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班主任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26 11:41:17

導語:農村班主任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班主任管理研究

摘要:班主任是一個班的領導者,組織者,是班集體的靈魂和支柱。特別是農村地區,家庭教育相對薄弱,孩子們的一些行為習慣可能更差一些,尤其是一些留守兒童。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對自己的將來沒有明確的認識,得過且過。他們缺乏學習動力,沒有目標,看不到未來的藍圖。他們缺少的是撥動孩子們成長的激情,就是撥動他心靈的那根心弦。班主任就是學生身心健康的引領者,是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我的班主任之路就是做好學生文化學習的引路人;做好學生行為習慣的塑造者;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者。

關鍵詞:農村班主任;引領者;塑造者;輔導者

自師范學校畢業后,我一直在農村任教。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其中對留守兒童方面的管理,凝聚了我在班主任管理上的點滴經驗。圍繞留守兒童的管理方法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方向。由于這里出國打工的年輕人較多,照顧孩子的重任都落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身上。隔代親在這些家庭中表現的特別突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毫無原則地溺愛、包容,造就了一批批“小公主,小少爺”。倒不是家庭條件有多優越,更多的是逐步養成了一塊塊家庭教育的“鹽堿地”,行為習慣的“自留田”,心理缺愛的“白沙灘”。針對這些問題我潛心研究,學會了在“鹽堿地”上種水稻,在“自留田”上修田埂,在白沙灘上栽西瓜。用自身的榜樣示范,暗示鼓勵澆活鹽堿地上的小禾苗。用課堂課間小組管理,周末假期遠程操控等給他們的自留田修上規范的田埂路。用愛心溫暖、交心結友等方法在充滿荒漠的白沙灘上栽上的瓜苗,收獲甜甜的果實。農村班主任既是孩子文化學習的引領者,又是孩子行為習慣的塑造者,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輔導者。

一、潛研究,多鼓勵,做文化學習的引領者

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落后,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觀念的更新改革,我深深地體會到“人生有涯而知識無涯”,我時刻告訴自己,需要真讀書,讀真書。不斷豐富提升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平常工作之余,我非常喜歡讀書,在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時會發自內心的愉悅,我會和我的學生分享。我會不定時的在晨會,夕會,QQ群,課間,班會等時間與學生分享。不論時間長短,內容多少,每天堅持跟他們分享,并告訴他們為什么要跟他們分享。一周,半個月,一個月,一學期過去,孩子自然而然地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同時學生也感受到老師“我要讀,渴求讀書的狀態”。“親其師,信其道”日久天長學生便會自覺得加入讀書的氛圍中,每個周末,城市書房都能看到孩子安靜讀書的身影。我班學生王雪是一個十分好動的小女孩,聰明但成績不理想。我把我的讀書故事和她分享,并且給她一本《胡小鬧日記》。靜不下來的她竟然被書中的情節吸引,閑暇時間就在閱讀。我和她交流讀書感悟,她說她要做一個愛學習、主動學習的孩子。我告訴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是關鍵在于心態!你聰明好動,就如胡小鬧。但是聰明要用到正確的道路上,要為自己而學習,要快樂的學習。王雪不停的點頭,她告訴我她已經從讀書中找到了快樂,她也要做“老師的特派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學生從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形成良性的循環。榜樣引領的力量是偉大的,孩子們喜歡讀書。但有些孩子成績差的太遠,對學習毫無信心。缺少自信心是最主要的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我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積極心理學,鼓勵學生善于自我肯定,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很棒!”在課堂上,我注意運用積極語言進行激勵,“你聽課很認真”“你解題的思路很清晰”,老師無意間表揚的一句,孩子可能會很興奮地認識到自己做的很優秀,自己正在進步。當我發現學生的一點進步,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就給他們更多的鼓勵暗示。學生的內心深處很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當我給與他們語言激勵,積極暗示時,學生會在實際行動上表現出不一樣的積極。當學生積極面對一件事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就不一樣,效果也絕對不一樣,這真的是一種非常好的提高自信心的方式。例如:疫情期間,我們進行網絡教學,老師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在網絡教學時,我積極地開展互動,及時給與適當的激勵性語言,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完成學習任務。“你完成的速度非常快哦,完全正確!”“你的回答很到位,繼續想出新方法。”“加油!這部分要認真記下來”等。這樣不但能使表現優秀者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后進者更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疫情期間,我班的學生在積極心理暗示,積極語言激勵下,學習狀態很好,學習成績提高很快。那一片片“鹽堿地”在得到充足養分地帶動下,一棵棵可愛的禾苗正在長起。“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班主任在文化學習中的引領作用直接顯現出來,彰顯魅力!

二、樹目標,定方向,做行為習慣的塑造者

班主任是一個班的領導者,組織者,是班集體的靈魂和支柱。特別是農村地區,家庭教育相對薄弱,孩子們的一些行為習慣可能更差一些,尤其是留守兒童。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對自己的將來沒有明確的認識,得過且過。他們缺乏學習動力,沒有目標,看不到未來的藍圖。他們缺少的是一種激情,就是撥動他心靈的那根心弦。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因此,班主任不僅僅是對班級的簡單管理,更要為孩子們打開心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雨是我們班后進生,小姑娘長得很漂亮,但渾身一股痞氣。開學時我問她,畢業后干什么,她說不出來。我說我覺得你可以去當護士,初中畢業后去護校,將來就是一名白衣天使。之后她就總是來找我,各種事都有。我們班級實行小組小本管理,主要在于規范個人及小組成員的行為習慣。每個人都有一個小本計劃,達到自己的計劃,給小組獎勵加分。小組長評選出來后,大家互相幫助,改進的越多小組的成績越高。這樣的小組管理根據各自的特殊情況,每個人的“自留地”不同,計劃不同,達成度也不同。但是只要得到班委會的認可,學生自己的行為習慣得到規范。都可以提升小組級別。小雨的小本計劃我最關注,每次進步之后我都找她來聊她最近的狀態。她的小本計劃有關于學習的,有關于自身修養的,不說臟話……還有鍛煉身體的,養生的,只要是好的,我都鼓勵,表揚她。同時對小組長和班級干部我都布置了關注小雨的任務。先看到她改變的優點,只要有改變就表揚。如果哪周她沒有什么改變,就小組幫忙,班委規范,課后老師談心。當她的改變升級到小組長時,我告誡她成長不易,莫再回頭。要多讀書,在學習習慣上再提升一下。班級讀書分享,她可能不好意思發班級群里,自己單獨發給我。我看到她的讀書分享是按照我的樣子來的,就鼓勵她繼續努力,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這學期,我很明顯地感覺到她的進步。我在班里表揚她的事跡,宣傳她成功的經驗,現在的她已經成為我的得力助手,還經常給班級同學講題了……今日事今日畢是針對初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展開的。教學中我發現,即使是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是無計劃的學習。發現這一問題后,我結合自己工作的一些經驗,在班級推行便簽定計劃———今日事今日畢的活動。充分利用小本管理,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開始,晨會時我拿出我的小本拍照展示,跟學生分享我一天的工作計劃和安排。夕會時,依舊拍照展示我的完成情況,學生看到老師都用小本,早晨做計劃,白天落實,傍晚檢查,還沒落實的要想辦法解決落實。當學生有了想做計劃的時候,我便指導學生如何做計劃。最初每天只做一個計劃,學習安排自己的空閑時間。晨會時挑兩三名學生分享他們的計劃,以便其他同學借鑒;夕會時,一起總結今天計劃完成的情況,沒完成的尋找原因,并回家完成。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孩子學習的時間利用率高了,學習安排也合理了,取得了喜人的效果。班主任的引領讓學生樹立奮斗目標,確定前進的方向。在各自的“自留地”上修建了條條美麗的田埂,成為行為習慣規范的標兵。班主任通過小組小本管理,計劃落實,在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發揮獨特優勢,成為學生行為習慣的塑造者。

三、心交融,愛陪伴,做心理健康的輔導者

班主任是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老師。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在陪伴孩子們長大的過程中,我常常發現許多留守兒童的心理“白沙灘”問題。這些孩子,長時間沒有接觸到父母,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的內心很容易荒漠化,對待同學沒有冷暖可言,對待親人也只剩下仇恨,易怒也容易抑郁。婷婷的父母離異,父親又給她找了一個后媽,還生了一個小弟。孩子成績還可以,可是總也看不到孩子純真的笑臉,與人交往很少。中午吃飯婷婷總說自己帶的飯,基本不去食堂吃飯。如果我不去家訪可能永遠不知道孩子的真實狀況。我實地家訪后發現她父母離異后,她的父母都沒有撫養她,她父親把她自小就送給爺爺奶奶撫養。看著她和爺爺奶奶居住的簡陋小屋,連個院子都沒有,三個人擠在兩間房子里,我真的感到心酸。孩子奶奶去年得了重病,住院花了很多錢,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生活更加艱苦。我給她申請了困難補助,每月中午的餐費我給她充到飯卡里,同時積極溝通她的父親,要關心女兒的生活與成長。做通父親工作后,她父親也積極關注婷婷的生活,得到父愛的婷婷學習變得努力了。我鼓勵她,唯有改變自我才可以改變環境。將來的路還要靠自己走!她真的是下定了決心,成績飛速提高。工作中,我常常通過釘釘群及時一些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如早讀,課間操,合唱比賽等。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其次通過跟家長電話聯系或見面溝通。哪些家長關注孩子,對孩子學習比較關心;哪些家長不關心,班主任都要因材施教。要及時發現班級中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及時引導交談,多與他們交心做朋友。只要你自己真心與孩子做伴,時刻關心他們的冷暖,及時消除他們內心的痛楚,孩子們都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就如同在孩子們心中的那片白沙灘上栽上一棵瓜苗,用愛心去澆灌,總有一天會結出甜美的果實。身為一名農村班主任,不僅要承擔一名教師的責任,還要承擔孩子家長的部分擔當。我的班主任之路,就是愛孩子的過程,無論什么樣的學生,都是我摯愛的孩子。我將青春的夢想灑在我熱愛的教育事業上。四十多歲的我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思考著,摸索著,有失敗,也有輝煌。每一段的經歷都收獲了經驗,啟發了智慧。學生學習的方法需要靠我們班主任去細心示范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需要我們一個個規范塑造;心理荒漠的學生需要我們去做心理輔導。在這條通往光明的路上,縱然有苦有淚,但我無怨無悔。在未來的路途中,我們任重道遠,只為托起明天的太陽,讓農村孩子的明天更燦爛!

作者:劉亭 單位: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蔄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