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時間:2022-07-17 10:13:39
導語: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地深化過程中,許多人將關注的目光從學生學習成績轉移到綜合素質發展和身心健康方面。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教育界關心的重點。對中、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小學和幼兒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本文通過相關探究為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身心健康關系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和各項能力的提升。但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老師和家長非常頭疼的問題。小學生由于心理發育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各個方面壓力的影響,造成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學習成績優劣、父母關系和諧、同學之間的相處狀況等,部分學生出現厭學、焦慮、暴躁、孤僻等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筆者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充分發揮小學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作用,通過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和學生心理的輔導,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學習環境。從而在小學教學中形成以班主任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策略。
一、班主任工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小學階段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輔導介入的最佳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還沒有確定,通過正確的心理疏導的介入,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班主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首先,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在學生心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小學生對于班主任非常信賴,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能夠打開學生心扉,更加方便地進行交流。其次,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所以對于學生的心理變化更加敏感,對于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班主任能夠及時發現并且進行疏導。此外,班主任是學生學習計劃制定的主要負責人,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對學習計劃的調整,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施不與教學內容發生沖突。
二、班主任角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1.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小學生心理素質差,對外界刺激承受能力弱,沒有形成健全完整的心理機制,所以在受到外界刺激時,不能給予正確的應對,導致心理健康受到影響。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在小學生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在進行日常班級的管理工作時,如果不注意方法和態度,就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從而引發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學生犯錯時班主任的批評要比其他教師的批評更有效果,如果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嚴苛就會導致學生出現恐懼、自信心受到打擊,最終可能導致自卑或者自閉等情況出現,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帶來危害。2.班主任的工作狀態。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在校期間活動時間遠遠大于家庭和社會中活動的時間,所以學校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價值觀念和心理健康體系建立的主要因素。而在校期間,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榜樣,學生會不自覺的學習和模仿班主任的行為和態度。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帶有極大的消極情緒,就會對學生產生影響,甚至導致學生出現心理陰影,造成心理問題。總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極易出現心理問題,而且這些心理狀況還會產生一定的“傳染性”,當一個學生心理出現問題時,與他關系親近的孩子受到他行為和思想方式的影響,也會出現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利傾向。所以,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結合學生特點開發心理活動課程。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學班主任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但是學校需要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配合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特點,開設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完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和主題班會,通過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干預機制,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2.全面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建立健康思維模式。小學階段是學生對班主任依賴心理較強的階段,班主任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學生能夠接受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和建議。所以,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且通過問卷或者溝通的方式,對學生學會情況動態掌控。對全體學生以樹立正確的三觀為目標,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應對機制,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措施,幫助學生維持健康的心理水平。3.科學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教學資源的有限,日常的心理健康輔導主要依靠班主任進行。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水準,能夠為學生制定出科學的心理健康規劃,循序漸進的為學生樹立起健康的觀念和培養堅韌勇敢的性格,使其對影響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具備一定的抵抗能力。4.營造健康的學習環境。環境對于小學階段學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營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由于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之后,會對周圍的學生造成影響,產生類似“傳染”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營造班級和諧的氛圍。同時,學習環境的輕松,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5.對全校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同時也離不開其他學科教師的輔助。所以學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時,首先要對全校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使其深刻了解心理健康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重要性,從思想理念上發生轉變。其次,可以邀請心理健康方面的專家,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進行培訓,通過學習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技能和理論,獲得更加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要在日常的班級生活中介入。由于小學生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班主任要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對外界不良刺激和壓力的抵抗能力,從而避免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盧文學.21世紀創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M].通遼: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作者:郭振強 單位:河北霸州市教師發展中心
- 上一篇:疫情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下一篇:小學班級管理暈輪效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