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負債經營財務風險論文

時間:2022-05-01 04:42:05

導語:醫院負債經營財務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負債經營財務風險論文

一、醫院負債經營的必要性

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的醫療系統進入了經濟轉型期。市場經濟取代了固有的計劃經濟模式,醫療系統的企業化發展是全面推動我國醫療事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劑。相應的,資本運營是醫院企業化發展的基礎。在資金相對短缺的情況下,拓寬融資渠道為加快醫療技術的提高,提升醫院服務水準,創建良好的醫療環境提供了可能。另外,實行負債經營可以提高資金效用。負債經營可以短時期內獲得大量資金,用于自身發展,擴大經營規模,提高醫療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杠桿效用提高效益,利用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帶動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同時處于負債經營中的企業,對于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和競爭力會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醫院服務水平和競爭意識。提高醫院上下的競爭動力,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二、醫院負債經營的財務風險成因

1.醫院特有的運營機制是負債經營的主要原因

負債經營勢必會給醫院的經營帶來財務上的風險。為了滿足人口的醫療需求,提供相應的醫療資源,負債運營是公立醫院的必然選擇,而負債經營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同時公立醫院的委托人是政府或直接管理機構,人是管理層,人同時承擔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人在管理醫院的運營過程中,大量負債可能出于私人目的并不是投入到醫院的擴建中來或人出于升遷政績的需求盲目舉債,缺乏長遠考慮和規劃,獲得了醫院暫時的發展但為長遠的經營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因此,委托人機制增加了財務風險。

2.缺乏合理有效的融資目標和計劃

由于我國醫院的企業化經營處于摸索階段,實際經驗不足。很多醫院的融資計劃僅憑經驗主義,缺乏合理性和實用性。在實際制定計劃時,缺乏合理的目標和深入的市場分析,又缺乏專業的金融知識,直接導致負債的盲目性,促使醫院的資金結構的不平衡。例如在醫療設配的配備上很多醫院不能從實際出發,引進大量國外設備但大多數設備并不適用于我國患者,資金的使用率低。

3.醫院管理人員財務風險意識淡薄

很多醫院缺乏相應的專業金融人才,對市場經濟情況預估不足,同時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淡薄直接導致了財務漏洞。

三、醫院負債經營控制財務風險的措施

就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情況來看,負債經營是醫院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就企業的負債經營來說,負債的成本要低于投資項目的預期回報。所以企業要想生存下去,追求最大的利益是生存的宗旨。但公立醫院的性質和管理機制特殊,屬于半公益性的機構,所以在如何控制負債的成本的量度,防范財務風險,確立合理的融資目標維持醫院的良性經濟循環是我們目前要解決的問題。

1.增強負債的風險意識

醫院方面應首先應增強負債的財務風險意識,對負債經營進行總體合理的評估,即醫院的息稅前資金利潤率是否高于借款利息率。如利息率高于息稅前資金利潤率那就是舉債不合理,就要改變籌資渠道,而不能忽視風險繼續舉債,擴大經營,這樣只能加大醫院的利息負擔,而資金鏈一旦出現斷裂就面臨著經營困難甚至破產的危險。所以提高風險意識,控制舉債資本的合理范圍是醫院負債經營的前提。

2.舉債方式的合理規劃

合理的負債成本是負債經營的基礎,銀行貸款和商業信用是醫院方面融資的主要渠道。對于這兩種融資方式應進行綜合考量。隨著經濟的發展,融資方式也逐漸多樣化,醫院方面也逐漸由銀行貸款轉為商業信用,這種借貸方式成本低,風險小,籌資的速度和資金流量也較大。醫院方面也可以采用商業信用為主,發行醫院債券,外資引進等多種融資渠道為輔的形式。

3.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

對于醫院的發展項目,要聘請專業人員對項目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合理的評估,然后出具詳細的評估報告,充分預見項目的風險性,對資金的成本,投入與產出比,項目的可持續性都要作出評估。一般來說在長期投資決策時,要用投資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等相關決策方法認真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并對有關不確定因素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尤其是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和風險性有一定的預期把握。

作者:李磊單位:淄博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