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責任準備金管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5 11:15:00

導語:壽險責任準備金管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壽險責任準備金管理分析論文

中保壽險公司責任準備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自恢復辦理國內人身保險業務以來,原人保公司在壽險責任準備金管理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制定了一套規章制度,規定了計提方法,年度決算時按照規定計算提留,專項管理。但是,從當瓣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積累情況看,保險業務迅速發展,而壽險責任準備锪積累卻未能與之同步,與其所承擔的風險責任不相適應。如中保壽險系統自機構分設以來,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積累下降,1997年該項指標為負數,而這幾年中保壽險業務卻突飛猛進地發展。1996年保費收入212.9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增長40%;1997年保費收入迅速增加到389億元,較上年凈增長176.1億元;1998年保費收入達到53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4.3%.業務擴大,保險所承擔的風險責任同時增加,而用于給付的奢險責任準備金在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

對壽險責任準備金管理沒有真正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壽險業務的特點是保險期限上,一般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的,因此,壽險責任準備金在部分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以后才實現給付。由于時間長,公司經營效益和成果不能很快地反映出來,因此有的管理者,更多考慮的是解決眼前的困難和問題,對遠期償債能力如何并不那么關心。加之壽險業務是全國統一核算,一級法人制度,公司是否具有償債能力、壽衛責任準備金積累率高低等等,似乎與下面各級公司沒有直接利益關系。形成基層公司注重局部利益,而不重視全系統的整體利益。如,有的基層公司為了搞好地方關系,便于開展業務,寧可將資金留在當地銀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計息,也不愿將資金上調給利息高的省公司,增加資金積累。由于管理者在思想上認識不足,沒有真正的、將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工作擺到重要位置,故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正確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導致壽險責任準備金管理問題重重。

壽險責任準備金被擠占挪用。中保機構分設前,由于產、壽險業務長期混業經營,在經營指導思想上重產險,輕壽險;重速度,輕管理,造成壽險責任準備金被擠占挪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壽險責任準備金支付產險業務的應分攤的費用,形成壽險費差損,減少了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積累。第二,因超額使用發展基金,安排和購置在建程和固定資產而擠占了壽險責任準備金。1994年新舊會計制度轉換時,在制度接軌中安排的基建項目和一些清理出來的超規模在建工程、帳外固定痢疾,大都擠用了壽險責任準備金。固然,這些占用可以通過固定資產折舊逐年攤回,但因為是公司自用的固定資產,不能生息增值,因而造成壽險責任準備金利息損失。第三,壽險責任準備金相當部分已變成風險資產,收加難度大。前幾年,在資金運用上出現了不少數量的不良資產,主要是逾期、呆滯貸款,虧損的“三產”投資、房放投資。這些資金運用項目多由壽險責任準備投主,也成為壽險責任準備金的損失。

受壽險業務核算特殊性的影響。由于壽險核算規定,壽險利潤年終全部轉為特種責任準備金,因此,中保分業經營后,壽險公司購置房屋、業務用車、電腦設備等固定資產主要的資金來源沒有正常渠道解決。從費用上看,保險條款除營銷業務外預定費用率都偏低,如,養老金保險、地方性險種條款預定費用率為6.6%、5.5%,手續費僅1.5%,實際開支費用大大超過預定費用,超支費用也無法解決,這些最終都導致壽險責任準備金的減少。這就提出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即:以往壽險責任準備金被擠占的現象不僅沒有得到很她解決,而新的占用卻有所增加,壽險責任準備金難以隨著業務發展而擴大積累。

具體操作中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不準確。目前計算壽全責任準備金的基礎資料大多仍依靠手工逐級匯總完成,由于壽險責任準備金是分險種、按承保年限逐單逐筆計算,內容多,工作量大,容易產生錯誤,一是手工操作中失誤;二是一些公司對此項工作缺乏認真態度,計算中未按規定執行,人為造成的錯誤。這些往往引起計算基礎數據不準確,必然造成壽險責任準備金計算不準確,形成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問題。

政策因素導致利差虧損。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目前壽險資金絕大多數存入銀行,銀行利率的高低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壽險資金收益水平。1996年以來銀行利率連續六次下計,同時取消了對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特定利率,壽隊公司因此減少相當一部分的利息收入。而壽險條款預定利率普遍偏高,多為8.8%復利,相比之下,兩項懸殊太大,壽險公司支付給保戶的利息,無法從銀行存款或購買國債中得到彌補,因此產生大量虧損,使壽險公司背上沉重的包袱。

解決問題的對策

轉變思想觀念,認真執行《保險法》,維護保戶利益。加強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首先,要林思想上入手,認真學習、執行《保險法》。世界上各國都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極為重視,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都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保險公司最低償付能力,由政府或有關部門直接進行監管。我國《保險法》也作了明確規定,足額提取壽險責任準備金,不斷提高承保質量和資金效益,切實提高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積累。其次,在工作中真正樹立保戶第一的觀念,樹立局總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的觀念,管好用好壽險責任準備金,以最大可能去實現其保值增值。同時,要通過開展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思想教育,控制費用開支,增收節支,以增加壽全責任準備金的積累。

嘗試改革壽險財務核算辦法。在完善保險責任準備金計算的基礎上,對壽險財務核算辦法可試行利潤核算,即半目前壽險核算中“死差、費差、利差”作為單獨考核。通過利潤核算,從公司盈利中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以解決基本建設、固定資產購置的資金出路問題。對分業后占用的壽險責任準備金應盡可能地通過逐年消化,加以填補。

加大考核和監管力度。一是試行對省級機構償付能力考核。可參照一級法人的做法,由總公司向中省下撥資金作為資本金管理,對資本金和壽全責任準備金等實行指標考核,進行償付能力管理,與經濟利益掛鉤,發揮省級分公司積極性。二是加大監管力度。切實做好財務分析,通過報表信處掌握動態,預測各面準備金與其所承擔的風險相適應的能力。建立預警制度,對達不到最低償付能力要求的要及時發出警告,采取措施。

擴大業務發展,加大清收力度,降低不良資產比重。對于歷史遺留問題,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業務,增加保費收入的途徑提高資產總量。在增加資產總量的同時要十分注意防止新的風險資產的出現,確保不良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逐年下降。另一方面要下大力做好不良資產清收工作,減少資產損失。隨著這項工作不斷深入,難度也在加大,只有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才能使清收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重視責任準備金計算工作,利用電子手段,確保精算準確性、科學性,嚴肅性。壽險責任準備金計算是一基嚴肅細致的工作,要有高度責任感、事業忙亂認真負責的態度,才能搞了。嚴禁弄虛作假的行為,確保計算結果的真實性。為了提高壽險責任準備金計算的準確性,中保壽險公司可利用電子表經的先進手段進行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人員少和管理工作量大的矛盾,保證壽險責任準備金計算準確。近年來,各級領導對電子化工作臺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識,都在積極開發程序投入使用,但由于缺乏統一協調,還不能形成統一的電腦網絡,開展統一規范的責任準備金計算工作。因此,上級公司有必要進一步推動,并加快電子化建設的進程,不斷發揮電子化優勢,提高中保壽險公司電腦經管理水平,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力爭政策上的支持,尋求保險資金運用的有效途徑。在保險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中保壽險公司要發揮業務和資金兩面三大優勢?!皟蓚€輪子一起轉”??v觀世界上保險業發達國家,保險公司利潤的來源多數依靠保險資金的投資獲得。保險資金運用成為保險經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統計資料,1982年全世界私營保險公司(不包括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用作投資的資產總值達15000億美元,其中人壽保險公司為11000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73.3%.日本最大的壽險公司——日本生命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率高達98%.資金運用率收益達到7.93%,遠遠超過當年預定利率4.5%,他們將投資收益以分紅方式返還給保戶,1986年躉交5年期養老保險金的保戶可行到年利率高達8%的分紅,而日本商業銀行2年期定期利率僅為4%,10年期國債利率最高僅為6%.可見,資金運用對保險公司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就國內壽險公司而言,當前,第一,要加強對現有資金的管理,防范資金風險,防止新的資金流失。第二,采取集中管理辦法,提高保險資金的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第三,注意掌握資金運用的結構,既保證公司正常給付和日常開支,又可有一定的流動性,有利于靈活調度資金,還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第四,本著積極穩妥的態度,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骨,適當放寬資金運用的渠道,允許將保險資金設向規模大、信用高、影響廣、效益好的投資項目。既讓龐大的壽險資金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又增加壽險資金的效益,提高壽險責任準備金產值率,加速保險資金的積累,壯大中保壽險公司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