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現狀與優化策略
時間:2022-12-03 04:49:25
導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現狀與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選題的意義、價值和理論支持
1.1選題的理論意義。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極其關鍵的階段。這個階段,小學生養成的習慣和道德素質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因此,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德育先行來優化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幫助小學生正確的、積極的成長。這個階段的學生逐漸形成自我性格、養成行為習慣,小學班主任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素質培養。所以文章通過了解當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實際狀況以及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分析德育先行管理的重要意義,最后探討出了一系列德育先行優化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1.2選題的實踐意義和價值。小學生的年齡還小,他們不懂明辨是非,如果這個時候沒有人教育他們,他們很可能會做出一些違反道德的事情,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該抓好德育工作,讓班級管理以德育為基礎目標。班主任應該統籌和明確好自身教育和管理兩大工作之間的關系,根據班級內的實際情況安排管理工作,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道德素質,使得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不斷優化,這樣才可以良好的履行班主任的職責。鑒于此,小學階段是發展人生的關鍵所在,對日后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班主任正確引導學生,可以讓學生打造正確的三觀。相對城市來說,農村管理難度會更大,一方面是因為大量農村家長沒有接受過很大的教育,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正處于學習的重要階段。另一方面,因為家長工作的原因,沒有時間教育孩子。班主任作為學生的領導者跟管理者,必須在加強班級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1.3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多方面分析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①班級管理制度過于嚴格,而且,班主任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忽視引導學生當選班干部,致使學生起不到帶頭作用,使學生不主動向優秀的同學學習,難以改掉很多壞毛病。學生課堂上經常隨意說話,導致班級秩序混亂,班主任需反復強調管理學生,不僅耽誤教學進度,還增強管理負擔,無法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不利于促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②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對于經常遲到的學生,過于嚴厲地指責,忽視學生的自尊心,很容易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導致學生畏懼班主任,不敢表述自己的想法,進而性格越來越內向,不主動舉手發言,不積極與班主任交流,師生之間出現隔閡,在此種情況下,無法及時發現學生思想偏激和心理問題,對于學生成長十分不利。③管理過程中不注重一視同仁,使學生內心不平衡,不樂于接受管理,很容易叛逆,給班級管理工作增加難度。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幾種管理策略,希望對學生全面發展可起到促進作用。a.管理中多與學生溝通。當前,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不僅僅要注重維持課堂秩序,還應利用課余時間分別與不同學生溝通,在交流中認真傾聽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內心的困惑,促使學生敞開心扉,主動與班主任談心,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從而消除隔閡,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積極說出因成績總是提升不上去,經常感覺自己付出沒有得到回報,對學習失去自信心,而班主任對于學生表述的心聲,應以溫和的語氣,告訴學生應多向班級里優秀的學生請教學習方法,改掉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并且,取長補短,促進自身不斷進步,這樣才能獲取優異的成績。學生在學習中,還應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勇于面對,形成堅韌不拔的品格,意識到如何完善自我,以及如何調整心態,在學習中始終充滿正能量,消除負面情緒,進而以最佳的狀態學習,進一步推動教學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可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多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性。b.用耐心和關懷感化學生。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注意運用恰當管理方法。考慮到學生心靈比較脆弱,過于嚴厲的批評和指責.很容易傷害學生幼小的心靈,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應付出更多的耐心,對于犯錯的學生不急于批評。告訴學生課堂上總是交頭接耳,會影響其他同學學習,也會給同學留下不好的印象。班主任對學生講明隨意說話造成的影響,勝過于講大道理。班主任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導,耐心對待學生,多關心、多鼓勵,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和藹可親,并且,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非常關心,促使學生積極改正錯誤,課堂上自覺舉手發言,做到不隨意說話,不遲到不早退,見到班主任主動問好。產生這種行為和表現,就說明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改掉了很多不好的習慣,變得懂禮貌、品行端正,道德素養逐漸提高。由此可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多關心、耐心對待學生,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關懷備至,進而積極改進不足之處,努力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努力不辜負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可見,班主任用耐心和關懷能夠感化學生,能夠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c.管理中以學生為本。現階段,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以學生為本,也就是說在管理時,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比如,班主任應考慮到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有時難免情緒低落或者產生負面情緒,應利用課下時間,多與學生溝通。如了解到學生因畏懼發言,總是不能及時解決心中的疑惑,導致對學習不感興趣時,告訴學生遇到問題時應勇敢舉手發問,或者利用課余時間向同學請教,從而解決問題。學生在班主任的鼓舞和引導下,增強自信心,踴躍舉手說出問題,班主任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擺脫困惑,更好地學習知識。整個過程中班主任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溝通,并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時刻從學生角度思考和分析。有利于構建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和教育學生時,要注意運用恰當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式,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班級管理工作中,時刻考慮學生的感受,端正教育態度,用耐心和愛心對犯錯的學生加以感化,并且,做到平等對待所有學生,促使學生內心平衡,主動接受教導和管理。另外,深入落實民主化管理制度以及運用家校聯合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有利于促進班級管理工作高效、順利開展,推動學生朝著正確方向發展。1.4相關概念的界定。小學是每個孩子開始正式全方位教育的初始階段,也是基礎階段,小朋友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來,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呢?這是每一位小學班主任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我們作為人民教師應盡的義務。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注平時積極的總結自己在班級中的管理經驗,時刻關注學生心理等方面的動態,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合理的運用到實踐中。班主任作為日常管理教育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學生教育的領導者,他的管理理念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加強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重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干部的有效指導,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干部在班級自主管理中進行進行有效的活動,合理規范班級學生的日常行為,實現對班級自主管理的有效落實。
2.課題研究的思路、目標和具體內容
2.1課題研究思路。鑒于目前在具體安排班級社會活動時多數班主任均忽視了針對小學生民主意識的強化培養,不重視班級民主化管理體制建設,班級管理目標常缺乏階段性和個性化。建議將符合小學生心智特點的社會活動融入課程教育;與時俱進的制定符合班級實際的階段性和個性化管理目標;改變傳統的師生授課模式,學生逐漸變成課堂的重要參與者,班主任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民主意識,激發其批判和創新精神,啟迪其夢想和靈性思維。2.2課題研究目標。小學生初學階段是發展人生的關鍵所在,對日后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班主任正確引導學生,可以讓學生打造正確的三觀。相對城市來說,農村管理難度會更大,一方面是因為大量農村家長沒有接受過很大的教育,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正處于學習的重要階段。另一方面,因為家長工作的原因,沒有時間教育孩子。班主任作為學生的領導者跟管理者,必須在加強班級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2.3課題研究內容班主任是教育的核心力量所在,不僅擔負著完成教育的主要任務,更需要科學有效的管理,以促進每個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新課程改革下,要求班主任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對策,從而更好地處理好教育和師生關系。農村小學教師比城市教師和其他班級教師面臨的問題更多,工作更努力。由于農村家長對學生教育重視不夠,教育環境相對落后,班主任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更進一步的去學習。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實際狀況。(一)班主任過于嚴厲。學生和教師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他們之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很多時候班主任都以管理者的方式出現,十分嚴厲。這樣會導致小學生害怕班主任,不敢和班主任親近,久而久之,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溝通障礙越來越大,班級會更難管理。因為缺少溝通,班主任很難發現學生的問題,學生如果出現原則上問題,很可能會導致道德上的偏差,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二)班主任只看重成績。很多班主任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管理工作有誤解,他們認為只要把班級成績搞上去,就說明這個班級就得到了很好的管理。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判標準只有成績,忽略了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和長遠發展,導致成績好的學生喜歡上學,成績差的學生因為班主任的錯誤管理變得不愛上學。(三)班主任不夠重視德育工作。很多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忽略了德育工作,忘記了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培養的時候,只是一心想著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考一個好的初中,忽略了更基本的東西,那便是學生的道德素養形成以及行為習慣的糾正。因此,班主任在進行整個管理工作的時候,就會忽略德育工作的進行,這是不正確的現象。小學階段學生特點分析。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周邊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他們會主動地模仿周邊的事物,不管對錯,都會去模仿。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無法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可能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不同而去改變自身,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另外,這個階段的學生愛玩,可能會厭煩教師的嘮叨,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不喜歡被約束的那么多,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是自由的,他們有很多天性,需要去釋放,班主任應該充分尊重他們這些行為特點,使得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正確的引導,他們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因為他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特別強,如果班主任在這個階段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讓他們步入正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學生今后會有更好地發展。德育先行優化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小學階段是行為習慣、道德素養、情感釋放的重要時間段,如果這個階段學生養成了一些惡劣的習慣,就會伴隨一生,十分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發展。因此,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該重視這一階段的工作要求,開展德育工作,以德育先行來優化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做一些正確的事情,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另外對于學生的道德素養形成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德育工作做得好,學生可以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發泄不出來造成的心理問題。而且開展管理工作,還可以幫助學生和班主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使得學生的成長更加順利。關于德育先行下優化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策略。小學階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今后社會正常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結合以上小學階段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現狀和小學階段學生特點的分析,以德育先行重要性為參照,得出了一些德育先行優化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策略,具體如下。(一)溫柔地對待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敏感,很容易給自己的世界筑建一個保護網。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一些陌生的或者嚴肅的事,都會產生懼怕心理.因此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時,班主任不能把自己當作長輩、教師、領導,而應該和學生平等相處,爭做學生的好朋友。班主任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和學生去交流,而不是站在管理者的層面上,讓小學生懼怕。班主任如果能和學生成為朋友,小學生會更愿意傾訴自身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的德育工作能夠良好的進行。班主任通過和學生的平等對話,也更加了解學生,能夠幫助學生成為更加有道德修養的人。班主任也應該像對待朋友那樣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友誼.比如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班主任不應該苛責學生,而應該耐心地去詢問學生怎么了,需要什么幫助。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把班主任放到了自己的陣營,班主任和學生才會有深入的交流。另外一方面,班主任既然要做學生的朋友,就應該具有平常對待學生的意識,這樣小學生才會更加認同班主任的觀點,改正錯誤,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才能會更好地進行。(二)開展德育活動,在班級內形成良好氛圍。班主任應該在班級里引導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幫助今后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比如可以在墻上粘貼一些關于德育的有趣畫報或者詞句,讓整個班級內形成這種氛圍,學生就會自覺跟著這些粘貼的內容走,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念。班主任還應該組織開展一些德育活動,以歡快的形式來完成班級管理工作,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對于嘮叨的話語,學生是不喜歡的,對于這些說教,他們會自動產生防御心理,一邊聽一邊忘掉,而且那些嘮叨,是沒有人會記在心里的。班主任可以適當的安排一些有關德育班級管理的娛樂活動,通過這種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小學生在這種氛圍下更加快速接受。比如,在涉及雷鋒教育活動時,班主任可以把學生聚集在一起,看一部關于雷鋒的小電影或者視頻。在電影結束的一段時間后,可以鼓勵學生來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可長可短,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強制學生發表感言,這樣會使得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變成施壓者,失去活動的意義。班主任可以以身示范,給學生說一下,但是用詞一定要平常化、較短,這樣學生會更具參與性。通過這種娛樂小活動,學生會無意識學習雷鋒的優秀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習慣,從而提高他們自身。另外學生在觀看同一部電影時,會凝聚班級信念感,讓這個班級更加團結,十分利于班主任今后的管理工作進行。(三)班主任做好自己,為班內學生樹立榜樣。人有模仿的本能,而小學生也是如此。小學階段是他們情感的形成,道德素質培養的時候。一切的一切都在這個階段開始,他們會不自覺的模仿周邊的事物,但是他們是無法明辨是非的,這時候就需要班主任的幫助。小學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班主任的陪伴下進行的,班主任應該明確這一點,以身作則,爭做學生的榜樣.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品行有問題,他的學生也會跟著班主任學習,因為學生不知道正確與否,只是沒有目的的看別人去做。這就要求班主任自己做一個具有良好修養的人,從而引導學生。班主任,不論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自身禮貌,不管對學生還是對待同事,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向他學習,班主任也應該具有積極進取的心,這樣,學生也會跟著班主任一起努力,在有困難的時候,不放棄,堅持去做。在日常中,教師可以帶學生去校園撿垃圾,學生一開始肯定是不好意思的,因為沒有做過這樣的事,但是如果班主任帶頭去做,他們也會跟著做,因為班主任做,他們覺得就是正確的事情,會去模仿。在今后的生活中,班主任通過自身的表率來向學生傳遞良好的品質,幫助學生完善自我的道德修養。(四)多表揚學生的正確行為。這個階段的學生不能很好的分辨是非,他們的生活經驗少,一切都還是處于開始階段。因此班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該抓住這一特點,幫助小學生找到正確的價值觀,這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班主任應該考慮開展在每周固定時間對學生的優秀行為進行表揚,可以對學生這一周的小善舉進行表揚,比如經常撿垃圾,愛護環境,像這種很小的事情,可以幫助他們迅速找到自己的道路。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品鼓勵,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今后還會堅持去做。還要注意的地方是,小學班主任應該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糾正和幫助,讓他們更好地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事情。在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也應該顧及學生的面子,私下跟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可以鼓勵他今后多做好事。這樣一來班級里會形成良好的氛圍,對于學生的素質提升有很大幫助,班主任也可以順利開展德育工作。此外,班集體為了同一件事情努力,班集體聚集在一起,會十分團結。
3.課題研究成果
小學教師不同于其他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更應該承擔更多的任務和責任。一方面,班主任要像其他教師一樣開展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還作為一個或多個班級各種活動的管理者、領導者和組織者,是班級的直接負責人和管理者。具體工作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班主任要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引導學生熱愛學校生活,主動學習,要鼓勵、引導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人格,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想道德素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其次,班主任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使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管理的主人。對此,班主任要依照學生的不同能力安排管理任務,引導學生形成自信,以愛心、細心、耐心的管理,促進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和學風,形成強大的班級團結。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較低,教育水平也較低。為了給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有的父母選擇外出工作,把孩子留給老人或留在家里。父母外出工作,沒有多余的時間管理孩子,也不能天天照看孩子,有些偏遠的地方來回都要好幾天,所以,很多父母都只在過年期間回家。這樣一來,孩子更加不受管束,漸漸的就會形成叛逆、內向、膽小等心態。小學生是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養成不良習慣。而作為班主任來說,這時就要扮演起家長的角色,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認識,避免養成不良習慣,形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這讓他們的管理工作比平常要多一點。現在經濟條件提升,貧困學生的數量增多,小學生心理不穩定,自尊較高。若是很照顧他,這讓學生們覺得是在同情他。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幫助貧困生,而不是讓他們感到自卑。與其他學生相比,貧困生家長的文化程度也相對較低,他們不知道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沒有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孩子正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期。因此,貧困生的教育與管理也成為了班主任面臨的重要難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對策。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日常動態,熟悉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態,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心靈,對學生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意識到班主任的關愛,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一)相互信任。班主任一定要信任學生,切實加強管理,改進學生的道德行為教育,樹立在學生面前的良好形象,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跟道德素質。班主任不僅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也是學生可以信賴的人。因此,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班主任的行為都不會引起反感,所以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對事物要有積極的態度,不斷創新,這樣才會逐漸感染學生。班主任也要積極適應當地情況,養成良好習慣。作為班主任要更自信,通過實際行動,班主任需要提高理論知識及大量的日常知識,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個人生活,當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一定要積極解決學生的個人生活問題,這樣的管理模式會很好地引導學生,使學生也能幫助他人,關心他人,具有良好的品德,進而對日后的教育可以更好的適應。(二)給予鼓勵。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必須每周對成員進行評估。評價的內容主要是關于本周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是評估個人的表現,而是評估團隊的整體得分。像是一些細節的地方跟上課的表現或者學習表現等,依照最后的分數,選出班上最好的小組,給予表揚。鼓勵學生用這種方式學習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關系跟積極配合,還能遵守班級紀律。也可以對優秀個人設立獎勵,向優秀人員贈送小禮物,讓其他學生多以此為榜樣,鼓勵他們學習,積極向上。班主任要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學生的需要,以輕松的狀態去接受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班主任管理責任重大,不管是對農村學生的教育還是對城市學生的教育,班主任都應該加強對自身知識跟形象的提高。用親和、信任、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讓學生有叛逆心理形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幫助學生積極學習,為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4.幾點思考
小學班主任應該充分做好德育先行優化班級管理的工作,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小學階段,學生的變化是十分明顯的,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變化管理策略,使其更適合學生的德育發展。班主任應該溫柔的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善意,接受班主任,和學生成為朋友。這樣班主任才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小學生也會很容易接受這種方式的糾錯,不會和班主任對著干,能夠促進小學生的整體道德素質提高,對于今后社會和諧發展也有一定的推進作用。
作者:楊艷玲 單位:宣恩縣民族實驗中學小學部
- 上一篇: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班主任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小學班主任管理與學生和諧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