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時間:2022-07-19 10:30:13
導語: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使財會專業的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高校應對現有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進行改革。文章立足于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現狀,就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展開了分析,并探討了相關教學改革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是目前眾多高校財會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一般設置在大三或大四,該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先導課程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掌握了較為扎實的財務知識。通過學習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四大報表、四大能力,學生能以科學方法綜合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的。從目前的教學看,部分教師仍停留在理論講解階段,過分重視教材相關理論的講解,對實踐的教學關注度不夠,忽視了教學的成效。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和學生對數據可得性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真正發揮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課堂成效,真正實現學以致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現狀
1.1教材缺乏應用性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很多,多數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整本書全是理論,一種是前半部分是理論后半部分是實操,真正將理論與實操有機結合起來的少之又少,教材晦澀難懂。教材多面向的是所有的本科生,并沒有針對具體的學生情況做有效的區分。此外,現階段的會計準則更新得較快,而且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在不斷的變化,教材中的案例公司數據存在滯后性,個別教材更新的速度相對較慢,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的直觀感受,學生對教材中的相關例子的感觸不強,不能真正領會財務報表分析的魅力。
1.2教師多是填鴨式教學
財務報表分析是一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的專業實驗課,但是目前的教學情況是多數教師仍將它作為理論課來進行講解。如在四大報表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多圍繞報表的定義、作用、內容、格式等內容進行講解;在四大能力的講解過程中則是多側重于比率的計算、指標的分解。學生學完每一章節的內容后,多是只記住了相關的概念內容、會計算相關的內容,至于如何通過四大報表、四大能力來了解一個企業、認識一個企業、分析一個企業、評價一個企業,學生還是一頭霧水。教師在課堂上熱情洋溢,講得熱火朝天,學生則在座位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的傳授,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課堂融入感不強。
1.3期末考核方式相對單一
目前,教師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考核方式多為閉卷考試的形式,題型涉及單選、多選、簡答、計算等,很少涉及案例分析題,平時成績占綜合成績的40%,期末成績占綜合成績的60%。多數教師認為這種考核方式相對而言比較客觀公正,不會帶有太多的主觀個人色彩,另外,財務報表分析的案例相對較長,由于考試時間的限制,一般不會選擇這種題型。也有部分教師選擇讓學生撰寫實驗報告,但是學生對實驗報告的撰寫多停留于表面,多是書寫上完本門課程的心得體會,真正對所選案例公司的分析與評價過程則涉及的寥寥無幾。因此實驗報告這種方式與閉卷考試的方式相比,在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方面還是有所差距。綜合來講,閉卷考試和實驗報告這兩種方式均不能較好地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相對而言都還存在一定的欠缺。
1.4教師授課缺乏實踐經驗
教師是課堂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生涯的引路人,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教學的成效。目前,多數從事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真正的到企業的實際中去進行鍛煉,多數對于財務報表分析相關知識多數來源書本,對實踐也不甚了解,所以對財務報表分析的講解也就偏重于理論的講解,導致實踐課停留于表面,應用型流于形式,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此外,由于各教師的學習工作經歷的不同,致使各教師對財務報表分析教學內容理解的廣度和深度也參差不齊,使學生獲得知識深淺不一[1]。
2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2.1更新、改革教材內容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目前市場上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材種類繁多,并沒有根據具體學生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區分。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材要與時俱進,緊跟會計準則的變化以及學生的基礎進行有針對性更新。此外,筆者認為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材在更新案例的時候應盡可能地選取一家公司的案例貫穿教材的始終,這樣方便學生加深學生學習的連貫性,更能比較全面地了解案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使學生能在復雜的財務數據中抽絲剝繭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論[2]。
2.2充分利用互聯網,采用多種方式混合教學
為了使學生學有成效,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筆者認為現階段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混合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在課程初始階段,向學生明確本門課程的課程要求:將本班同學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6人,要求學生選取一個上市公司作為案例公司,從公司基本情況、行業分析、四大報表分析(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分析)、四大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發展能力分析)、分析結果與建議等方面展開分析,最終分析報告并以PPT的形式在學期期末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并回答同學們的疑問。其他同學根據展示小組的PPT展示、案例分析情況以及現場答疑情況,給出一定的評分。在所有的評分結束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平均值,作為展示小組的成績,這一成績將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3]。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環節,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建立線上教學平臺,如運用超星平臺,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錄制課程視頻并傳向線上平臺,使得學生不必局限于課堂上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提前在線上平臺建立話題討論、布置習題作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話題討論和作業習題時需要明確截止時間,讓學生有學習的緊迫感。再者,為了更好地機械能學習,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觀看知名教授的《財務報表分析》的公開課,以達到復習與鞏固的目的。這樣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打破了地理空間位置的限制,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全方位的參與到課堂中去。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將課堂歸還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的樂于學、善于學。
2.3重視過程性考核
高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評價大學生的過程中不應唯分數論,唯結果論,而應更多的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參與過程和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感與融入感。因此,筆者認為應適當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在綜合成績中的比例,加大課程分析報告、PPT匯報及答疑、出勤、線上參與情況在整個課程考核中的比例,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過程以及實踐動手能力。
2.4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
基于教師從學校里來到學校里去、自身的實踐經歷有限現狀,筆者認為高校教師特別是教授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師應到企業或學校對接的學生的實習基地以脫產或半脫產的形式進行掛職鍛煉,真正走到企業中去,了解企業財務報表的實際情況。或學校可以請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到校做專題報告,專門解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以上種種方式,幫助教師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得到融合。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課堂內容。
3結束語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是培養財會專業學生面向未來的不可或缺的課程。目前該課程面臨著教材缺乏應用性、教師填鴨式教學、期末考核方式單一、教師實戰經驗缺乏等問題。文章基于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本,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建議應用型本科高校根據學生的學情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混合式教學、加大過程性考核比例、鼓勵教師進行必要的掛職鍛煉,旨在為社會輸送更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曉敏.應用型高校“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探析:基于項目驅動式翻轉課堂的實踐[J].許昌學院學報,2021,40(1):135-138.
[2]紀玲瓏.“互聯網+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為例[J].國際商務財會,2020(12):66-70.
[3]張琴,唐佳.財務報表分析應用型課程建設思路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255-256.
作者:李玉可 單位:鄭州商學院
- 上一篇:財務報表分析問題改進策略
- 下一篇:財務報表在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