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背景下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

時間:2022-12-14 11:23:17

導語:職業倦怠背景下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倦怠背景下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

1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必須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高等職業教育,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類型。然而現在,隨著中國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隨之而來的是,職業院校的教師因職業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變化產生的挫折感和沉重的心理壓力。相反高職院校高校教師擔負著為祖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教師的師德直接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研究過程中發現高職院校教師存在一定的職業倦怠現象,對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建設是重要的挑戰。個人成就感偏低成為現在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個突出特點,從研究結果看,31~40歲的教師、從教6~10年的教師照理說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骨干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而這部分年輕教師也正是黨性教育相對薄弱的人群,調查結果體現出這部分教師是職業倦怠最嚴重的一部分。所以,這些必須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2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2.1師德建設要求

2011年12月30日由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強調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中要求高校教師要明確“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要做到個人能夠愛國守法,敬業愛生;工作中堅持育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弘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協同創新;學術上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樹立優良學風教風;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技能、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渠道是由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高職院校的學生責任意義更加重大,直接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第一線技能型人才的素質。

2.2師德建設現狀

研究表明,影響教師師德建設的主觀表現方面是存在職業倦怠,社會和學校的壓力成為教師職業倦怠的較大影響因素,除了通過改善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同感、提高學院領導的管理水平,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養也尤為重要。師德建設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中發現教師職業倦怠主要包括內部與外部因素,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壓力,但社會的發展不會受控于個人,雖然社會的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但是面對壓力,我們可以調整自我狀態,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擺脫職業倦怠的狀態。臺灣著名心理學家何永河教授有著B=P/E的觀點。即,癥狀出現率=內外壓力總和/自我強度,由此得出個體對內外壓力的承受能力。顯然,心理健康程度和自我強度是成正相關的,與內外壓力則為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程度主要取決于教師對內外壓力的抗壓能力。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想依靠減輕壓力來達到降低職業倦怠的話是收效甚微的,最關鍵的是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完善,來達到自我強度的增強效果,提高適應挫折的能力。人們心目中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授業解惑被越來越多的知識獲取形式所代替,這種對于知識的背叛動搖了教師在社會大眾之間的威信,導致了當前我國社會教師全體普遍的自卑情緒、不認同感。教師全體的職業行為與我們國家目前的教育改革制度貌合神離,在精神層面難以達成一致。

(1)價值觀趨于功利化。我們也不應該忽視當前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學校教師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變得消極待業,自私自利,失去了無私盡責的精神追求。學校中的各種日常事務,比如科研成果和人才,采用機械量化的方式。在管理上,追求數據,追求表面文章好看,甚至忽視質量,把職稱等評價機制直接和項目的數量、論文的數量掛鉤,導致了學校內部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嚴重失穩。

(2)教書育人意識淡薄。知識的傳授是教師的天職,然而僅僅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關心學生的精神世界,關心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教書育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然而部分學校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不關心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質,只是關心自己教授的知識是不是被學生記住了。對于有思想問題和精神困惑的學生,總是把他們推給學校領導、輔導員或者學生的家長。

(3)集體合作精神的缺乏。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教師缺乏合作意識,對于教師之間如何合理競爭,如何有效合作的認識不夠。在功利思想的影響下,部分學校教師往往會采用不正當的競爭方式,文人相輕,不尊重同事??偸钦J為教學過程中自己的貢獻最大,沒有看到同事和同伴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過高的評價自己,過低的評價別人。

3關于師德建設措施的建議

在2014年“9.10”教師節前期,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的座談會上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的講話為高校弘揚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樹立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3.1正確看待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

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2014年7月教育部的《2014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一共2246所,其中高職(???院校所占比例高達59.4%,有1334所,高職教育可以算得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半壁江山了。然而高等職業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不容小覷,他們的社會認可度還要評價都相對比較低,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高等職業教育已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我國現在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力量。建立起一支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高等職業院校合格的師資隊伍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這就要求必須具備良好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并熟知高等職業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廣大教育工作者們要認識到,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責任重大,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教師,責任顯得更為重大。

3.2建立職業道德規劃

如果教師沒有一個內在的約束機制,所有的外在的監督效果也顯得毫無用處。所以,教師的行為需要有一個“自監督”的機制存在,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作為一個職業群體,這種道德也會以職業良心和信念的形式形成一種自監督機制。這種內在心理機制力量一方面來自于是教師的良心,另一方面來自于教師與生俱來的責任感。經過長期以來的實踐表明,強化教師的良心和責任感的重要手段是規范高職院校教師的思想行為。在強大的內在力量的推動以及在社會輿論的鼓舞和鞭策下,必然會發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3.3職業倦怠的正確認識

教師首先應對于職業倦怠予以正確的認識。第一,應認識到職業倦怠是一種應該嚴厲杜絕的習慣,是發生在教師身上的一種不良的“病癥”,會導致教育、教學水平低劣甚至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堅決不可以放任其發展。第二,職業倦怠在教師行業中發生率高,持續時間長。因此,教師必須認清職業倦怠,只有認識了解了,教師才可以對癥下藥,通過科學的方法,以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措施去預防和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有學會識別自身職業倦怠的癥狀,并在危害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們就能很快地恢復平衡,而不需要一個很長的恢復時期??傊?,教師道德建設能夠激勵教師忠誠于國家和黨,促使教師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教學工作進行的同時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就我國來說,現在是社會轉型期的關鍵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在當前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基礎上,高職院校教師師德高尚與否對大學生乃至對整個中華民族都有著直接影響,所以,高職院校更應重視師德建設。

作者:蘇紅艷 甘本鑫 單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