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基金入市風險防范論文

時間:2022-09-06 10:25:00

導語:社會保險基金入市風險防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險基金入市風險防范論文

社保基金于2003年6月9日正式進入股票市場,南方、博時、華夏、鵬華、長盛、嘉實6家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首批140億元的社保基金。這對于深滬股市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但對于作為老百姓“養命錢”的社保基金來說,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風險。本文就社保基金風險的防范談以下粗淺看法。

一、社保基金入市的必要性

本文所指社保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它由中央財政撥入資金、國有股減持和股權劃撥資金、經國務院批準以其他方式籌資的資金以及投資收益組成。它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截止2002年底,社保基金資產總規模為1241.86億元。

從2000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成立以來,財政部共向社保基金撥入資金607.26億元。根據有關要求,在此期間社保基金的投資形式主要為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另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于2001年7月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參與了中國石化A股配售,還認購了少量企業股和金融債。截止2001年底,社保基金累計實現投資收益9.28億元。2002年,通過中央財政撥款、國有股減持等措施,加上投資形成的收益,社保基金資產總規模達到1241.86億元,其中2002年實現投資收益21億元。項懷誠在2003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時指出,2002年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為2.7%,應該說是相當低的(2002年全國保險行業平均收益率為3.1%)。造成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其投資結構中銀行存款占到76%。要實現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將社保基金委托給專業公司投入證券市場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目前,世界各國社保基金營運管理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政府部門直接負責社保基金的營運管理,如美國、新加坡,這種模式管理簡單、政策執行靈活,缺點是投資收益率低、缺乏透明度;另一種是較普遍的模式,由民營基金管理公司負責社保基金的營運管理,政府不直接干預,但加強監管,這種模式投資收益率高、透明度強。1998年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世界范圍內,民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普遍比政府部門管理的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要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門自身的運營效率不高,由政府部門管理的社保基金投資渠道一般會受到限制,甚至被迫購買政府債券或向虧損國有企業貸款,從而影響社保基金管理部門的收入。因此,將社保基金委托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社保基金入市的風險

1.現實的風險。證券市場是博弈場所,既有投資也有投機。我國的證券市場的現狀是個人投資者多、機構投資者少,投機的味道相當濃厚。在這樣一個不成熟的市場,社保基金不可能包賺不賠。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決不會因為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而另眼相待。特別是在投機氣氛較濃的市場,股市大起大落并不罕見,有賺有賠自在情理當中。社保基金委托給基金管理公司經營后,由于基金管理公司只是一個機構投資者,其虧損的事例也屢見不鮮。不成熟的國內市場如此,成熟的國外市場也不例外。

盡管國外機構投資者有更多的資金,有更豐富的經驗,有更有效的投資策略,但根據美國波士頓顧問集團的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全球2002年約有近20%的基金管理公司處于虧損狀態,其中美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富達盈利就大跌39%。股市現實的風險,實際上社保基金已經領教過了。2001年7月,社保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中國石化股票配售,以每股4.22元認購中國石化3億股。自股權過戶以來,股價始終在發行價下方運行,最高時賬面虧損達2億多元,即使到2003年6月27日,收盤價仍然只有3.78元,不計稅金、財務費用和手續費,還虧損1億多元。

2.潛在的風險。我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政策市場,經濟政策對股市的升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超過了經濟因素本身。目前,雖然國有股停止了在證券市場上的減持,但這個問題必須徹底解決,因為證券市場存在的很多問題,都源于上市公司國有股不能流通。國有股減持的暫時擱置,只是延后了矛盾的爆發時間,這部分股份不管在什么時候減持,也不管是否因為社保基金減持,都必然引起股市極大的波動。另外,認可的國內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的可能推出,對社保基金入市也存在一種巨大的潛在風險。QDII是允許在資本賬項未完全開放、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內地投資者向海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內地居民將所持外幣通過基金管理公司投資港股。香港經濟近

兩年備受世界經濟疲軟之苦,而今年“非典”的影響更使香港經濟雪上加霜,香港工商界熱切期盼中央政府能給予更多“北水南調”(QDII)的措施。QDII舉措之所以遲遲未動,主要還是由于它對中國內地股市的沖擊太大。目前,內地有部分國有企業在深滬和香港同時上市,它們所表現出的股價就完全可以說明這種風險。以中國石化為例,2003年6月27日中國石化A股的收市價為3.78元人民幣,而同日其H股的收市價為1.57元港幣(合1.65元人民幣),A股股價是H股股價的2.3倍。因此,社保基金在可能推出的QDII沖擊下,如何應對才能確保其收益,應該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

三、社保基金入市風險的防范

筆者認為,社保基金在入市操作中,必須貫徹“穩健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則,并切實注意以下幾點。

1.搞好投資組合。由于受社保基金入市這一重大利好的刺激,深滬股市在場內機構搶先建倉的推動下,股指連創新高,已經過了新一輪上漲。因此,社保基金入市后在選股時必須慎之又慎,并配置好投資組合。首先,要配置好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投資比例。雖然社保基金在中國石化增發申購中被套,但一級市場也并非總是“華容道”。從目前二級市場股指較高,特別是適合于社保基金建倉的大盤藍籌股、業績成長股的股價明顯偏高這一現實看,社保基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一級市場上。待二級市場沖高回落,進入一個相對安全的區間后,再以主要精力介入。在二級市場上,社保基金也要進行組合投資,以分散風險。要重點選擇行業優勢明顯、成長性高、近幾年業績較好的股票品種。特別要注意從傳統穩定行業入手,在業績沒有大的起伏、收益相對穩定的國民經濟基礎行業中選股。我們選擇股票時,一般都根據公布的財務報告。由于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會計欺詐和舞弊行為,其披露的財務信息不一定準確,因此在初步選定股票后,要盡可能進行實地暗訪與考察,以獲取最真實的信息。

2.避免短線操作。社保基金入市操作以安全為第一要務。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談得上保值增值。因此,社保基金要特別注重投資的安全性、流動性、長期性,操作時應以中長期投資為主。當然,社保基金不是完全不可以進行短線操作的,但就整個市場運作而言,決不能以博取短線差價作為主要盈利模式,因為這樣既加劇了市場波動、孕育更大風險,也對社保基金構成了威脅。社保基金要以從穩健發展的上市公司獲取分紅作為收益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而享受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作為入市的第一年,社保基金在操作時,將凈資產收益率控制在6%~15%比較合適。

3.創新投資工具。股票市場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進行組合投資,只能通過不同股票的盈虧互補來化解非系統性風險,但卻無法化解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指整個股票市場普遍面臨的風險,它由全局性、不確定性因素造成。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表明,采用股指期貨是規避系統性風險的成功之舉。股指期貨是以股票指數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品種,它以指數點報價,采取現金的方式進行交割。其規避系統性風險的原理是投資者可以利用它進行套期保值。當投資者持有股票時,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以預防股指整體下跌產生的系統性風險;當投資者預計大盤要上漲而又來不及全面建倉時,則可通過買進一定數量的股指期貨合約以避免踏空。基金管理公司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如果沒有股指期貨這樣的投資品種作為避險工具,它就無法真正控制市場風險。因此,為促進和規范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管理層應該抓緊研究制定推出股指期貨,為基金管理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提供防范市場風險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