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探索
時間:2022-03-11 08:56:44
導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萌芽階段,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但卻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若在此階段沒有接受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其性格與思想極有可能發生偏差,對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向小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為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重要性
(一)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有利于減
少青少年犯罪的概率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形態也在發生著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使青少年有了更多獲得信息的渠道,也使我國青少年的犯罪率上升。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項重要的原因便是青少年的道德與法治觀念薄弱。所以要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思想上規制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創建更規范、更安全的校園環境。
(二)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學生實現自我保護的法律武器
當今,校園霸凌事件屢見不鮮,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體罰的行為也依然存在。我國兒童傷害案件也時有發生,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由于不懂、不敢,缺乏法律意識而未能進行維權。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是賦予小學生法律武器,小學生在受到校園霸凌、不公正對待時要會通過法律途徑自我保護、解決問題,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現狀
(一)從事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專業人才不足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主要是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一般是思想品德課程演化而來,是小學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認為此門課程作用不大,但教學任務必要完成,在授課時基本只是根據教材照本宣科,簡單講解一下便可。并且還存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職教學的情況。一些學校對于道德與法治這樣的副課不是很重視,對于引人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專業人才也同樣不夠重視,而這種情況造成了高等教育培養人才與就業方向出現了偏差。在新課程改革后,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對于政治教育、文化教育類型的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加,處于一種求賢若渴的狀態,但培養相關專業人才需要時間,相關專業人才的輸出出現了缺口。
(二)教材中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表現不足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所使用的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一般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小學教材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缺失,且系統性不足;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重復性,主要體現在教材內容有重疊,且順序較為雜亂;不同年級的教材,道德與法治內容分布不合理,連貫性不足,主要體現在不同年級之間教育內容過渡不明顯。
(三)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1.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不當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使其具有法律意識。小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以及高尚的品質,才能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但就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并不清晰,在課堂上多以填鴨式教學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未能做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難以消化理解,極易對學科失去興趣。2.教學評價過于簡單學生的評價機制是教學考核的標桿。道德與法治課覺教學時常會出現教師按照教材簡單講解后,學生自己安排時間進行背誦,可以應對考試便可的現象。這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依舊走著應試教育的老路,遠遠未能達到教與學的實質目標。
三、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策略
確定教學策略,應該從目前基本國情出發,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使教學效率得以提高。課堂教學既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改善教學方法,制定教學任務合理,又要與時代接軌,順應社會的變化,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學生在學習時能理解,在學習后能應用。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實現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轉變教學理念,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比起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新課程改革確立了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一直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學生因受到先天或后天多方面因素影響,基礎、理解能力等都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要掌握小學生的基本特性,了解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習的知識,掌握新的知識。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明確新時代的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學生的領路人,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索知識、獲取知識,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在做教學計劃時,首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能力,制定的教學內容要科學合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也為學生留有足夠的發揮空間,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領悟所學內容,使學生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思維更加開闊,達到培養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目的。
(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所學的理論知識相對而言是比較枯燥的,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阻礙。如果學生出現對于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缺乏興趣的情況,教師必須進行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與心理狀態,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習氛圍輕松愉悅。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運用探究學習、體驗學習、小組學習等多元化教學方式,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便于學生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以往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是以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這樣的評價機制十分片面,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也不是一張試卷或一場考試能準確判斷出來的。對于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評價,可以按階段來評定整個學期的課堂效果,根據整個學期學生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后認知變化來說明。對不同階段進行比較,再結合學生日常的表現、掌握知識的情況等多個方面,最終評定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全面而公正的評價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樂于主動學習知識,利于學生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五)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的教學設備也隨之進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微課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文字內容轉變為生動、具體的視聽教材,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趣味化。視覺與聽覺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主動接受所學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對小學生將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小學生打好道德基礎。
作者:鄭友才
- 上一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與健美操教學研究
- 下一篇:食品檢測技術問題及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