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下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09 03:33:27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下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包括學生、教師和其他教職工,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托、相互影響。從高校的根本任務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整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養和奉獻精神。一個品德高尚、作風優秀的教師,他的一言一行將成為學生優良品德形成的表率和楷模。反之,如果教師失德,學生在思想品德、作風養成過程中就會被誤導。因此,師德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師德現狀及原因分析
1.師德現狀。據有關調查,當前高校教師的主流是好的,整體素質較高,職業道德素質較好。絕大多數教師關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能認識到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出不少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建議措施,能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是,部分教師出現了職業道德滑坡、價值取向偏差等問題。這說明部分高校教師愛崗敬業精神不夠,職業忠誠度不高。有的急功近利,過于看重經濟利益;有的對校、院組織的政治理論學習不關心、不約束個人作風;等等。
2.原因分析。
(1)部分高校教師在市場經濟浪潮中迷失了方向。部分高校教師把追逐經濟利益、謀取個人私利當成了主要追求,不安心本職工作,在職稱評定和學術研究中弄虛作假,價值取向發生偏差。據有關調查,高校中謀取私利、學術造假和工作敷衍三類現象最為嚴重。
(2)教師的引入和評價機制設計失當。高校自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以來,采用以聘用制為基礎的用人制度,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忽視了對“師德”的考核。加之“師德”是思想道德范疇的內容之一,很難量化,實際上,師德在教師的引入和評價體系中長期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
(3)忽視了教師作為自然人的需求。據有關調查,對職業熱愛度較低的教師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待遇低;二是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大;三是發展空間小。因此,強調高校師德建設,決不能忽視教師的物質需要和個人發展的要求。傳統的師德建設過于強調奉獻和犧牲精神,對教師作為自然人的需求缺乏足夠的人文關懷。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促進師德建設的途徑
1.加強理論學習,強化高校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日常工作中注重教師的理論學習,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理論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教師頭腦。幫助他們進一步牢固確立科學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和道德觀,樹立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遠大理想,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信念。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把個人的職業理想、奮斗目標融入到學校和個人的發展中,融入到實際的教書育人環節中。
2.加強師德師風培訓。要系統規劃師德師風培訓,分步驟、多形式、多層次組織實施。把青年教師作為重點培訓對象。培訓既要有專業知識、講課技能和創新技巧,也要有思想政治、職業道德等內容,使他們具備從事教師職業基本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素養。另外,還可開展經驗交流、講課比賽、教學科研成果展等主題實踐活動,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培養他們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3.關注教師作為自然人的需求。一是在物質生活上關心和愛護教師。切實關注教師的職稱評審、職務晉升、工資晉級、業務進修,改善工作條件,使他們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去。二是在政治生活上關心和愛護教師。積極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采取教師列席校長辦公會、涉及教師切身利益事項征求教代會意見、學校的管理和重大問題征求教師意見等多種形式,激發教師的主人翁精神,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作者:楊志明 單位:天津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高職歷史教育實效性研究
- 下一篇:鐵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