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改革探究
時間:2022-05-18 11:24:35
導語: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高度發展,職業院校畢業生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的品質,能夠遵守職業道德,遵守社會規范的中職生,在職業市場上受到更大的歡迎。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職業院校在勞動的培養方面應該加強職業學生的職業技術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以及職業生思想道德以及職業道德的教育。在職業院校畢業生道德法治教育方面,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法制教育教師承擔重要責任。
關鍵詞:中職;道德;法律;教育
1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道德的養成需要對職業道德有基本的認知,要用對職業與企業的熱愛和情感以及對客戶的服務意意,只有在職業道德的基本認知下,在強烈的情感意志支配下,企業和職業的理想信念的支撐下,一個人才能將職業道德的遵守和職業行為結合成為自己個性品質的一部分。只有將職業道德品質和職業服務行為完全融入個人的一舉一動,成為自身個性品質的一部分,中職生才能成長為職業市場所需要的、擔負企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承擔社會責任的有用的人才。
2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改革路徑
該校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養成教育多年以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該文主要介紹該校中職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質養成教育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做出的貢獻和努力。2.1發揮校園文化教育功能,提升教師的榜樣作用。走入學校一點一滴都是教育,無論是課堂教學時生的互動,還是教學環境的創造,衛生打掃以及生活細節,學校的每一處布置和每一個舉動都蘊含著教育的內容。中職學校無論從建筑風格、校園文化建設還是校園活動的組織,以及中職學校的一切活動安排中,都要體現出教育功能,學校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教育活動的組織來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中職生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精神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要做好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以及好品質的養成教育,學校要從學生的行為舉止,做事習慣、課內課外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體現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體措施,而中職生思想政治課教師更要在學生面前做好自己應有的表率,中職生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認真備好教學內容,讓學生感覺到教師認真對待,認真對待知識、認真對待學生等高尚的品格,一個教師嚴謹治學的態度和扎實教學的工作態度,是對學生最好的表率。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做好中職生思想教育的引導,教師應該在課內以及課外與學生或他人互動時展示出中職教師應有的品質,包括在教學中以及課后與學生互動中對學生予以足夠的尊重,懂得欣賞和肯定他人,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教學者,也是思想的引領者,在中職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中職教師應該扮演其重要角色,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引領中職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教育的養成,以及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養成。2.2更新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效果。在中職生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實施中,要根據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制定具體的教學措施和教學方法。長期來在終止生只要道德與法治教育實踐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措施與當前中職生實際任職能力和認知水平存在著差異,也與當前中職生對于教育以及對于知識獲取的興趣點有著較大的距離。教師要根據當前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習慣,轉變教育教學方式,以當前中職生更加感興趣的方式對中職生實施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引領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以及職業道德,職業習慣等職業品質的養成中職生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中職生職業道德職業習慣的養成教育中,有一些內容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對中職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又讓中職生形成合作精神,團隊意識,要讓中職生具備創新意識,集體主義,熱愛企業,愛崗敬業,服務至上,奉獻社會。要讓職生明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認知。確保以上職業道德認知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教育內容的前提下,中職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故事,讓中職生從現實生活事例中總結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于社會發展和方便群眾的積極意義。讓中職生明白自己作為社會生活大家庭的一部分,自己對于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遵守,辨識給社會也是給自己帶來方便和自由,正是每一個社會成員作為職業從業者的一部分,做好自己的事情,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做好社會服務和群眾服務,才使得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2.3組織德育教育活動,引領中職生品德養成。學校要根據中職生學校所招收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每一個階段學生不同的認知習慣以及學生的興趣點,組織各式各樣的中職德育教育活動,近年來由于學生生源發生變動,中職生每年的招生情況不盡相同,每年招收的中職生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以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也不盡相同。而且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外界的了解遠遠高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現在的學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學校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以上所有情況,根據中職生自身的特點和中職生的興趣點安受中職生歡迎的、能夠起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德育教育活動。中職學校應該在學校活動安排中貫徹大德育教育思想,就是教育的任務不僅安排在德育教育教學的課堂中,而應該貫穿于學校所有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中,在教育教學和活動安排中,要貫徹一點一滴涉教育的教育思想。比如,在每天的早操活動中,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一個班級學生出勤情況以及級跑操的整齊情況予以檢查和評比,從中選出比較優秀的班級予以表揚和肯定,這一過程可以體現出一個班級學生教育中所體現出來的集體主義和榮譽感。另外在學校組織的學生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相同或者相近的教育實踐活動安排個不同的班級或者不同的分組,讓各班級和個分組通過班級內部和峰組內部的協調和合作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動員各組實時比賽和競賽,評比出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質量最優的分組和班級,予以表揚和肯定。在這過程中那些優勝的班級就需要學生之間的高度配合,以及需要他們過硬的職業技能,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集體主義與服務意識的團隊才能在這過程中勝出。經常性的組織類似活動,對于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以及服務意識,以及提高他們自身的職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品格和職業道德都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提升中職生的職業道德品質,學校需要在類似的活動上多下功夫,在活動安排以及在活動評價與考核中都要體現出學生職業道德精神教育和職業道德品質提升的目標,以經常性的大德育教育觀念和德育教育措施、德育教育活動來升中職生德育教育水平。2.4關注中職生生活教育,提升中職生人格養成。中職生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不僅要在思想道德教育課實施,要在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活動中實施和展開,也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生活點滴和生活習慣養進行終止生人格的養成。在思想政治課教育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重生活習慣,注重生活中個人行為品行和行為習慣,對于個人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養成的影響,中職生要有集體主義團隊精神,服務他人的意識,這不是一句空話,在平時的生活中與他人的相處中,以及遵守生活習慣等方面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比如,在中職生集體宿舍生活中,中職生能不能按保量的完成宿舍衛生打掃?中職生能不能根據自己的職責完成宿舍生活服務工作?在與同宿舍同學的相處中,能不能為他人著想?在宿舍集體生活中做到說話輕走路,請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再比如,在學校生活中,能不能在學校集會或者衛生打掃中以集體榮譽或者集體利益為重。在中職生校外實習活動中能不能服從學校的統一安排?能不能在實習單位總手實習單位的規定和實習單位的操作規程?能不能以實習單位的利益為重做好實習工作客戶服務工作。在實習工作中體現出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這些品質應該深入到中職生個人人格之中,但這些品質并不會憑空產生,需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和教育活動中加以引導和培養。教師要根據中職生職業教育的特點和中職生的接受能力,對中職生思想道德和人格養成在教育教學中加以引導和指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引導學生將思想道德養成和職業習慣的養成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教育學生講自己的向道德品質,榮譽入學習和生活,以及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變成自己個性品質的一部分,讓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成為中職生個人的自覺行為。通過將中職生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品質與生活行為習慣相結合,讓中職生成長成為能夠具備職業精神,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具備強烈的服務意識的新一代職業人才。
3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生已經成為并將長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中職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是未來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質量與速度決定因素之一。中職學校作為未來職業人才培養的基地,要做好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來提高中職生在實施職業服務過程中的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提高職業服務質量,因此在職業教育中,我們在重視技能教育的同時改善學校教育文化,從校園文化到教師行為,從課堂教學到活動組織,從職業服務到生活細節都要加強對中職生的德業道德和人格品質教育,爭取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有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羅文東著.新時期職業道德讀本[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
[2]紀明波主編.職工職業道德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
[3]蔡笑榮.中職學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19(11):163.
[4]閆六河.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4):58.
[5]張燕紅.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9(3):81-84
作者:奎寧 單位:永靖縣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培智學生德育教育實踐研究
- 下一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挑戰與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