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險理賠欺詐行為教學分析

時間:2022-12-25 10:53:14

導語:汽車保險理賠欺詐行為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保險理賠欺詐行為教學分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人越來越大眾化,身邊的有車一族越來越多。汽車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交通事故也愈加頻繁,由此出現了很多的汽車保險理賠欺詐行為,其目的只為了獲得更高的賠償金,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會影響。基于此,文章對汽車保險理賠欺詐行為進行分析,并就這些不良行為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展開討論,以期為我國汽車保險行業健康、良性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汽車保險;理賠;欺詐行為;德育滲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有車一族”,車險成為保險行業的重點銷售方向。買車伴隨著買車險,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時也能夠在事故發生后免除車主的后顧之憂,因此大多數人認為買車險的目的就是為了買一個安心。其實在生活中,大部分車主對車險的實質都不是特別了解,只有保險從業人員才清楚保險的的具體條款,因此一旦出現交通安全事故,就造成雙方信息的失衡,加上車主的主觀道德觀念淡薄,由此造成車險理賠中的欺詐行為。因此,作為教育的一環,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充分了解車險,避免今后這類不誠信行為越來越多。

1汽車保險理賠行業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汽車保險行業不僅促進了行業的健康安全發展,同時也維護了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險自身具有經濟補償價值,金錢“誘惑力”較大,因此這就讓一些人認為通過理賠騙保來獲得財富不失為一條便捷之路。近年來,隨著車險越來越大眾化,相應的欺詐行為也越來越多,就是我們常說的騙保行為。這些不誠信的行為對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同時也為社會風氣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當前,針對越來越多的汽車保險理賠中出現的欺詐行為,國家政策和行業規范都做了不小的努力,相關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保險理賠程序也逐漸完善,并在社會范圍內廣泛聽取了意見,這些措施為推動汽車保險行業健康發展產生了直觀重要的影響。對于現代教育來說,將這些理賠欺詐行為滲透到學生日常素質教育中,提高學生對理賠欺詐行為的甄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車險理賠中欺詐行為出現的原因

2.1機動車數量增加,越來越多的機動車選擇投保。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明顯感覺周圍的小汽車越來越多,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充分體現出我國經濟增長的積極意義。在這種大環境下,汽車保險也走入人們的視野,投保的基數逐年上漲為保險行業帶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也為欺詐行為的出現孕育了“溫床”[1]。2.2欺騙的成功率較高。汽車是一種事故常發的交通工具,出現事故后理賠的成功率較高,對于很多人來說,通過編造、偽造車輛保險事故得到賠付的期限短、成功率較高。同時,相比于人險和財險等。車險的理賠程序最為簡單,欺詐容易獲得“理想”的結果。2.3欺詐成本較低。車險欺詐行為不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法律成本都比較低,機動車的事故一旦發生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通過虛報損失、隱瞞事實真相,獲得一定的額外收益。另外,對于修理廠來說,欺詐操作也很容易上手,就算最終不能得逞,但是經濟成本也在承受能力內。此外,機動車保險欺詐理賠的案件大多數額不高,沒有達到犯罪的標準,因此對于理賠欺詐來說,其犯罪的法律成本低也是這種行為屢見不鮮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國現有法律體系對車險理賠欺詐行為的處罰力度較小,如果欺詐的數額不大或者屬于輕微的欺詐行為,那么欺詐行為者通常只需要承擔一定民事責任。如果欺詐行為被識破,最多也是批評教育為主,鮮少有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的。2.4汽車保險行業競爭愈加激烈。近年來車險理賠欺詐行為屢見不鮮,在一定程度上也由于行業內部激烈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下,部分保險公司為了搶得業務在對車輛進行審核時放松要求,沒有對車輛進行嚴格的審查,缺乏對車輛實際情況的考慮,對部分不符合承保規定的車輛也做了承保處理,進而增加欺詐行為的出現。在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后,很多保險公司盲目的對理賠程序進行簡化,為的是減少工作量,提高理賠效率,但是又在無形中增加了被“欺詐”的可能性[2]。激烈的保險行業競爭,保險公司粗糙的處理,都是這些欺詐者有機可乘,在理賠過程中的欺詐行為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來越多。2.5保險機制不夠完善。目前,我國針對車險欺詐行為的保險機制不夠完善。保監會、保險公司雖然制定并出臺了若干風險管理機制,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遇到不同程度的難度。保險公司不能嚴格執行公司現有的規章制度,或者有制度、不執行等違規操作,在理賠實踐工作中很難識別犯罪分子的欺詐行為。此外,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也有待加強,當車輛交通事故發生后,要第一時間到事故現場偵查,避免等車主自己送去修車或者傷者已經出院才出面,為欺詐行為提供可乘之機。

3汽車保險理賠中欺詐行為在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3.1加強誠信教育。追根究底,在汽車事故理賠中的欺詐行為屬于一種不誠信行為。學校作為培養全面發展中的人的主陣地,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技能的培養外,還需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加強培養,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大寫的人”[3]。教師在日常教育中,除了講授專業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愛崗敬業和誠實守信等可貴的品質。因此,應當將德育教育與汽車保險理賠欺詐行為結合起來開展教學,用實際發生的理賠欺詐案例作為上課資料,讓學生在接受現代化教育的同時,又能受到傳統美德教育的熏陶,認識到誠信對于社會上每一個人的重要意義。比如,丈夫命令妻子把車倒過來,妻子把油門踩錯了,導致丈夫的腿骨折了。因為保險公司不賠償這種事故,于是找來一個熟悉的朋友冒充“陌生司機”想保險公司報案。另外,教師更應該堅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榜樣,有意識的引導和啟發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誠信的品格,達到教育目的。避免保險詐騙事件的發生,最大的要求是雙方要誠實和坦誠,遵循誠信原則,這應該充分體現在合同上并在合同上清楚表明雙方的行為責任,避免后期糾紛。因此,企業應該加強保險工作人員的誠信建設,學校在教育中應該讓學生了解經濟利益與道德的沖突并很好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求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此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相關的車險內容和理賠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們認識了解到法律的力量,充分掌握法律知識。3.2借助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通過理論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演練中感知什么行為是理賠欺詐行為,以及出現了欺詐行為自己應當如何應對,幫助學生感知實踐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和綜合能力[4]。例如,在交強險的相關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入以下案例:2017年春節期間,王某一家3口人選擇自駕游出游,在經過一個轉彎路段的時候與迎面而來的B車相撞,造成B車司機身亡、B車副駕駛李某也受重傷,而王某一家3口全部重傷。已知,這兩輛車都只購買了交強險。在對交強險理賠時,保險公司應當為哪些人進行賠款,只有明確了這個概念,學生才能對交強險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了解,切實防止受害人騙保的欺詐行為出現。此外,教師還可以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組的成員之間進行合理分工,結合理論教學對案例中的這起事故進行跟蹤模擬,學生可以進行現場勘查、定損,模擬對車輛的受損情況進行拍照,并能夠撰寫理賠報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分析,做好指導,提高學生對汽車事故理賠的實踐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能夠對理賠的流程以及事故等形成細致的了解,降低騙保風險。

4結語

綜上,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保險理賠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對于理賠過程中的欺詐行為,應當與教育事業結合起來,通過德育教育的滲透,避免今后出現更多的欺詐行為,這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同時又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根本途徑,應當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王冬梅.關于汽車保險理賠時效糾紛的研究[J].時代汽車,2018(09):158-159.

[2]張紅偉.《汽車保險與理賠》情境式教材開發與實踐[J].汽車實用技術,2017(06):165-167.

[3]林玲.汽車保險理賠中查勘定損的模式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2):429.

[4]孫洪俠.高職“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3):177.

作者:陳曉 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汽車服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