型我SHOW”為代表的選秀節目,堪稱電視“審美消費化”的典型。它們以普通觀眾作為節目的主要參與對象,讓這些普通人進行一定的訓練和包裝之后,有機會走上“星光大道”,其結果是掀起了一場場轟轟烈烈的“平民造星”運動,給電視臺、商家帶來不菲的收入。

查看全文

電視審關發展趨勢分析論文

[摘要]文章結合具體電視節目形態進行分析,將當前電視審美取向概括為“審美泛化”、“審美消費化”,并分析了二者產生的社會影響,從電視媒體對電視審美的把握切入,著力于電視審美“為提升人的素質服務”這一論點,提出當今電視審美應向審美異化和審美內涵化相結合的新趨勢發展。

[關鍵詞]審美消費化;審美泛化;電視產品;審美異化;審美內涵化

電視審美是通過熒屏上五光十色的電視藝術節目呈現出來的,因此,電視藝術節目中的審美取向必然代表了電視審美的發展方向。

電視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屬性、藝術屬性和價值規律都體現在電視藝術必須是一種審美活動。當電視審美以藝術形式出現時,就必須遵循藝術規律?!皬拿烙嵌葋碚f藝術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質’。”所以,電視審美應“為提升個人素質”服務,這給電視審美發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電視審美當前的“泛化”與“消費化”現象

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大眾文化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成長起來的,它轉變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眾”時代,是商業時代文化和經濟的合謀,可以說大眾文化正是以實現利潤為目標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結果。

查看全文

電視審關發展論文

摘要:文章結合具體電視節目形態進行分析,將當前電視審美取向概括為“審美泛化”、“審美消費化”,并分析了二者產生的社會影響,從電視媒體對電視審美的把握切入,著力于電視審美“為提升人的素質服務”這一論點,提出當今電視審美應向審美異化和審美內涵化相結合的新趨勢發展。

關鍵詞:審美消費化;審美泛化;電視產品;審美異化;審美內涵化

電視審美是通過熒屏上五光十色的電視藝術節目呈現出來的,因此,電視藝術節目中的審美取向必然代表了電視審美的發展方向。

電視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屬性、藝術屬性和價值規律都體現在電視藝術必須是一種審美活動。當電視審美以藝術形式出現時,就必須遵循藝術規律。“從美育角度來說藝術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質’?!彼?,電視審美應“為提升個人素質”服務,這給電視審美發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電視審美當前的“泛化”與“消費化”現象

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大眾文化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成長起來的,它轉變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眾”時代,是商業時代文化和經濟的合謀,可以說大眾文化正是以實現利潤為目標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結果。

查看全文

商務局工作總結

20*年,我會在市商業局的領導和市民政局、中國商業聯合會的指導下,在市各會員單位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全市商業工作的中心任務,學習借鑒兄弟城市商業聯合會(總會)的經驗,在為政府、為行業、為企業服務的工作中有了一些新的進步。主要工作概括為九個方面:

第一、加強行業自律,推進信用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2004年,我們根據全國12個城市商聯會(總會)青島會議關于合作共建商業信用自律體系精神,認真開展了商業信用自律體系建設工作。于20*年元月6日召開了首批商業信用企業表彰大會,市商業局林肖濱局長在會上宣讀了表彰決定,武漢廣場等12家單位被授予首批“中國商業信用企業”稱號,中商廣場等11家單位被授予首批“武漢市商業信用企業”稱號。王炳炎會長對全市商業信用自律體系建設階段工作做了小結。市政府領導出席講話。武商量販公司總經理劉聰代表信用企業在表彰大會上發了言。被授予信用企業稱號的23家信用企業在會上交流了各自的經驗和作了書面發言。會后,特地在《武漢商界》刊物上編印了“武漢商業信用自律體系建設專輯”,讓各企業全面了解商業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信用企業表彰大會以后,我們又針對當前零售市場競爭中存在的問題,學習北京商聯會經驗,組織零售企業認真討論、制訂了《武漢市商業零售企業價格促銷行為自律規范》和《武漢市商業零售企業進貨交易行為規范》。于20*年4月15日召開貫徹“自律規范”動員大會,由武漢廣場等23家商業信用企業在會上發出了執行“自律規范”倡議書?!拔逡弧秉S金周前,組織各大商場管理人員40多人對全市18大商場貫徹“自律規范”情況開展了互查,并將自查、互查中的情況及時進行了通報,表揚了武漢廣場、漢陽商場、世紀中商等嚴格遵守“自律規范”的商場。在國慶節前夕和十月一日雖出現了有兩家商場突破了買100送100比例,后經過做工作,這兩家商場也立即進行了整改。為了使元旦、春節兩大節日市場保持良好的經營秩序,我們與市商業局一起在12月20日召開了全市大型零售企業會議,再次由武漢廣場等37家企業共同提出“誠信經營規范促銷承諾書”,市商業局姜漢秋副局長對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節日市場秩序作了動員講話。通過貫徹兩個規范,對相互攀比、購物送券價格戰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堅持“雙優”評選,召開表彰大會,交流經驗,激勵先進

20*年4月召開了第二屆武漢地區商業服務業開展“誠信經營、優質服務”活動表彰大會,授予武漢廣場等23個單位為明星企業稱號,家樂福武勝店超市等57個單位為優秀企業稱號;武商量販公司總經理劉聰等55名個人為優秀企業家和優秀經理稱號;武商世貿廣場、武漢王府井百貨營業員張海燕、孫艷娟等51名營業(服務)員為10佳營業員和明星營業(服務)員稱號。

查看全文

探索電視審美發展趨向

電視審美是通過熒屏上五光十色的電視藝術節目呈現出來的,因此,電視藝術節目中的審美取向必然代表了電視審美的發展方向。

電視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屬性、藝術屬性和價值規律都體現在電視藝術必須是一種審美活動。當電視審美以藝術形式出現時,就必須遵循藝術規律?!皬拿烙嵌葋碚f藝術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質’?!彼?,電視審美應“為提升個人素質”服務,這給電視審美發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電視審美當前的“泛化”與“消費化”現象

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大眾文化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成長起來的,它轉變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眾”時代,是商業時代文化和經濟的合謀,可以說大眾文化正是以實現利潤為目標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結果。

“大眾文化”也稱“民間文化”,它主要指與當代大工業生產密切相關,并且以工業方式大批量生產、復制消費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種暢銷小說、商業電影、電視、廣告、時尚雜志、流行歌曲、動漫畫制品、營業性體育比賽、時裝模特走秀及各種選秀比賽等。

這其中,電視傳媒作為一種文化霸權,其主宰地位與傳播能量是顯而易見。電視產品就是一個消費品,因為它是拿來消費的,所以必定帶有商業色彩,必定會考慮到滿足大眾文化的需求。換言之,電視產品不是從商品到商品,而是從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帶有藝術加工痕跡的世俗化了的文化。這使得當今電視審美出現了一個顯著走向——“審美泛化”,即人的審美從理性層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覺層面和實用目的。這不僅消解了傳統審美的高雅性、嚴肅性,而且泛化為一種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個人話語代碼,無邊際的審美快感使審美體驗在不同人群中的距離縮短為“零”。

查看全文

電視審關發展趨勢論文

摘要:文章結合具體電視節目形態進行分析,將當前電視審美取向概括為“審美泛化”、“審美消費化”,并分析了二者產生的社會影響,從電視媒體對電視審美的把握切入,著力于電視審美“為提升人的素質服務”這一論點,提出當今電視審美應向審美異化和審美內涵化相結合的新趨勢發展。

關鍵詞:審美消費化;審美泛化;電視產品;審美異化;審美內涵化

電視審美是通過熒屏上五光十色的電視藝術節目呈現出來的,因此,電視藝術節目中的審美取向必然代表了電視審美的發展方向。

電視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屬性、藝術屬性和價值規律都體現在電視藝術必須是一種審美活動。當電視審美以藝術形式出現時,就必須遵循藝術規律。“從美育角度來說藝術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質’?!彼裕娨晫徝缿盀樘嵘齻€人素質”服務,這給電視審美發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電視審美當前的“泛化”與“消費化”現象

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大眾文化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成長起來的,它轉變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眾”時代,是商業時代文化和經濟的合謀,可以說大眾文化正是以實現利潤為目標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結果。

查看全文

電視審關發展趨勢

一、電視審美當前的“泛化”與“消費化”現象

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大眾文化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成長起來的,它轉變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眾”時代,是商業時代文化和經濟的合謀,可以說大眾文化正是以實現利潤為目標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結果。

“大眾文化”也稱“民間文化”,它主要指與當代大工業生產密切相關,并且以工業方式大批量生產、復制消費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種暢銷小說、商業電影、電視、廣告、時尚雜志、流行歌曲、動漫畫制品、營業性體育比賽、時裝模特走秀及各種選秀比賽等。

這其中,電視傳媒作為一種文化霸權,其主宰地位與傳播能量是顯而易見。電視產品就是一個消費品,因為它是拿來消費的,所以必定帶有商業色彩,必定會考慮到滿足大眾文化的需求。換言之,電視產品不是從商品到商品,而是從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帶有藝術加工痕跡的世俗化了的文化。這使得當今電視審美出現了一個顯著走向——“審美泛化”,即人的審美從理性層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覺層面和實用目的。這不僅消解了傳統審美的高雅性、嚴肅性,而且泛化為一種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個人話語代碼,無邊際的審美快感使審美體驗在不同人群中的距離縮短為“零”。

電視“審美泛化”的結果就是社會受眾審美層次的降低、審美角度多樣化及審美心態的變異。加之電視媒體之間競爭激烈,為爭取高收視率,電視節目不斷追奇,導致當今電視審美逐漸變異為“消費化”這一有悖于藝術“為提升人的素質”的審美走向,即片面追求電視節目帶來的經濟利益、收視率,節目形式華麗、煽情,僅供受眾消遣,對提高人的素質沒有實際意義。

以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東方電視臺“我型我SHOW”為代表的選秀節目,堪稱電視“審美消費化”的典型。它們以普通觀眾作為節目的主要參與對象,讓這些普通人進行一定的訓練和包裝之后,有機會走上“星光大道”,其結果是掀起了一場場轟轟烈烈的“平民造星”運動,給電視臺、商家帶來不菲的收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