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的師德構建創新

時間:2022-12-28 11:03:08

導語:新媒體的師德構建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的師德構建創新

本文作者:別震爍工作單位: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宣傳部

對先進典型的立體化報道

對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報道是師德建設的有效手段。《意見》要求,“大力褒獎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廣泛宣傳模范教師先進事跡,展現當代教師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新媒體拓展了先進典型報道的途徑和手段。從報道方式上,除了傳統的圖文并茂的方式,還增加了人物訪談、專題片等聲畫并茂的方式;從展示的方式看,除了傳統的報紙、宣傳欄,還可通過校園網和專題欄目擴大影響范圍。此外,網站具有強大的整合編輯功能,通過把不同媒介、不同重點的內容通過別具匠心的編輯,組合在一起,可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以對北京工商大學首位本土院士孫寶國的報道為例。2009年12月2日,中國工程院揭曉了院士增選結果,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教授成功當選。孫寶國作為北京工商大學培養的第一位院士,其當選是對學校的學術科研工作的一次重要肯定,也是學校發展歷程上的又一高峰。北京工商大學新聞中心通過充分的前期準備、及時的中期跟進,深入的后期挖掘,很好地展示了孫寶國院士數十年如一日甘于清貧、忘我工作的先進事跡,使廣大師生深受感動和鞭策。提早準備、打好基礎。在孫寶國參選院士階段,新聞中心就派出文字、攝影、攝像記者對孫寶國本人及其領導、導師、同事、學生等進行了多角度的采訪,取得了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為后面的各種報道積累了詳實的素材。反應迅速、內容豐富。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后,學校新聞網馬上以頭條加粗加紅的方式向廣大師生傳達了這一喜訊,同時配發準備好的長篇人物通訊《孫寶國:打破世界香料的經濟壟斷》、《寶劍峰從磨礪出——師生眼中的孫寶國教授》,以及校園電視臺制作的人物專題片《時代先鋒》,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孫寶國卓越的學術成就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制作“孫寶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專題,將相關圖文視頻內容即時整合到專題中。精心挑選10余家中央和北京市的主流新聞媒體(覆蓋報紙、電視臺、門戶網站)對孫寶國的先進事跡進行報道,擴大孫寶國在社會的影響力;三、及時跟進、持續給力。新聞中心對孫寶國當選后的一系列活動進行了跟蹤報道,如:受到市里領導接見、當選首都十大年度教育新聞人物、增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等,保證新聞網上持續有孫寶國的消息,使孫寶國這一典型形象深入人心,也在廣大師生中營造了向孫寶國學習的熱潮。

利用投票、論壇留言等互動方式提高教師對學校

工作的參與性互動性強、反饋及時是新媒體最大的特有優勢之一。活躍的互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受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的反饋可幫助傳播方根據受眾的感受不斷改進傳播的內容和方式,達到最佳傳播效果。以“建言獻策十二五”專題網頁為例。“十二五”規劃的制定決定著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一直是全校師生關注的焦點。“建言獻策十二五”專題網(/gh125)的開通,旨在使廣大師生全面了解規劃制定的最新動態,群策群力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專題網設有規劃論壇、規劃建議、規劃動態、規劃指南、規劃參考、規劃回顧六個欄目。與其他專題網頁相比,“建言獻策十二五”專題網特別強調與師生們的互動。在“建言獻策”留言板中,師生們可以寫下對學校規劃的建議和意見;在“規劃建議”欄目中,師生們的好點子將列出展示;在“規劃論壇”欄目中,網絡編輯會挑選出比較優秀的建議放置在這里,師生們可對這些建議進行在線評論。“建言獻策十二五”專題網推出后受到師生的極大關注,成為師生了解學校“十二五規劃”制定情況的最權威的信息來源。“建言獻策”留言板更是極大的激發了教師們參與學校工作的熱情,留言板每天都能收到留言10條以上。特別是許多在學校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對學校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感到自豪,對學校的美好未來充滿期待。師生踴躍的留言為學校發展藍圖的制定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這些建議最終由新聞中心整理成文轉交至“十二五規劃”制定部門,對規劃的制定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通過這種互動的方式,增加了大家對“十二五”規劃的知曉和理解,并在參與的過程中提升了廣大教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與學校共同發展奮進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四、通過微博等新媒體增加對年輕教職工的吸引力現代社會、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人們每天花在公共交通上的時間很多,以手機為代表的便攜終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隨著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普及,手機上網已成為當今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這一以“短平快”為最大特征的媒體方式迅速發展起來。微博是繼博客以后又一次席卷全球的信息交流平臺,并已成為交流傳遞信息最時尚、最前衛、最流行的方式之一。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組織成為微博的推崇者與使用者。為了拉近與社會的距離,搶占全新的信息傳播平臺,北京工商大學主動適應媒體技術發展的特點,積極探索運用新媒體方式開展宣傳工作,與新浪合作于2011年正式開通了北京工商大學官方微博,成為全國高校中最早開通官方微博的學校之一(微博網址http:///btbunews。)。為充分管理好、利用好這個新興的網絡平臺,北京工商大學新聞中心指定專人負責官方微博的日常維護和更新工作,結合新媒介的特點,以生動活潑、簡潔明快的形式隨時隨地學校新聞,力爭在第一時間將學校最有價值的資訊“推送”到社會面前。同時配合學校重大活動發起投票等活動,增強與粉絲的互動。由于手機的便攜性,學校的信息可以實現即時分享與廣泛快速傳播;由于強大的互動性,師生可以通過網絡和手機隨時留言、評論新聞,暢談感想。北京工商大學官方微博現有粉絲2萬余人,日均更新5條以上,內容包括:校園新聞、通知公告、工商人物、校園風景、勵志短句等,其權威準確的信息、活潑豐富的內容、圖文并茂的表達、及時迅速的更新受到粉絲的歡迎和喜愛,已經成為校園媒體中與新聞網并駕齊驅的重要力量。第三部分經驗總結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興起,為師德建設帶來了挑戰,但更多的是帶來了機遇。北京工商大學積極探索新媒體對為創新師德建設的促進和影響,充分發揮校園網、微博等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推動師德建設進一步貼近教師的實際和生活,提升師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強、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多媒體表達、便于編輯和存檔等獨特優勢。高校應充分重視新媒體的力量,主動學習使用新媒體的使用技能,不斷拓展新媒體的潛力,探索利用新媒體創新師德建設的方法,使新媒體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新渠道和空間。多媒體是指把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不同的媒介內容整合在一起,給受眾的視覺、聽覺的刺激,達到更加整體化的。強烈的印象。多媒體技術使得在一種媒體(如電腦)上實現了好幾種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集合在一次的效果,豐富了傳播內容,增強了傳播效果。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鼓勵教師多參與學校工作,提升主人翁意識。互動性強是新媒體最大的優勢之一,通過在線留言等方式,受眾可以簡單方便的表達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傳播方也可以根據這些反饋及時地調整傳播內容和方式,不斷優化傳播的效果。傳統的單向傳播擴展為雙向傳播。此外,這種互動有時候還可以成為受眾參與的一種途徑。受眾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一些實際的變革,這是一種開創式的革命,同時也是對受眾能動性的一種很大的促進。

力和影響力。微博是近幾年剛剛興起但發展迅猛的一種新的媒介方式。隨著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新的傳播方式會不斷的涌現出來。高校要保持與時俱進,關注媒體發展的動向,并積極利用新媒體不斷創新師德建設的方式和方法,是師德建設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發展進步,用最實用、最為教師喜聞樂見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