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道德建設思想來源探析

時間:2022-03-12 03:04:13

導語:家庭道德建設思想來源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道德建設思想來源探析

【摘要】文章認為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與中國傳統家訓是新時代中國家庭道德倫理建設的淵源。敘述了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與中國傳統家訓的內涵,分析比較了兩者的異同,探析如何整合中西理論資源,推進新時代家庭道德建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優秀成分;推進兩者融合創新。

【關鍵詞】家庭道德建設;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中國傳統家訓;思想來源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從古至今,我們一直強調“家國同構,天下大同”,家庭道德建設在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中國傳統家訓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道德倫理建設的淵源。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包括關于戀愛的道德要求、婚姻倫理、家庭倫理的觀點,中國傳統家訓以規范品行、節儉養德、奮發圖強、為國奉獻為主要內涵。兩者在產生的歷史背景、思維方法和價值目標上都有所差異。我們可以整合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和中國傳統家訓的觀點,在以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為指導的同時,弘揚中國優秀傳統家訓,推進馬克思主義倫理觀與中國傳統家訓的融合創新,以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道德構建和精神文明建設。

一、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與中國傳統家訓相關概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單位,東西方都非常重視家庭的構建,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和中國傳統家訓都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有著豐富的內涵。1、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的主要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男女之間因為愛情發展成為夫妻,因為愛情組合建立家庭。因此,愛情是家庭、婚姻建立的前提。對馬克思主義家庭觀中家庭倫理的認識,需從愛情、婚姻、家庭三個具體層面上進行分析。(1)關于戀愛的道德要求。馬恩認為,愛情是男女雙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愛慕,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一種高尚的情感。馬克思曾明確指出,“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引起對方的愛,如果你作為戀愛者通過你的生命表現沒有使你成為被愛的人,那么你的愛就是無力的,就是不幸”。這是馬克思對待愛情要真摯的思考。(2)關于婚姻倫理。馬克思首先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婚姻,他認為,這種婚姻是一種壓迫的婚姻,婦女處于被奴役、被支配的地位,這必然是人性的退化。其次,馬克思主張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恩格斯認為,只有把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和財產關系消滅掉,兩個人才能真正相愛而沒有其他動機。(3)關于家庭倫理。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成員都要擁有平等的地位,這種平等不僅是真實的,而且是普遍的。馬克思指出:“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資產階級革命打碎了封建父權制的束縛,但是,在夫妻關系中,雙方仍然是不平等的。無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消滅私有制”,消除一切壓迫人的活動,體現在家庭方面,就是要消滅女性不受重視、不被尊重、單純把女性看做是生育工具的陳腐觀念,切實把女性的地位提高到與男性同等的高度,從而實現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平等。2、中國傳統家訓主要內涵。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教育,曾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說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中國傳統家訓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規范品行。傳統家訓教育中,首要內容就是塑造人格,教育子孫,德才兼備,德在才先。《顏氏家訓》談到“生不可不惜,不可茍惜。涉險畏之途,干禍害之事,貪欲以傷生,讒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者哉”。傳統家訓中的德行教育,涉及到修身的各個方面,通過規范個人品行,幫助其成真人,做真事。(2)節儉養德。傳統家風中提倡節儉,使得節儉之風盛行。我國現在正在努力爭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節儉,仍不可忘。勤勞,家庭富裕。節儉,使家庭穩定。(3)奮發圖強。在個人成才道路中,先天聰穎固然是有利條件,但傷仲永的例子也說明,后天努力、奮發進取才是關鍵因素。《誡子書》中說,“人之進退,維問其志,取以必漸,勤則得多。”(4)為國奉獻。中國父母歷來重視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走上仕途,這既是每個讀書人向往的目標,也是打破寒門難出貴子魔咒最有效的途徑。中國教科書中從不缺乏愛國教育,使得中國讀書人也從不缺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族氣節。

二、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與中國傳統家訓比較

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和中國傳統家訓在歷史背景、思維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深層反映了不同時代中西兩種文化思想在家庭倫理層面的各自觀點。1、兩者產生的不同歷史背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西方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社會化生產為物質前提創立的。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由于資本主義生產力快速發展,整個社會結構日益形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無產階級需要有科學世界觀指導斗爭,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馬恩的目標是解放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體現了對人的關注,這是與實現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的根本目標相適應的。中國人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家訓是中華文化價值觀傳承的重要方面,其形成于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深受中國傳統儒家、道家、佛教文化以及民間習俗影響。傳統家訓內容豐富,傳承久遠,有的家庭甚至在自家嚴格的家規家訓的規范下,成為長久不衰、地位顯赫的家族。其核心始終是圍繞睦親治家、教子立身、處世之道三個方面展開的,是適應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中國古代社會的產物。2、兩者思維方法的區別。馬克思主義倫理觀始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堅持在實踐的基礎上看待問題,堅持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認為,道德總是與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密切相關。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認為,家庭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馬克思對家庭現象的分析始終被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加以考察,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是一種理性的、實踐的思維方法。中國傳統家訓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諸多方面,中國傳統家訓的形成大多是日常生活經驗的理性總結和經驗之談,也不乏個體道德行為留給后人的榜樣示范。中國傳統家訓主要通過小故事、格言等具有道德理想主義色彩和人文色彩的形式表現出來,極具形象性、哲理性、針對性,充滿東方智慧,更注重情感而非理性。

三、整合中西理論資源,推進新時代家庭道德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人們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家風和政風依然是社會的關注點。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優秀成分,推進兩者融合創新,建設良好和諧的家風政風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依然是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站在解放全人類的角度出發的。資產階級私有制使得家庭以利益為基礎,女性地位極低,而馬克思則認為正確的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家庭成員地位平等、相互尊重。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為我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提供了基本的指導原則,對新時代中國家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優秀成分。中國傳統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很多內容已經浸潤到民族血液之中。但其既有精華,也有糟粕。精華部分是新時代中國家庭道德建設的基礎,而其中蘊含的一些腐朽落后的舊時代內容則會影響當代家庭建設。為此,我們需要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家訓中熱愛國家、無私奉獻、奮發圖強等催人奮進的優秀成分,讓中華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3、推進兩者融合創新。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是家庭道德建設的理論基礎,而中國傳統家訓則是中國倫理的根,但其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要在以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為指導的前提下,也要繼承中國傳統家訓的精華部分,去除其糟粕,以推進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中國化,在實踐的基礎上將中國傳統家訓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的結合涉及到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文化心理等,在兩者融合中,我們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又要立足中國,反對和復古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踐中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倫理中國化根本精神。

【參考文獻】

[1].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陳旸.馬克思主義家庭觀及其當代價值[J].理論月刊,2013-08-10.

[4]黃芹.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視域下的中國傳統家訓文化評析[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1-28.

[5]趙昕蕊.傳統文化架構下的“家文化”及其當代價值——以馬克思家庭觀為視角[D].遼寧工業大學,2017-03-01.

作者:常麗霞 辛寶海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