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種植業為例淺談農業保險

時間:2022-01-28 08:33:28

導語:以種植業為例淺談農業保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種植業為例淺談農業保險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于我國來說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了我國的生存大計,然而農業的生產經常會因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風險遭受到很大的損害(尤其是種植業),因此農業保險的重要性盡然可知。努力發展好農業保險一直是我國的重要政策,農業保險有為農民的收入提供穩定性,可規避農業生產中的風險,促進社會公平與穩定的作用。我國在農業保險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來說,我國農業保險存在的保費收入少,覆蓋面窄,管理制度不健全,接受率低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及農業保險的發展作了闡述。

關鍵詞:種植業保險;巨災保險;問題;發展方向

以甘肅的經濟舉例來談,農業是它的首要經濟基礎,同時它是自然災害頻發,災情面積極廣的省份,甘肅種植業的發展好與壞直接決定著他的農民收入水平,穩定性以及經濟的發展。種植業面臨著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現如今甘肅的種植業保險存在著很多問題有待去解決,農民對保險的認知度不高,種植業保險覆蓋面窄,政府政策不健全,農業生產面臨著風險不分散等問題,2004年年底,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僅達到1.67億元。從這個小例子可看出我國的農業保險的經營模式以及發展并不全面,所以在我看來農業保險的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緩。自我國農業保險恢復設立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遵循著產品生命周期的道路,幼稚,發展,緩慢發展,停滯。據我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發表統計2010年,全國的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為135.68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1.89億元,其中種植業保險保費收入占據農業保險大部分比例,約為79.54%,這說明我國的政策是取得一定進步,但是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為農業生產總值的0.04%,占全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較低比例。現如今的大經濟環境下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的困境有如下幾個方面:

1.農民對投保農業保險的投保意識不強

據統計,“十二五”期末,我國農村人口已達到6.9億,農業對我國的經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這些人口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投保保險,1992到2004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下降了4.21億元,到2004年,人均保費還不足0.5元。一旦風險不可避免,農民的收入會受到很大損失,農民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不利于社會穩定。而農業保險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是農業保險保費費率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不支持他去投保一份保險。

2.信息不對稱,易發生逆向選擇

保險人自然沒有投保人對自己的土地,種植農作物,環境條件那么了解,即便農民對保險人如實告知,保險人對土地的地形,屬性都沒有數據來源去支持它對農業保險的業務進行有效的分析,一旦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人對其的定損,理賠沒有依據。

3.政府的政策不夠完善

雖然農業保險使得國家財政壓力小,但是政府不能不履行他的職能—宏觀調控,農業保險不同于其他商業保險,一旦遭遇自然災害等風險因素,損失金額將會巨大,保險賠付率過高賠付也會使保險公司遭受很大的損失,所以商業保險公司不愿經營此項業務甚至停辦農業保險。這就更要求財政補貼發揮它的巨大作用。對于我國來說農業保險的補貼是逐年提升的,足以顯示國家對農民,農業的重視,但是還是不足以維持保險公司的經營。政府的農業保險推進政策發展緩慢,沒有相關的立法和規章制度支持它去完善農業保險。而商業保險公司以營利為目的更會使得農業保險的發展受到阻礙。

4.人才供給不足

眾所周知人才對一個行業的重要性,對于農業保險市場也不例外,營銷人員對于農業保險的宣傳不夠完善,其次保險人只注重保費的收取,沒有關注業務的質量及后續的服務,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不懂得如何爭取自己的利益。再者創新型人才不足,農業保險險種單一,保險的設計沒有很好的迎合當前的經濟環境。因此人才的培育應是當前形勢下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主要面臨上述的問題有很多可以解決的措施,捉住問題的關鍵,對癥下藥。首先,我們可以了解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歷程,從中汲取經驗,增加財政補貼。根據新疆的各地州市2015年農業保險承保情況,國家財政撥付2015年自治區本級配套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1.58億元,進一步推動新疆保險工作開展。我們國家一直在做出努力。其次國家應出臺一些政策,對于在最近提出的巨災保險的出臺應給予高度的重視,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法制辦的保險法修改草案中也提出“國家建立有財政支持的巨災保險制度”。據悉,地震巨災保險也會馬上出臺。什么是巨災保險?巨災保險即為因發生地震、颶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通過巨災保險制度達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如果不實行巨災保險,對我國的農業保險的發展構成了一個難題。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多個巨災保險的試點,包括寧波,深圳等多個城市,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們還應以保險人,投保人的共同利益為基礎,摒棄私欲,共同為國家的農業保險做出犧牲與貢獻,達到雙贏的局面。與此同時國家可以將風險轉移給資本市場,發行關于巨災保險的證券,發揮市場的作用,由于我國缺少相關的法律基礎,所以應加強宣傳,努力完善法律條文。最后,我想強調的是人才的力量,俗話說,人能盡其才則萬事興。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我國應該大力培養農業保險的人才,作為國家的潛在力量的大學生更應該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用所學報效國家,政府可以在各大高校建立農業保險試點,增加農業保險的設計大賽,講座,培養高素質人才。

在我看來,我國農業保險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近幾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逐年上升,國家對農業保險高度重視,2015年11月9日農村金融時報報道,中國農業互助保險人的法國“取經之旅”成功進行,我相信未來中國的農業保險會更上一步。

作者:宋楠 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吳婷婷.中國農業保險的現狀及出路[J].世界農業,2009(3).

[2]張祖榮.農業保險補貼問題的經濟學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

[3]龍文軍.誰來拯救農業保險:農業保險行為主體互動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