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壽險需要影響原因

時間:2022-12-12 09:58:00

導語:陜西省壽險需要影響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問題的提出

經過20多年的洗禮,陜西保險市場在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推動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新時期的保險體系,呈現出保險市場主體向多元化邁進的可喜局面,其中壽險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保持了25%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長速度(見表1)。截至2006年12月底,陜西省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116.2億元,壽險保費收入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3%,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均低于全國431.3元/人和2.8%的平均水平。

國務院于2006年6月26日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放松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加上國家對西部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陜西省保險業面臨著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因此進一步探求陜西壽險需求的影響因素顯得尤為必要。

2文獻回顧

在壽險需求的研究方面,大部分學者使用國家層面的宏觀數據,既有對特定國家的分析,也包括多國的比較研究。在國內有許多學者運用多元回歸方法對人壽保險需求進行研究。卓志在2001年對我國壽險業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得出經濟發展是影響我國壽險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國較低的人口教育水平阻礙了壽險的發展。吳江鳴和林寶清2003年提出了加權個人可支配收入對壽險保費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均呈現正相關關系。閻建軍、王治超2002年用取對數的形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分析GDP、名義利率對壽險需求的影響。陳之楚和劉曉敬實證了國內生產總值、個人可支配收入對壽險需求具有影響。2002年徐愛榮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表明國內生產總值對保險需求的正面影響以及物價指數對保險需求的負面影響。楊舸等在2005年運用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進行分析,表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是壽險需求增長的根本原因,而通貨膨脹率、老年贍養率對壽險需求的影響并不顯著。張偉通過對保險發展的規模、深度、密度進行分析,發現地區間保險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水平、開放程度和社會保障水平。

3模型與數據

一般而言,壽險市場的需求影響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因素,包括經濟發展水平、收入分配、消費價格指數、通貨膨脹和存款利率等;二是社會和文化因素,包括贍養(撫養)率、文化教育以及社會保障等因素。參考國內外已有的理論和分析結論,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擇以下變量對陜西壽險需求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3.1變量的選擇

衡量人壽保險需求水平的最有效的統計指標是有效壽險保單的保險金額,由于相關數據缺乏,加上新險種如投資連結險的保險金額是隨分離賬戶的投資業績而不斷變化,所以應選取相應的替代指標,而壽險保費收入與保險金額具有精算的等價關系,本文用陜西人均年度壽險保費作為度量壽險需求的被解釋變量,用y表示。y(元/人)=陜西壽險保費收入/陜西總人口數。并選取以下幾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

(1)收入變量:消費者購買人壽保險的支出直接來自于可支配收入,因此本文重點考察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壽險需求之間的關系。但是由于我省統計資料中沒有“可支配收入”指標,所以本文以年末總人口數為權重,對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進行加權,計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x1表示。x1(元/人)=(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人口數+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農村人口數)/陜西總人口數

(2)通貨膨脹率:由于人壽保險具有長期性和儲蓄性兩大特征,使得壽險容易受到通貨膨脹的沖擊。通貨膨脹對人壽保險經濟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人壽保險產品的價格影響。人壽保險保費與保險金額分別以貨幣形式繳納和支付,而且保費繳納在前,保險金額的給付在后。所以對保險費的影響或貶值較小,對保險金額的影響或貶值較大。二是經濟的發展和增長使個人可支配收入提高。通貨膨脹使實際收入的增長水平低于名義收入的增長水平,甚至可能會使實際收入的增長率為負。三是通貨膨脹引起壽險的收益率下降,而其他金融產品的收益率不變或上升,替代效應使壽險需求減少。本文擬采用當年城鎮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率的指標,用x2表示,考察通貨膨脹率對陜西壽險需求的影響。

(3)利率水平:利率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調整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工具,它的變動將不可避免地對壽險需求產生影響。當壽險保單預定利率不調整的情況下,利率變動往往會引起其他金融產品收益率的變化,從而影響消費者對壽險產品的選擇,預定利率根據銀行存款利率調整,但帶有滯后性,并且缺乏彈性,當實際利率與保險公司的預定利率不一致時,就會導致保險公司的利潤風險。利率有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之分,本文選取名義利率,因為人們購買壽險產品或選擇儲蓄大多基于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名義利率與保單預定利率的比較,因此選取名義利率,用x3表示,更能反映消費者對壽險需求的真實情況。

(4)撫養(贍養)率:從保障需求來看,撫養兒童和贍養老人花費在家庭總支出中占到相當大一部分,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更為顯著。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及計劃生育的實施,獨生子女家庭逐年增加,人壽保險除了給投保人提供保障外,還能給被撫養人提供保障,因此采用撫養(贍養)率作為影響壽險需求的因素。在下列分析中用少兒撫養率(x4)表示、老年贍養率(x5)表示。

(5)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直接影響人們的保險意識及對保險的接受程度,就廣度而言,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越高,意味著投保可能性越大;從深度來看,文化教育水平的層次不同,對保險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教育水平對壽險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較高的教育水平延緩了個人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時間,其規避風險意識較強,通過購買壽險來尋求保障的動機就越大。另一方面,從購買力來看,教育水平較高的人收入也較高,購買力也就越強。本文用陜西平均每萬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表示人口受教育程度,用x6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