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分層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6-01 11:09:18
導語:公司財務分層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的市場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而也加快了國內一批企業的發展步伐。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大量跨國公司與國外企業參與到我國的市場競爭中來,如何提高公司財務管理水平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公司財務分層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對財務分層管理模式進行了淺要分析。
關鍵詞:公司;財務管理;分層管理模式
由于傳統的財務管理理論難以適應現階段的市場經濟,也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我國部分企業逐漸將分層理論應用到公司財務管理工作中。分層理論主要通過將復雜的管理系統劃分為多層次性的具體結構,一方面降低了管理系統的復雜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系統的運作效率。因此,對公司財務分層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公司財務分層管理的必要性
(一)傳統財務理論與財務分層理論的比較
財務管理理論從建國之初由傳統照搬西方財務理論階段逐漸轉變為如今發展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財務理論[1]。財務理論有著較為復雜的發展歷程,在傳統財務理論階段,我國最開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導致財務管理理論具有較強的政治性,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了我國政府的重視,財務管理逐漸作為單獨的學科開始了對市場經濟財務治理機制的探索。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理論與分層理論涉及到了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范圍,具有著較大的差異性,但二者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發展的過程中,傳統財務理論與財務分層理論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財務分層理論是建立在傳統財務理論之上的,不僅是對傳統理論的發展與延續,同時也對傳統理論進行了合理的改良。從而構建了財務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實施財務分層管理理論的必要性
1.委托問題需解決。依據傳統財務理論,各利益相關者間的利益矛盾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傳統理論是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下誕生的,企業屬于國有性質,其經營權與所有權都為國家所有,然而在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逐漸分離,這就出現了委托問題。由于傳統財務理論難以有效解決委托問題,因此財務分層理論的實施具有必要性。2.公司治理架構的要求。現代化企業的治理組織架構主要包括董事會、股東大會、經理人三方參與者構成有效的結構體系,從而保障公司正常運營。與傳統財務理論下的公司結構不同,現代化企業會將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使公司運行過程中實現互相約束的作用。在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中,企業在財務管理的各個財務層次間職責權限產生不同,實施財務分層理論可以有效地在不同財務層次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戰略目標[2]。
二、公司財務分層管理財務治理結構概述
(一)財務管理理論基礎
1.產權的涵義。產權是與所有權相關的財產權,其以所有權為核心但實質上卻不等同于所有權。產權從性質上可以分為原始產權與衍生產權,一方面原始產權與衍生產權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經濟主體,另一方面衍生產權的基本性質受原始產權決定,雖然衍生產權可以保有獨立的意識與權能,但是前提必須是保證原始產權的利益。2.財權的涵義。財權就是指財產的所有權和支配權,可將其大致分為企業財權與普通財權。普通財權是由財產所有權衍生而來,企業財權是由企業所有權衍生而來的[3],二者屬于獨立的經濟個體,但企業所有權又衍生于財產所有權。3.公司治理結構。我國現代化企業的治理結構是由股東大會、董事會、高級經理人組成的至上而下的制衡機制,這種公司治理結構既有別與經營階層主導型模式,與股東主導型模式也存在著區別,這種公司治理結構是在股東的相對主導下兼顧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二)分層管理模式的影響因素
1.內部影響因素。企業所有權采用什么樣的安排邏輯不僅決定著公司的治理模式,它也是在股東相對主導下兼顧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提出的決定性因素。而且選擇什么樣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會影響到財務主體的界定以及財務體系的構建,以及公司財務分層管理模式的設計也將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在財務分層管理設計過程中對權責的明確存在著較大影響的還有公司組織方式的安全性。2.外部影響因素。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外部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外部影響因素對公司財務體系的資源配置造成了極大的影響[4]。
(三)分層管理模式遵循的原則
1.合法性。合法性原則要求在財務分層管理模式設計階段,必須在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與政策的前提下,對企業財務資源配置進行優化。2.動態性。動態性原則要求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當動態地結合內部影響因素與外部影響因素的變化,對財務體系中各財務主體以及各層次的利益進行相應的調整。3.權責統一。權責統一原則要求當財務主體間出現權利不相容的問題時,應當有不同財務權利主體形式不同性質的權利,從而實現各財務主體間的制衡[5]。
(四)分層管理模式的層次劃分
1.兩主體的劃分。財務分層管理模式的層次劃分首先存在于財權與產權的劃分,再以此為基礎將財務主體劃分為公司法人財務以及股東集團財務兩個主體。上文已經提到過產權是一種因物的使用與存在而引起的社會經濟關系,財權是在產權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財權集中表現了出安全的財務方面的利益。2.五層次的劃分。依據財權與產權的關系,股東大會的財務層次衍生于股東集團的財務主體,而董事會、高層經理人、財務經理以及監事會這四個財務層次衍生于公司法人的財務主體。
三、財務分層治理機制
(一)選擇財務治理機制
公司的財務治理機制就在企業財權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依據股東大會、董事會、高級經理人等財務治理結構,形成一種自動調節企業財務治理活動的經濟活動體系[6]。公司財務分層管理模式的財務治理機制選擇主要是為了將這些個體性質的整合起來,從而提高公司財務治理的實際運作效率,從而保護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公司財務治理機制實質上就是對公司財務的動態調控。
(二)建立財務治理結構
如果要在公司財務管理中施行分層管理模式,不僅要考慮這種分層管理模式所要遵守的特定原則,還應當分析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對公司的實際影響。需要在兼顧企業股東產權以及企業職工的民主監督與民主管理的權利的同時,強化職業經理人的內部控制制度和企業內部監管制度,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的效果。
(三)協調雙方財務關系
企業的投資者擁有企業所有權、收益分配權以及經營決策權等多種權利。由于投資者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不同投資者對于權利的要求也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公司經營集團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協調經營方與投資方的財務關系,在項目決策前應當在充分評價收益的基礎上說服股東大會與董事會,同時在決定企業發展方向時應當把握投資方的利益訴求,從而盡可能地保障股東集團的經濟收益。總而言之,隨著現代化企業的快速發展,傳統財務管理理論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企業對于財務管理的要求,因此在現代化企業財務管理中引入分層管理理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不過雖然財務分層管理模式可以在兼顧相關利益者利益的基礎上保障公司的穩定運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我國對于財務分層理論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這就要求我國現代化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提升我國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作者:張鳳新 王明 包巖峰 單位:遼寧工業大學 遼寧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胡筆吟.企業財務分層管理模式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4:7.
[2]時鈺.公司財務分層管理體系構建與完善研究[J].財會通訊,2010(5):79-81.
[3]衣龍新.財務治理理論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04:89.
[4]晉自力.公司治理與企業財務分層管理模式構建[J].財會通訊,2010(8):23:64-65.
[5]賀靜倩.公司財務分層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商學院,2007:39.
[6]賈江東.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機制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商學院,2009:15.
- 上一篇:價值鏈理論在美的集團財務戰略中的運用
- 下一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及治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