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性機構財務風險識別分析

時間:2022-03-14 11:15:24

導語:非營利性機構財務風險識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營利性機構財務風險識別分析

一、我國非營利性機構發展現狀及原因

首先,我國非營利機構財務體制不完善。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介于政府和營利性企業之間的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作為公益性部門迅速發展,對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國多數財務風險識別方案集中于國家企業、大中小型私有企業。在針對于非營利性機構現有財務困境時,比較常用的幾種財務風險分析模型有:Z分數模型、單一指標模型,這兩種模型主要是對企業具體的財務指標進行定量分析,用較為經典嚴謹的數學評價方法,分析出的評價標準依賴過去的經驗數據,由于非營利性機構的特殊性,所以難以避免分析結論與實際情況的偏差。其次,我國大多數的非營利性企業的現有財務預警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無法有效整合。雖然目前有一些機構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通過SAP等管理信息技術將企業的各種數據進行采集分析,理論上為財務風險的預警擴寬了渠道,但實際上卻很難將數據采集日常化,在非營利性組織的財務風險識別中,對于這些忽視了定性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而形成的分析結論,會導致財務風險評價結果不準確且不全面。眾所周知,非營利性機構在財務方面有著巨大的輿論壓力。非營利性機構是大眾非常關注的機構之一,大家都對相關公益機構十分的財務問題非常敏感,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現有的非營利性機構所采取的防范性發展戰略以及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我國的非營利性機構很難被外界監督,也很難做好自我監察。這會導致非營利性機構很難建立持續性的將經費投入業務繼續發展的問題的合理性結論,這會導致非營利性機構陷入運作難題。

二、非營利組織財務風險防范的主要困境

第一,財務風險難以量化衡量,從而進行風險防范較為困難,首先要識別風險中較為常見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使得機構由于機構形態和運作方式方面的原因給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市場和輿論的不確定性是財務風險的主要根源。有些時候財務風險會根據資金短缺的籌資行為而引起的投資者收益的可變性和償債能力不確定性,并會由于財務信息的不可靠性等帶來其他風險。第二,在財務預警方案的建立中定性和定量難以相結合。主要想通過科學系統的分析,對于建立規范的收支管理、成本效益分析、財務數據分析等風險識別制度,但是要真正實現財務透明,多方面的監督是必須的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現有的財務預警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不能有效整合,并且缺乏有效運行缺乏組織和制度保證第三,非營利性機構的一大特點就是現金流量指標量大且項目復雜,常規的模型中,難以在分析財務風險評價模型變量時進行運用,而在傳統的財務報表體系中,資產負債表是相對于非常重要的反應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核心報表之一,從這個角度而言,現金流動狀況是評價非營利性機構財務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此類企業現金流量的質量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滅亡。

三、對于財務風險識別困境的幾點應對

(一)建立財務風險專項基金。建立財務風險基金是一種有效的保障非營利性機構正常運轉的方式,能夠防止機構由于財務風險無法識別而導致陷入財務困境,是從非營利組織的投資收益中,也可以從公盞資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這筆資金類似于廣大企業所普遍采用的“壞賬準備金”、“投資跌價準備”等準備金制度,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控制。該程序可以使非營利組織在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作出恰當的反應,同時又不影響組織日常工作的運行。(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財務預警方案。樹立風險意識是風險控制的要求,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針對各個財務風險可行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例如:財務風險數據分析、財務風險程度評估、財務風險報告等,對財務風險進行一系列防范和控制,并運用現代信息科技的方法,將定性與定量的數據建立財務預警的特定指標,從而在加強財務風險預測功能的同時逐步開啟財務風險的監控、預警、報告、評價的整體系統。通過對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的橫向、縱向數據比較分析。對非營利性機構的財務運作中發生的潛藏風險進行預警預報,并且隨著經驗的積累,提高整體非營利性機構對財務管理風險識別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降低非定量因素對識別結果的干擾行為,逐步帶來更科學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這樣不僅有助于非營利性組織內部進一步防范控制財務風險,也有利于整個行業建立更合適的財務管理制度與財務風險識別制度。(三)建立可讀性較強的公眾監督平臺。在現有無法解決的財務困境的影響下,民間非營利機構想重視信息透明等行業基礎建設,但是能力有限,非營利性機構的財務風險本質上所受的行業信任程度與財務信息公開化程度的巨大影響,針對信息公開需要的其實是專業能力和運營成本,將財務數據以大數據分析的狀態呈現在公眾面前以獲取更多的社會影響力,謀求更好發展。此外多數非營利性機構的財務人員觀念還是集中于將賬務交給機構,并沒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核對和審核的機制,本項目將通過建立更好的財務風險識別方案來將財務責任建立在非營利性機構本身,使非營利性機構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在其各子系統之間實現系統的資源共享及功能集成,使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優化,從而為財務預警系統提供充分的數據來源和暢通的傳遞途徑,使其更好地發揮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關于構建現代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思考》.肖坤.《生產力研究》,2006-08-15.

[2]《淺談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機制》.劉旭光.《河北企業》,2013-04-20.

[3]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探討.馮宇.《商業經濟》,2010-08-10(是否引證:否).

[4]非營利組織財務風險管理研究.馮艷.《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7-04-01(是否引證:否).

[5]李霞.干勝道.《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非營利組織財務風險評價研究》.《湖北社會科學》.ISTICPKUCSSCI-2016.(3).

[6]莊蓉.突破NPO的“經費瓶頸”———NPO資金籌集問題研究.公共管理.2006.(9).

[7]張彪,彭希.非營利組織籌資策略與風險防范[J].統計與決策,2010.

作者:孫詩閣 燕志瑩 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