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險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4 08:45:00
導語:出口信用保險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出口信用保險是各國政府為了推動本國的出口貿易,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風險基金的政策性保險業務,是國際上公認的支持出口、防范收匯風險的有效手段。
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下,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大開放戰略,要求加快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經濟動蕩對我國出口商品的沖擊。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形勢,加快完善我國政策性出口信用體系,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對出口的促進作用,保障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發達國家出口信用保險體制的發展
出口信用保險體制在發達國家建立以來已有80多年的歷史。政府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險最早出現在1919年的英國,當時英國政府為了鼓勵本國商人向澳大利亞出口,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政府機構“出口信用擔保署”(簡稱ECGD)為出口商提供商品債權保險和融資擔保。德國政府于1926年制定了出口信用保險計劃,并委托一家私營保險機構HERMES公司承擔這項任務。法國在1946年成立了國有外貿信貸保險公司(簡稱COFACE)專門辦理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法國COFACE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60多個國家建立了信息聯盟和信用聯盟,對國家風險和企業風險進行及時分析和有效控制,防范風險,并在風險發生后能及時采取有利的債務保全和追索措施。我國香港政府出資2000萬港幣資本金,于1966年12月23日成立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2002年受保出口額266.81億港幣,支持率達到26%.發達國家出口信用保險體系的建設使它們的企業在政府支持下,以雄厚實力和高度保障進入新興市場。它對出口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保障,以降低或轉移貿易、外匯、結算中的風險,使出口商的利益得到保障;為出口商提供貿易融資或項目融資服務,通過買方信貸擔保,項目融資擔保和固定利率融資,以及保函保險等手段,為企業融資提供保障。
隨著出口信用保險手段被發達國家廣泛采用,出口信用保險的國際化、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1999年以英、德、法等國家為代表的OECD國家達成了出口信貸與信用保險“君子協定”。它要求各成員國的信貸條件不得高于“君子協定”,防止出現損害有關成員國利益的不平等競爭。這個協定為發達國家合理利用財政資金支持出口提供了基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建立了自己的出口信用保險體制,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
二、我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現狀
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始于1989年,起步較晚。13年來,累計承保的出口貿易額達180億美元,承保率由1990年的0.5%發展到2000年的1.5%.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支持著我國外經貿的發展。2001年5月23日,國務院批準組建國有獨資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01年12月18日在北京掛牌成立。作為國內唯一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服務的專業公司,財政部將風險基金規模擴大到40億元人民幣。
我國開展出口信用保險業務雖已有十余年的歷程,但目前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只占全年出口總額的1%左右,規模遠遠低于世界平均12%的水平。這兩個數字反映的是:我國出口企業國際貿易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還遠未充分發揮。
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發展相對滯后的原因,一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正式成立前在體制上存在的固有缺陷。自1989年以來,我國的出口信用保險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辦以短期信用險業務為主,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承辦大型成套機電設備的中長期信用保險業務的“兩家辦”階段,對建立真正適合中國經濟的出口信用保險一直處于探索、完善過程。長期以來,沒有獨立的承辦機構、風險資本金嚴重不足、缺乏法律保障,這些固有的缺陷也致使出口信用保險沒有在更大的范圍發揮作用。
二是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一直以來受機構、人員的局限性影響,基本上不宣傳,操作手段延用了商業保險的方法,缺乏出口信用保險的國際性、風險性、政策性體現,保險范圍也主要集中在部分出口規模較大的外貿企業,對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外貿企業、自營出口生產企業以及出口地位日益升高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則尚未涉及這一險種,有些甚至對出口信用保險還一無所知。
三是長期以來,對出口信用保險的認識存在各種偏差。把出口信用保險中的“保險”同各種傳統的商業性保險業務混為一談,而對其支持擴大出口的作用認識不足。從政府的角度看,一直以來對此重視不夠,沒有將其與外貿體制改革、外匯體制改革、出口信貸體制改革有機融合,導致其發展水平滯后于外貿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全面實施;從企業的角度看,把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當作純粹意義上的保險,片面強調保費支出和賠付比率,沒有把風險保障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聯系起來,沒有與開拓國際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思維定式仍然停留在舊的商品交易體制下,國際貿易風險防范意識和手段落后。
近年來,出口信用保險逐漸被各級政府和企業所認識,它對提高我國出口企業抵御世界經濟波動帶來的各種風險,保障企業廣泛參與世界經濟活動,增強企業在國際經濟中地位的作用日益顯現。
首先,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我國支持出口的傳統政策受到WTO規則的約束,必須借鑒政策性出口信用等國際通行的做法完善我國的出口促進政策。
其次,我國外貿出口形勢十分嚴峻,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很大。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地區性或全球性經濟動蕩。特別是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歐盟經濟急劇下滑,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定。另外反恐戰爭、局部地區金融、政治危機、印巴局勢、中東形勢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使我國國際貿易風險顯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險,可有效幫助企業防范和控制出口貿易風險。
第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是實施市場多元化的重要手段。開拓新興市場、接洽新客戶,國家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幫助企業解決收匯風險問題,實現開拓國際市場目標。
第四,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頭加劇,各國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產業保護壓力,一些國家濫用反傾銷,技術和衛生標準,使我國出口企業面臨的國際貿易風險加大。出口信用保險依據國家外交、外貿、財政、金融等政策,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手段,支持貨物、技術和服務等出口,彌補了商業保險業務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
三、浙江省開展出口信用保險的基本情況
浙江省出口信用保險業務開展較早。自1991年至今,我省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已開展了11年,投保企業由最初的7家增加到27家,承保筆數由1273筆增加到10526筆,承保額由最初的5176.53萬美元增加到2.72億美元,投保范圍也由省級外貿企業逐步擴大到了嘉興、湖州、臺州、溫州等地的出口企業。
11年來,浙江省的出口信用保險在國際貿易風險保障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2001年末的數據看,我省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的出口比例僅為1.63%(全國為1%左右),而且近幾年來該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這說明我省對外貿易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都在不斷發展,而出口信用保險相對發展緩慢,沒有在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方面與之同步發展。全世界的國際貿易總量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的,如日本、法國、韓國的這一比例已高達39%、21%和13%(1997年資料)。與之相比,我們的差距很大。
近年來,國際貿易融資發展趨勢變化很快,認識開展非信用證結算業務已成為國際貿易激烈競爭的一種潮流。據有關數據顯示,我省2002年1-7月信用證結算方式累計為5099萬美元,與上年同期33.76億美元相比,同比減少33.25億美元;托收結算方式累計為848萬美元,與上年同期9.3億美元同比減少9.2億美元;自寄單據結算方式累計為1.4億美元,與上年同期74.87億美元相比減少73.44億美元;而匯款結算方式累計達142.9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4.04億美元同比增加138.88億美元。
四、浙江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實踐和發展
隨著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的廣泛宣傳和國家鼓勵政策的到位,出口信用保險日益被浙江的企業所接受。從投保出口信用險的企業實踐體會中能看到:
首先,出口信用保險有利于企業采取靈活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獲得更多的貿易機會。隨著國際貿易發展和競爭的加劇,為了簡化結算手續,減少資金占用,節約費用,國際上越來越多地采用非信用證結算方式,如D/P、D/A、O/A等,相應地國際貿易風險加大。有些出口企業因為不敢采取非信用證方式而喪失了不少貿易機會,甚至還丟掉了老客戶。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如我省嘉興一家外貿公司在廣交會上結認了一位以色列客戶,雙方達成了貿易意向,但是客戶的付款條件是后T/T方式。由于收匯風險大,如果沒有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公司只能選擇放棄。為此,公司及時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險,既規避了收匯風險又發展了新客戶,一年來與該客戶的貿易總額已經超過300萬美元,并且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其次,出口信用保險有利于企業防范和控制國際貿易風險,幫助企業調查客戶資信,為企業采取靈活多樣的結算方式提供保障。投保出口信用險后,保險機構要幫助出口企業對國外買家進行詳細的資信調查,了解國外買家的支付能力,評價出口業務的風險程度后,幫助企業選擇有利的貿易方式和條件。企業在取得了收匯風險的可靠保證后,可以大膽采用靈活的付款條件來達成貿易合同,向一些風險較大的新興市場出口,提高企業出口的競爭力。如我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綠茶傳統銷售區是高風險的北非、西非地區,自1995年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后,大膽采用放帳結算方式,發展了新的客戶,增加了許多新的貿易機會。隨之該公司投保額從1995年的935萬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898萬美元,出口額也由8500萬美元穩步增加到16570萬美元。
第三,出口信用保險有利于出口企業獲得融資便利。出口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中制約出口規模擴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金不足。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后,出口企業將保單權益轉讓給銀行,及時獲得資金貸款。同時出口信用保險有利于融資銀行對出口信貸項目的選擇。在直接保障出口企業收匯安全的同時也間接地保障了銀行貸款資金的安全。如浙江金龍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二輕集體企業。企業與一國外客戶做自營出口電機業務,每年定單在200萬美元左右,但付款條件全部采用D/A180天,這樣的結算方式造成企業在途資金占用在100萬美元以上,給資金相當緊缺的企業帶來了難題,如果企業不接受客戶的條件,就會失去一年200萬美元的業務。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后,將出口信用保險的受益人轉給銀行,由銀行以保險公司的每批次受理單為企業提供80%的壓匯貸款,使企業既防范了收匯風險,又實實在在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困難問題。
第四,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的保障和補償條款,企業將不確定的大額壞帳風險變為確定的可以計入成本的保險費開支,減少壞帳對企業收益的影響,保證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出口業務做不做首先考慮的是風險,其次才是效益和發展。減少信用證結算方式,大幅度增加匯款結算方式是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借助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的客戶資信報告,企業可以建立客戶信用管理檔案。特別是對保險公司不批限額的客戶咨詢報告,使企業對不同客戶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前做生意憑感覺,投保信用險后,強化了對客戶信用的管理,出口信用保險的客戶資信報告,對開拓新市場,發展新客戶有很好的作用,對老客戶的風險防范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據不同的客戶情況采取不同的付款方式,放帳額度,放賬期限等對策,大大減少了盲目性,在企業的發展和管理中有效控制了國際貿易風險。
出口信用保險相對世界任何保險來說是一個“新生兒”,它將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進程不斷完善和發展。浙江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塊熱土,浙江經濟、浙江人敢于闖世界的精神有目共睹。浙江的企業將在國際舞臺上用好出口信用保險這把“保護傘”,在開拓國際市場大舞臺上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 上一篇:編辦主任述職述廉報告(市)
- 下一篇:業務壽險公司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業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