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1-07 11:17:40
導語:農村養老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人口結構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農村養老問題不斷趨于嚴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下,鄉村養老體系建設亟待解決,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創新多元化照料服務模式的需求更加強烈。文章以實例分析農村養老體系建設現狀和主要問題,并對今后養老體系的完善提出對策。
關鍵詞:農村;養老;體系;構建
中國農村人口較多,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農村人口結構和老齡化問題更為突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具有顯著的特點。近年來我國城市人口的養老體系基本形成,但是農村養老體系建設仍然比較薄弱,農村老年人仍主要靠自己以及子女養老,農村養老理論和實踐方面均未引起重視。黨的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因此需要逐步探索和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這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進程,關系到能夠使農村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一個公平正義的問題。本文實例剖析某市農村養老體系建設主要做法、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農村養老體系建設提出對策,為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
一、農村養老體系建設現狀
以2017年2月底的統計數據為研究對象,該市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121.91萬人,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18.27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中,農村人口數量為64.83萬人,占全市60歲以上老年的比例為53%,為城鎮老年人的1.14倍。農村老年人在各年齡段均略高于城鎮人口,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農村和城鎮的老年人數量逐漸趨同,百歲以上老人,城鎮的數量高于農村,為農村百歲以上老人的1.25倍。由此可見,農村老年人總量高于城鎮,養老服務需求總量更高,并且隨著年齡增加,農村高壽老人占比逐漸降低,表明農村養老服務仍需要改善。當前農村地區主要的養老方式包括家庭養老、土地養老、社會保險養老以及社區養老,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家庭養老逐漸顯現出很多問題、土地養老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出現許多不確定性、多數60歲以上老人并未購買社會養老保險、農村社區養老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為建設更為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該市從組織體系、設施建設、優惠扶持、規范管理等各個方面,逐步建設覆蓋到鄉村的養老體系。一是老年優待政策不斷鞏固提高,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實現全覆蓋,全市累計發放高齡津貼6766.2萬元,累計免費為老年人辦理優待證90073張。財政資金及福彩資金用于養老事業經費有較大增長。老年人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和均等化轉變。二是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人均標準分別提高到6000元/年和4200元/年。養老機構設施建設長足發展。全市城鄉社會福利機構不斷改造升級,市、縣兩級全部建設有綜合性社會福利院,所有鄉鎮都建有養老機構。各類養老機構達163家,養老總床位達2.3萬張。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77%,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覆蓋率達到38%。三是社會養老多元格局初步形成,通過多元投入,全市新改建養老機構38個,總投資約2.96億元,社會辦養老機構從2010年的11家增加到30家,全市城鄉基層老年協會建成1570個。
二、農村養老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農村社會事業的不斷發展,當地政府在積極應對農村老齡化發展趨勢,不斷探索符合實際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但總體上來說,養老體系建設尤其是農村養老體系建設仍處于探索的初始階段,其他地區農村養老體系建設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問題,目前該市農村養老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養老體系建設跟不上養老需求的發展。一是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全市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數量為64.83萬人,占總人口的9.8%,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10.04萬人,90歲以上老人有1.23萬人。二是農村老齡化問題突出,城鄉空巢家庭接近40%,高齡、空巢、失能、失獨等特殊困難老人數量將持續增加。三是社會保障、醫療和養老服務等方面的任務將更加繁重,老齡人口持續增加,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二)農村老人醫療負擔重。一是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不充分,與城鎮不同,農村老年醫療保險涵蓋范圍小,報銷比例不高,慢性病比例較高,個人負擔比重大。二是農村老人經濟薄弱,老年人失去勞動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經濟來源,醫療負擔轉嫁到子女身上,部分老人為降低醫療支出,不得不選擇保守治療或放棄治療。(三)社會化保障程度低。一是參與農村養老保險程度不夠,農保參保率低,部分人觀念仍然未能轉變,子女養老理念深入。二是超齡老人不能享受養老保險政策,目前養老保險只有在60歲以前購買,60歲以后享受,對于已超60歲老人,沒有相應的社保政策,與這樣的養老“保險”無緣。三是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和補助低,保障水平起點低,養老金不能保障生活,一方面降低了養老保險的保障意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購買農村養老保險的意愿。(四)市場化參與程度低。一是市場運作機制不完善,現在機構養老主要還是以公辦運作為主,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機制尚未真正形成。老年人服務市場還不成熟,缺乏有資質的為老年人服務實業機構和中介組織的龍頭引領。二是農村養老服務理念落后,老年人靠子女養老的傳統觀念影響較深,自費購買所需養老服務的理念尚未形成。(五)養老服務行業專業人才匱乏。一是農村養老服務業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由于養老服務隊伍人才缺乏,專業化水平低,敬老院的規范化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二是養老服務從業人數與農村養老需求的快速增長不相適應,主要體現在農村養老服務業的基礎薄弱,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醫養結合發展水平較低,服務隊伍職業素質亟待加強。
三、完善農村養老體系的建議
逐步完善農村地區養老體系,維護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權益,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針對目前多數地區農村養老均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一)提高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和質量,滿足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一是大力發展新型養老機構,擴充養老服務能力,充分挖掘農村閑置資源,利用閑置學校、房屋、村委會等設施,改造成為養老服務中心,建立具有老年人活動中心、關愛中心等功能的養老之家,通過整合資源,統籌規劃,探索建立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服務一體的服務中心,通過購買服務、鄰里互助、親友相助、志愿服務等方式,探索農村養老運營模式,使農村老年人離家不離村、就近得到居家養老服務。二是提高農村福利院的服務功能,改善福利院設施,提高福利院服務能力,滿足不同特殊特困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同時積極開展面向社會老年人的養老服務,擴大福利院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培育農村福利院發展成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保障養老院服務質量,防止欺老、虐老現象發生,需加強對養老院服務質量的監督,使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社會福利院服務質量提升也能夠吸引更多老年人。三是打造護、康、養的綜合性服務社區,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區,支持社工去農村發展,建立專門服務老人的社工服務工作站,利用社工的專業優勢為老人提供養老、心靈慰藉服務。(二)探索發展醫養結合新途徑,降低養老醫療負擔。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升農村機構和設施的服務能力,促進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與農村養老機構、養老院的有效對接,加強社區醫療服務全程監管和健康管理。二是鼓勵醫療機構走出去,發展養老服務,與養老機構合作,向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并逐漸形成穩定的制度,加強中醫與養老服務的結合,真正做到醫養服務。三是充分利用本地醫療資源,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與鄉鎮社區衛生機構的合作,為老人提供護理、康復服務,推進鄉村衛生室健全醫養結合服務,加強對農村老人上門巡診,緩解就醫難問題。四是探索老年人健康檔案服務模式,鄉鎮村衛生機構為老人提供家庭醫生式服務,提供健康診療檔案,做好預防保健干預,使疾病得到及時治療,降低因病支出負擔。(三)增加農村老人社會保障投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一是進一步提高農村老年人優待水平,逐步拓展優待項目和范圍。鼓勵社會各行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敬老愛老創建活動。二是提高農村社會辦養老機構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建立養老服務補助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情況相適應的自然增長機制。三是完善保險政策,提高針對農村老年的保險業務開發力度,鼓勵支持老年人投保意外傷害保險。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四)建立健全市場運營機制,吸引市場主體參與。一是細化養老服務市場化運營的制度,貫徹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有關政策要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優化扶持政策,保障養老用地供應,落實稅費減免和水、電、氣優惠政策。加大金融業支持養老服務力度,鼓勵各商業銀行對養老服務組織的融資貸款。二是鼓勵養老多元投入,積極鼓勵外資、民資和集體經濟等社會企業、組織和個人參與養老服務發展,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籌資渠道的多元化,鼓勵采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使社會力量逐步成為養老市場投資的主體力量。三是整合社會資源,鼓勵社會資本將閑置廠房、學校、等社會資源整合改建為養老機構。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五)著力培養專業人才隊伍,保障養老服務能力。一是編制人才培養規劃,加快培養老年服務管理、保健、護理、康復、社工等專業人才,鼓勵大、中專院校對口專業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二是強化護理教育培訓。大對養老服務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的培訓力度,積極組織參加部、省級養老服務培訓,有計劃開展針對鄉村養老機構的人員培訓。三是提高服務人員待遇,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整體待遇和地位,推動依法規范用工,鼓勵給予養老護理員特殊獎勵。四是鼓勵農村中年婦女和低齡老人參與養老事業,為她們提供養老護理技能培訓和經濟補貼,經過培訓的留守婦女可以照顧農村社區中的老人,充分調動各種社會力量,擴大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楊皖蘇,胡慶玲.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8(02).
[2]李圣梅.人口老齡化形勢下農民養老的困境與對策[J].金融與經濟,2009(10).
[3]王文文.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J].絲路視野,2017(31).
[4]曹茉莉,劉劍雄,劉迎秋.廣西農村養老體系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理論建設,2013(145).
作者:胡鵬 單位:中共荊州市委黨校
- 上一篇:論刑法學教育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 下一篇:探究電力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