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優化研究

時間:2022-04-08 03:41:26

導語: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優化研究

摘要: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建立,是為了能夠順應公費醫療和勞動保障、醫療改革的需求,從公平的視角和效率的視角,提倡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科學實施,目前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從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優化實施的角度,希望能夠解決醫療保障共濟性,同時加強不同人群的個人賬戶之間的差異性和分層的賬戶管理。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我國目前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存在缺乏良好的約束機制、出現基金的累積和沉淀較多的問題。因此,導致了醫療保險個人賬號的優化發展成本較高,醫療保險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逐步弱化個人賬戶功能,逐步取消醫療保險賬戶制度局限,而建立更加完善的優化管理體系。

關鍵詞: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優化;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逐漸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建立,傳統的醫療保險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因此,在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開始向新型體制轉變的過程中,職工醫療保險制度也開始了進一步的改革。人們希望能夠在全面展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并且能夠迎合目前各個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的現狀,使得繳費標準由統籌地區政府根據各方面的實際負擔能力制定,并調整這種社會醫療統籌基金和職工個人賬戶相分離、個人賬戶資金歸個人所有的機制。在醫療保險實踐的過程中,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能夠將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的資金構成,以及支付范圍更為優化和合理,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之上不斷調整其支付比例。

一、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設置的前提和背景

(一)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定義。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指的是由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用,按照規定劃入個人賬戶,一般來說是由用工單位繳納的,也有自行繳納的,這種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屬于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的范疇,而個人賬戶實行的儲蓄額利息,依法納入個人賬戶的其他資金構成,所有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原則上歸個人所有,只能用于基本醫療保險,目前根據參保人的實際情況結轉使用,用于其他醫療費用支出。(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建立的必要性。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公費醫療和勞動保險醫療的制度,這種醫療保險制度可以保大病,也可以保小病,為我國的公職人員和企業職工及其家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醫療保險費用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快速成長期,公費醫療占據政府衛生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且一度增勢驚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負擔政府和企業所需要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用,我國的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在門診和住院方面都必須要有新的繳納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與之相適應。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就是為了減少改革阻力而設立的一種對于門診進行保障的嘗試性制度,這種新的模式在積極的發展過程中,持續地建立起適合社會統籌保障的醫療保險制度,按照老百姓的需求提高實際醫療保障水平。

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一)個人責任缺失滋生醫療資源浪費。公費醫療和勞動保障醫療的時代,醫療保障的資格和職業有關,個人無需繳納任何費用,就可以進入到醫療保障體系。同時,醫療費用常常用于職工家屬的醫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支付的比例較低,也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浪費現象,個人在醫療保障中的責任嚴重缺失,伴隨著醫療費用的猛增,需要明確參保人員的繳費責任,以便約束其過度就醫的行為。個人賬戶在明確個人責任的基礎之上被設計出來,并且在一定時間之內被廣泛應用。(二)公平視角下醫療保險個人賬戶運行存在問題。醫療保險改革之初,對于統籌結合的設計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板塊式的方式,另一種是通道性的方式,社會統籌基金可能與個人賬戶基金分開使用,也有可能將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使用相通,在發生醫療費用的時候,從個人賬戶支出,當個人賬戶用完之后再進入統籌基金,個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在實踐的過程中,少數地區使用的是通道式的共濟方式,大部分還是使用的板塊式的共濟方式。也就是說,住院費用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而門診費用則使用個人賬戶的基金,這樣的話,基金的共濟性不足,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以住院費用為主,那么個人賬戶的基金使用的比率不大。由此可見,個人賬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大量無法使用的結余。加上個人賬戶退保時候可以全額退余額的現狀,使部分參保人員形成了“個人賬戶消費的是自己的錢”的思維習慣,產生了有病盡量采取住院、依靠統籌基金解決的行為模式,形成住院費用猛增的擠壓效應。除此以外,個人賬戶按個人工資的一定比例劃撥,雖然多勞多得體現了效率優先,但卻抑制了老年人的醫療消費需求。而年輕人賬戶的大量閑置資金,卻不能被正常消費,也造成個人賬戶資金的大量沉淀。產生的過多資金沉淀,甚至會出現個人賬戶套現等道德風險。由此可見個人賬戶不但不能控制醫療費用的上漲,還會造成資金運行效率低下、社會統籌基金支付能力降低等顯失公平的問題。

三、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優化發展路徑

(一)有效降低個人賬戶的比例、淡化個人賬戶的作用。隨著醫療費用的增長,以及社會統籌部分支付范圍的逐漸擴大,社會統籌部分積累的增幅已經逐漸減緩,少數地區甚至出現了醫療保險基金費用的赤字,而個人賬戶的累積卻逐漸增多。因此,過多的累積帶來了過度醫療的行為,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而且基金的保值增值很難根據實際的情況快速調整和靈活展開,基金反饋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后性帶來了很多醫療保險保障領域內的發展緩勢,應該要求在不同地區實際現狀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盡可能的緩解社會統籌部分的支付壓力,將單位繳費部分納入到社會統籌之中,而淡化個人醫療保險賬戶的范圍和作用。(二)完善門診慢性病報銷制度。目前,很多人在進行個人醫療賬戶使用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要使用醫療賬戶來進行慢性病的報銷,個人賬戶發揮的作用逐漸的弱化,因為基金劃撥比例在逐年降低。為了能夠在未來將個人繳納部分逐步納入到社會統籌領域,實現平緩過渡,需要循序漸進地讓參保人員有一個適當的心理適應過程。在實施門診慢性病報銷制度時,可以通過完善門診慢性病報銷制度來替代個人賬戶的作用,減少改革的阻力,又可以將有效的醫保基金用于最需要的群體,在個人賬戶的群體性慢性病患者,用藥時間長、費用較高的特征之下,要求普通門診患者發生醫療費用的總體費用讓渡于慢性病支出,杜絕個人醫療賬戶的濫用和浪費行為。(三)廣泛開展門診統籌制度。門診統籌是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形式之一。通過把超過一定金額的門診支出納入到統籌基金的報銷范圍內,是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共同負擔門診費用。通過采取這一措施,能極大地緩解個人賬戶淡化期所產生的各種不適應,既遏制了住院偏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共同分擔醫療費用的局面,并能逐步提高門診待遇水平。目前我國各省市已根據實際情況逐步開展起來了這一制度,其在實踐中將得到進一步完善,早日協助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優化發展。(四)適當擴大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支付范圍。除了以上三種優化發展思路。也可以采取適當擴大醫保個人賬戶支付范圍的措施,用來緩解當下已經形成的個人賬戶結余問題。具體的措施包括將支付范圍逐步擴大到藥品目錄以外的“國藥準字號”藥品。在政策上形成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健康預防等相關產品的路徑,用個人賬戶支付各類疫苗、體檢費用甚至可以用來支付部分住院床位費等。拓寬個人賬戶適用范圍與近年來提倡的國民大健康理念相一致,不但能提高民眾自我健康保健意識,更能有效緩解個人賬戶資金沉淀,讓個人賬戶充分發揮共濟功能,使“死錢”變成“活水”。

四、結論

為了提高醫療個人賬戶積累的效率,加強個人賬戶部分和社會統籌部分的共濟性,保證個人能夠解決一般性的醫療風險,能夠應對未來的疾病風險,同時能夠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需要重新對于醫療個人賬戶的功能進行定位和調查。按照個人賬戶的目標,科學的制定管理方法就可以使我國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走向優化發展之路,使得醫療賬戶發揮更合理的作用,制定新的統賬結合支付方式,使得住院和門診有效結合控制和減少門診不合理的費用支出,增強住院費用的支出比例,同時能夠淡化個人賬戶發揮的社會作用,強化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之間的結合度。

參考文獻:

[1]張海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功能優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

[2]房珊杉.中國城鎮醫療保險項目的擠出效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3]陶飛飛.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籌資模式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2.

[4]王穎.中國城鎮醫療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5]徐婷婷.完善職工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功能的對策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1.

[6]王超群.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制度的起源效能與變遷[J].中州學刊,2013.

作者:張元 單位:楊凌示范區社會保障事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