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時間:2022-02-23 09:57:18
導語: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階段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心理發展的不穩定性決定了初中生對外界環境的接納程度。在這個時期,如果對學生不能加以正確引導和心理疏導,學生極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班主任在學生的教育成長中則扮演了咨詢者和啟發者的多重角色,如何通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借助已有經驗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質成為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闡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初中生;班主任;班級管理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其心理發展以及社會閱歷和思維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轉變。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在人際交往以及生活學習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班主任必須要充分地認識到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開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要做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將心理教育與知識教育進行相融合,積極地解決初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類矛盾問題,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要塑造良好的個性,就需要從學生的身心多方面考慮。良好品質的養成離不開健康的心理塑造,如果學生長時間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那么在生活和學習中將會受到很大影響。在對班級進行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是跟學生交流最多的人,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學生的管理中重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尤其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身心雙方面的挑戰,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學生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所以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對學生展開及時指導。為了進一步塑造初中生良好的品質,班主任應該洞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對學生出現的一些消極現象及時觀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二)有助于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影響巨大,如果教育不得當,則造成學生的心理狀況出現問題。母對學生的物質方面及時滿足,但疏于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引導,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對于學生的評價仍然以學生的學業水平為主,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全面,也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認知效果。學生在班級學習中會因為心理問題而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常表現出焦慮、沮喪等特征,導致這部分學生在班級中學習和生活方面不能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主要圍繞班級展開的,在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教育意義,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促進班主任積極有效地管理好班級,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班風,為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提高了重要保證。
(三)有助于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功效
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傳統德育工作基本上與思想道德教育等同對待,這種教育方式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缺乏應有的重視。學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在于引導和內化,表現出來的道德信息也是通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達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情感表達等心理素質都在發展,學校德育教育的具體要求需要借助心理素質調節活動得以實施。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以德育培養為抓手,從而提高學校德育工作。
二、目前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過于片面,存在形式主義的現象
目前情況下,我國絕大部分初中班主任并沒有學習過關于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培訓的專業化課程。因此,使得部分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其實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乏理論性指導以及輔導技巧,也對班級中部分存在一些心理問題的學生不能夠及時地預測和干預,將其控制在萌芽階段。許多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心理教育工作時采用的方式方法過于形式化,因此也不能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與溫暖。在這種情況之下就會使得學生難以向班主任真正敞開心扉.讓班主任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而班主任也不能夠真正地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過于單一
盡管目前許多初中班主任認識到了在初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僅僅將認識停留在了理論階段,不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除此之外,傳統的教育模式之下許多班主任在初中階段更加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夠做到推陳出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極大地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在這一過程當中班主任不能積極地學習現代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則會使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停留在原地,難以得到發展與提升。由此可見,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要求初中階段班主任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培養健康的心理基礎之上培育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三)功利因素充斥,工作態度消極
在初中階段的心理教育中,部分班主任在開展班級工作時過于注重個人榮譽,過分看重自己負責的班級是否能夠評為先進班級、是否能夠在班級評比中獲得名次。因此,部分班主任會針對班級內部學生產生的問題滋生仇視心理,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缺乏正確的責任心與愛心。如果班級因為個別學生的影響沒有榮獲“榮譽班級”,班主任因此產生消極情緒,進而對待工作情緒低落,不能夠正確地認識教育工作的真正價值與意義。在與其他班主任進行比對的過程中僅僅把教育工作看作為一種競爭手段。在這一過程中喪失了作為一個班主任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無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初中階段是學生在人生成長階段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在這一時期,班主任必須要充分地認識到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時結合初中生的年齡階段以及心理發展規律和相關特點采用科學且合理的方式方法開展心理教育,這是新時代背景之下義務教育階段中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初中階段班主任必須要科學地看待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開展有效的班級活動等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努力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以及“學歷社會”的到來,使得許多家長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之下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家長、老師和社會環境不斷地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交出一張張滿意的答卷。除此之外,形形色色的課外補習班也充斥著初中生的業余生活。當今時代下的學生學習壓力和生活壓力被逐步地放大,社會對于中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處于青春期階段的中學生在學習中敏感,在生活中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使得中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在此種形式之下,學校要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且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要通過多種方式方法滿足學生在新時代下思想、心理、知識方面的全新需求。初中班主任是初中階段班級管理的直接領導人,同時也是負責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和良好品格的引導者。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走下教室的“神壇”與學生打成一片,真情實感地關心愛護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讓自己成為學生最好的朋友,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與自己吐露心事,從而以此為突破口針對初中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該積極地學習心理咨詢技能以及其相關的理論知識,踴躍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培訓活動,從而進一步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這是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新條件。第一,作為初中班主任必須要充分地掌握初中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相關理論知識。在對其進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之上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方式。第二,初中班主任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積極研究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書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學校等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組織和聘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講座等形式為不同班級的班主任傳授教學經驗,分享經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通過討論和研究等形式逐步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其有效地指導教學中的實踐問題。
(二)進一步提升班主任對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據相關數據顯示,約有60%以上的初中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問題。其主要表現在初中生的考前焦慮問題以及人際關系處理問題上。這些問題也是初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此類問題,初中班主任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在教學過程當中仔細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并且選取恰當的時機對其進行適當引導。在初中階段是學生青春期的萌芽階段,針對初中生情感教育問題班主任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陳舊的思想觀念,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在青春期的啟蒙階段,教師可以采用班會等形式開展一些關于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小講座以及正確區分友情和愛情的辯論會,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認知這一時期的情感變化。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組織多種戶外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們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針對一些性格內向且較孤僻的學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給予正確引導,讓一些積極樂觀向上的學生給予幫助,從而為其能夠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結實的基礎。
(三)為班級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的初中班主任應該為其班級創設和諧、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圍,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一方面要讓教室充滿歡聲笑語,通過懸掛名人字畫以及勵志名句啟迪學生的心靈;另外一方面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品格立德樹人,樹立為人師表的正確形象。在工作中熱愛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針對一些曾經犯過錯誤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關心和愛護,同時還應該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在班級中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輿論環境。為孩子創造一片心理健康成長的凈土,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力,讓每一位孩子都成為自信、樂觀、善于表達且愿意擁抱學習和生活積極向上的學生,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不畏困難勇于攀登,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培養出更多具有綜合素養的高質量人才。
(四)重視家校共育,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教育從始至終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任務,而是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的。新時期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應該結合家校共育理念,在開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充分地發揮出家校共育的優點。在生活中與家長密切聯系,時常溝通了解學生不同階段下的心理變化。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敏感期,家長在教育方面的態度以及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家長和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必須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存在著不一致可能會影響學生出現多重人格的問題。由此可見,教育的一致性尤為重要。班主任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向家長宣傳和普及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讓家長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班主任要科學地看待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家長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上升到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方面就會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反作用,甚至還會造成終身的心理創傷。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班主任要不急于下定論,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心理動機,從而對其進行針對性地疏導。
(五)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咨詢服務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育工作的始末,需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和心理特征,設計符合個人發展的實施計劃,盡快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消除心理顧慮、解決心理問題。故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的誘導和啟迪,使學生具備較好的自我認知意識。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善于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學會控制、調節自己,幫助學生認識和接納自己,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梳理引起心理波動的原因,能夠客觀公正地對自己的性格展開分析,熟知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其次,班主任要時常開導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具體的規劃,明確自己的理想目標。另外,班主任要幫助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起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心,從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班集體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充當好咨詢員的角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咨詢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打開學生的心扉,對一些具體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班主任要善于聆聽和共情,不“包辦”學生的一切,不是教學生如何去做,要采用啟迪引導,讓學生自己感悟,從而做出決定。班主任在進行咨詢引導過程中要用敏銳的目光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感染學生,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意識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由于各種相關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班主任應該科學地看待學生的問題,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疏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通過個別談心和與家長進行家校共育等方式方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同時在這一過程當中初中班主任還應該嚴格要求自身,不斷地學習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應用技巧,從而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李玉環.中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學園,2021,14(14):62-64.
[2]王玉林.疏導與溝通——淺析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A].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重慶分會場)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4.
[3]張根強.淺談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2020(33):228-229.
[4]施雪輝.疏導與溝通: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文理導航(上旬),2020(08):93+95.
[5]張愛華.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普童話,2019(12):129.
作者:王俊 單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第一中學
- 上一篇:英語專業翻譯課程多模態教學研究
- 下一篇:網絡文學報道在場性傳播探討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