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現狀與發展

時間:2022-05-03 03:44:14

導語: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現狀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現狀與發展

摘要:在國有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從最初的蘇式公司財務理論研究逐漸轉型為美式公司財務理論研究。依托美式財務研究的渠道,結合我國特有的經濟制度,企業財務理論逐漸在三大方面獲得了巨大進展,主要包括:財務問題研究、財務制度研究、財務理論研究。公司財務理論研究在未來趨勢上將以創新為主題。本文結合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發展歷程,探析財務理論研究中存在的現狀及問題,以期推動我國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的進程。

關鍵詞:公司;財務理論;現狀;問題;發展

以“經濟人理性”和資本市場選擇作為前提的公司財務這一理論,發源于美國,并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環境中,理論體系逐漸得到完善。對于風險評估、證券成本、財務預測以及關系等層面的研究做出了較大貢獻,并越來越受到學術界重視。然而在近幾年間,美國實體經濟與金融行業普遍面臨著次貸危機及公司舞弊等諸多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對美式財務理論的研究進行反思,以確保我國財務理論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

一、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發展

根據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的年限可劃分為三個重要階段:首先在50年代前,公司財務理論的研究主要側重于運用方法的研究,例如資本的核算、投資的評價、股利政策等。在研究工具上,則主要通過初等數學公式或方法,以支持財務理論的研究。而在公司財務理論研究方法上,普遍以古典經濟理論作為研究前提,即企業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函數集合(楊德海,2003)。因此,市場有效性、經濟人倫理性、產品市場在研究過程中,與要素市場、財務政策并不存在任何關聯性。早期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的環境特征主要有:匿名交易的資本市場正在形成、個人所得稅制度得到初步確定。其次,到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的核心是股利政策及資本結構。研究成果包括:公司價值、理想型資本市場、資本結構理論、資本結構理論、財務困境與綜合稅收的權衡理論等。在研究工具上,財務理論已由初等數學轉向數理建模及推理演算,財務理論的闡述方式也逐漸轉為模型論證。在財務理論研究方法上,接受關于經濟人、完全理性與完全信息、完善市場與零交易成本等經濟學假設,并引入套利分析及均衡理論。基于當時美國的主要稅種為個人及公司所得稅,隨著稅收的影響,財務理論建模的方法也隨之發生改變,公司財務理論的目標函數也由對資本及利潤的最大化轉變為公司價值的效益化。這個時期公司財務理論的研究成果分為:經濟學研究法、數學建模與推理演算、稅收制度及資本市場等。最后到80年代,產業經濟學領域引入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內容則指向資本結構與市場競爭的互動關系,包括定價行為、財務結構與市場競爭的投資能力、行業特性對財務的機構影響、資本結構與產業特征、資本結構與市場競爭戰略等。其中以經營戰略為核心目標的戰略財務管理,通過運用公司戰略管理的工具與方法,對企業財務的選擇與決策、控制與實施、評價與計量等經濟活動進行長期性、全局性、創造性的謀劃。雖然在競爭理論發展的視域下,基于戰略理論與產業經濟學的企業財務理論將競爭力視為研究重點,但在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產業經濟學理論主要涉及數學建模進行實證檢驗與推導,而戰略管理理論則運用企業管理學方法對財務進行分析。

二、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現狀

基于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的發展歷程,可發現財務理論研究的方法及工具得到不斷地創新,研究方向也不斷貼近市場實際情況。然而企業財務理論的研究現狀卻不容樂觀,與現實的市場經濟體制依舊存在較大差距。存在著財務理論研究脫離現實應用的重大問題。譬如,在通過對財務方法、模型使用情況與財務理論的調查問卷中,可發現我國財務理論工具(如WACC、NPV、IRR)在財務實物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較好的成績。然而財務理論與財務實踐工作卻存在諸多不符的情況。針對我國財務理論與實際工作情況不符的問題,李常運(2012)認為主要體現在流程、方法、內容上的錯位。具體來講,即我國財務理論研究的重點是具有特殊性、代表性、典型性等非頻繁發生的經營、融資等問題。然而在實際中公司關注的資產管理、預算控制、成本控制、風險管理、現金管理等工作環節卻難以得到財務理論研究學者的重視。此外,財務理論則表現出對決策層的過度關注。財務理論往往以決策作為研究的重點,而對控制與執行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在現實運用過程中,財務理論難以充分貫穿于現實財務管理的全過程。2005年美國學者Ogden為研究財務理論與現實偏離問題,構建出一個綜合分析公司財務理論的框架。將公司面臨的外部管制與環境、企業戰略、內部治理、財務結構這四個層面決策相關聯的業績、風險及或然性事項進行聯系。對照上述財務理論與框架。不難發現,與企業經營和戰略密不可分的環境,如通貨膨脹、經濟周期、生產力等公司經營管理活動非常關注的要素,卻未被納入財務理論研究的范圍。由此可見,財務理論研究的根基并未以企業實際經營為主,而是偏離現實,以學科的科研屬性進行研究,從而導致財務理論與是現實應用不符的問題出現。

三、公司財務理論研究問題

公司財務理論存在著理論偏離現實的現狀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層面上:首先是投資問題的研究。公司財務理論研究投資問題的視角,主要有宏觀因素及過度投資兩點。過度投資是指現代公司,將現金流投入與“NPV為負”的業務項目行為。目前,國內學者在財務理論研究領域中主要以過度投資的約束與成因作為投資問題的重點。而根據過度投資的約束機制的研究出現了負債融資、公司治理與現金股利三種建議。根據過度投資的成因,又衍生信息不對稱學說、現金流學說以及過渡自信學說三種觀點。實際上,在政府主導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過度投資對我國企業具有特殊的含義。通常政府各級部門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展,制定不同屬性的項目措施,從而賦予了企業特殊的使命與功能,以至于企業投資的出發點并非“NPV為正”。因此,這是我國特殊的投資國情,也是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的難點,更是我國過度投資的特殊成因。在新時代的視域下,財政政策、宏觀經濟、產業政策及貨幣政策等經濟政策、供給改革、國有資產體制改革等具有中國特征的因素,相繼被納入公司財務理論關于投資問題的范疇。此外,關于微觀與宏觀因素的投資研究,豐富了企業財務理論。然而,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絕非是相互獨立存在的,在現實實踐中常常相互作用、組合搭配。至于如何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相互作用、互相搭配引入投資問題的研究范疇,目前依舊是我國學者研究的重要議題。其次是融資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下,如何有效研究融資問題,需要注重對融資約束及資本結構問題的研究。資本結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先后形成諸多資本結構理論,如優序理論、權衡理論、信號理論、理論及控制權理論等等。這些資本結構理論紛紛被引進中國,并在實際的運作中賦予了新的內涵。通過具體研究發現,我國企業在上市過程中存在偏離結構理論的問題。比如。由于我國企業側重股權融資,導致異常融資現象發生。而在融資約束問題上,我國中小企業因企業體量有限、發展力不足等問題,難以完成有效的融資。根據融資理論的觀點,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深層原因主要是問題、信息不對稱以及交易成本等原因。另外,實證研究表明宏觀因素對融資約束的影響成正比關系,宏觀經濟下滑程度嚴重,則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程度較大。因此,如何利用機制改革使融資約束機制在宏觀因素的贏下,能得到有效降低,是我國學者財務理論研究的重要問題。

四、結語

我國公司財務理論源于美國財務理論研究。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式財務理論已成為我國主導理論。然而在實踐過程中財務理論研究存在著理論與現實偏移的問題,諸多研究方向不能結合現實社會的需求。而在具體的財務理論研究中,國內學者又面臨著投資問題與融資問題兩大研究課題。如何將財務理論嵌入中國特殊的經濟情景中,對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杜晶,伍中信.芻論企業財務控制權[J].財會月刊,2007(19):9-11.

[2]白華,余國杰.財務理論研究中的幾個認識誤區[J].當代財經,2004(09):113-116.

[3]金明慧.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8.

作者:李虹亮 單位:華北水利水電管理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