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09 03:31:13
導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德建設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提高教師崇德修身的自覺性。師德不僅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本身,更是教師把這些道德規范逐步內化,成為從事教育事業的自覺行動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這種自覺源于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忠誠,源于對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堅決貫徹執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具體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根本組織路線,更是教育工作者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刻領會、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高校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任務是要確保廣大黨員普遍受到一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在教育實踐活動的學習教育環節,通過教育實踐進一步明確了教師是學校辦學的重要依靠力量,學生是學校最直接服務的對象,辦好人民滿意的高校,一切為了師生,一切依靠師生。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思想上補了課,精神上補了“鈣”,提高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的掌握和運用水平,增強了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樹立崇高職業理想,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管理工作全過程,嚴守“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規范。
二、在查擺問題中增強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貼近性
以人為本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校教師發展訴求和價值愿望,落實教師主體地位,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找出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找準制約師德建設的因素,才能增強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貼近性。為了摸清師德建設狀況,結合教育實踐活動的查擺問題環節,學校于2014年6月通過開座談會、設立意見箱、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一次師德師風的深入調查。面向教師發放了400份教師問卷,共收到有效問卷303份。教師問卷包括“您對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道德評價如何”、“您認為我校教師師德的總體狀況如何”、“您認為在師風師德建設方面學校最應該改進的地方是什么”等23個問題。面向學生發放了550份教師問卷,共收到有效問卷500份。學生問卷包括“您對我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總體素質滿意嗎”、“您對當前的師德師風建設狀況最不滿意的方面是什么”、“在您的任課教師中,課堂上既管教、又管導,對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現象嚴格管理嗎”等21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受社會變革轉型時期所帶來的負面現象消極影響,少數教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識淡薄,教學敷衍,學風浮躁,言行失范等嚴重損害教師的社會形象和職業聲譽等普遍現象在我校同樣存在,有些問題還比較嚴重。例如,對于“在您的任課教師中,課堂上既管教、又管導,對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現象嚴格管理嗎”這個問題,有27.6%的學生回答“只有少數的老師管理了”。這說明育人意識淡薄問題在我校還比較嚴重。調查結果還顯示,影響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黨員干部的作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作風。例如,在師德建設問卷調查中,有老師這樣寫道:“上行下效,行動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再多的學習,也沒有領導行為的示范作用重要”。毋庸置疑,干部作風對學校師德建設起著重要的引導帶動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決定了師德師風建設的成敗。近年來高校師德素質的滑坡現象無疑與干部“四風”突出問題直接相關。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大任務就是集中解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同時,注重解決關系廣大師生、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師生、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效果取信于師生、群眾。在教育實踐活動征求意見環節,學校共征集到校領導班子意見579條,征集到班子成員意見574條,各總支、直屬支部共征集到總支班子和直屬支部班子意見4000多條,征集到學校黨員中層個人意見1500多條。把這些意見與《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進行對照分析,發現大多數意見都與師德師風建設相關聯。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干部聚焦“四風”查擺問題,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來了一次徹底的大排查、大剖析,找到了差距,找準了“病因”,撰寫了對照檢查材料。這不僅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整改落實奠定了基礎,也找到了制約師德建設的病根、病因,增強了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貼近性。
三、在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中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1.落實“兩方案”,構建師德建設可靠的示范引領隊伍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位干部就是一根標桿。據報道,目前全國各高校的黨員教師占教師比例一般都在50%左右。北京高校黨員教師占55%左右,教授中黨員比例超過60%;廣西高校黨員教師占52.2%;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直接上講臺的黨員教師占69.7%。不論是從數量上來看,還是從實際效能上看,抓好黨員教師特別是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師德建設就有了一支強大的示范引領隊伍。“注重領導帶頭、層層示范”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原則,也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原則。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學校領導班子對照“三嚴三實”標準,梳理、歸類,提煉了在“四風”方面存在13個突出問題,明確了班子整改任務22項、班子成員個人整改任務共計126項;全校10個總支及7個直屬支部整改任務共計230項。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方案》和《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整治方案》。學校各級黨組織都建立了各自的《活動整改臺帳》,明確了整改責任人、牽頭部門和整改時限,明確整改路線圖和時間節點,并定期檢查整改進度和落實情況,到2014年年底全部按計劃整改到位,并取得了較好成效。例如,為落實“深入基層,密切聯系師生群眾”這一整改任務,學校制定(修訂)實施了校院兩級領導值班制度、校領導聽課制度、校領導聯系院部制度、黨員干部聯系學生寢室制度、黨員干部聯系孤殘學生制度、校領導聯系專家制度、黨員干部聯系黨外人士制度7項制度。在學校總值班制度中,校領導8天一輪回,8點前到校、21點30才離校,在食堂吃飯,深入到教室、學生宿舍,深入到各部門、各崗位巡查。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系列整改任務的落實,在改進干部作風的同時,也帶動了學校的師德師風建設。
2.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構建師德建設可靠的組織保障
學校黨組織不僅承擔著黨員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擔負著全體教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師德建設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工作,把師德建設納入學校工作全局,納入學校黨建工作全局,納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積極構建了以教工黨支部為主、教代會和群團組織為輔的師德建設組織保障體系,構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師德考核和評價機制。圍繞提高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學校黨委在支部建設的目標定位上,根據教師隊伍結構和教學、科研組織形式,把教師黨支部建成引領事業發展、凝聚黨員、服務師生的平臺;在支委班子的建設上,探索教工支部書記與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交叉任職或黨政一肩挑的選任機制,把“政治好、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黨員教師選拔到支部領導班子中來,充分發揮教工黨支部在團結廣大優秀教師、服務教職員工、凝聚優良師德學風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堅持“支部建在教研室”原則,調整優化教工黨支部設置,擴大師德建設工作覆蓋面。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黨委發現有的支部規模偏大,不利于開展支部活動,個別支部還存在軟弱渙散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黨支部建設,將學校二級學院的10個教工支部,調整擴充為30個教工支部。凡專任教師中有7位黨員以上的教學教研室(系)都單獨設置了黨支部。新當選的30位教工支部書記中擁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有12人,一批教學科研骨干黨員教師進入到支委班子中來。二是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完善了基層黨組織考核評價機制,把落實“”制度作為考核評價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內容。三是抓好黨建工作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黨支部書記教育培訓機制,努力打造一支黨務強、業務強的“雙強”型黨支部書記隊伍。四是保障基層黨建工作經費投入。學校黨建經費預算由2013年55萬元增加至2014年80萬元,增幅達45.5%,充分滿足黨建工作、黨建活動的經費需求。
3.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構建師德建設激勵機制
教師既是師德建設的主體,又是師德建設的客體。堅持以教師為本的師德建設原則,著力為教師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關心、愛護教師,使教師對師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積極認同,充分發揮教師在師德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自覺把加強師德師風修養內化為教師自覺自愿的內在需要。教育系統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二大任務就是“著力解決關系師生、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學校集中解決了10件教師反映強烈的突出實際問題。例如,建設了一站式網絡服務平臺、改善圖書館學習條件、改善輔導員公寓值班條件、提高教職工體檢標準、解決了33名教職工子女入園入學困難、提高教職工收入、改善教職工住房條件等問題。這一系列實際問題的解決,全面激發了教師的主體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了教師傳承優良師德的主動性。
4.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師德建設可靠的制度保障
學校充分利用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效方法和載體推進師德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在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階段,按照學校《教育實踐活動制度建設計劃》共制定或修訂完善了82個務實管用的制度文件。針對“四風”的表現形式,以及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日常生活作風進行全面規范,進一步形成有制可依、立制必行、違制追究的工作格局,使制度真正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硬約束,從源頭上遏制不正之風,從根本上治愈作風頑疾,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同時也建立健全了師德建設可靠的制度保障。這82項制度建設成果中與師德建設直接相關的有13項,包含了師德建設的方方面面。例如,2014年12月出臺的《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若干規定(試行)》,明確了師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師德規范與基本要求、獎勵辦法、懲罰辦法等七個方面的內容,是學校師德建設的指導性制度。學校高度重視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務和相關措施,強化了對青年教師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以老帶新”制度實施暫行管理辦法》、《班導師管理暫行辦法》、《科研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教學差錯與教學事故的認定及處理辦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等制度的制定修訂,完善了師德教育、考評、監督和獎懲制度。師德建設是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建立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院系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科學高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必將從根本上遏制和杜絕師德失范現象的發生,切實提高師德建設水平,全面提升教師師德素養。
作者:王開生 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論文
- 下一篇:高職歷史教育實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