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分析

時間:2022-11-15 07:28:48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分析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利用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發展機遇,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教師良好形象,加大宣傳力度,堅守師德底線,有力推動師德師風建設長效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青年教師;師德師風;途徑

高校青年教師是一支年輕又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由于在年齡上與在校大學生比較相近,很容易和他們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在校大學生在做人做事、與人溝通、三觀養成等方面常常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所以,進一步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對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自身責任意識不強,教學方式單一。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部分青年教師為了能夠在城市里扎根生存,把在高校任教作為一種謀生技能,并沒有從內心深處真正意識到自身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對教學工作缺乏熱情,對周圍的學生缺乏責任和耐心。終日關心的是自身的收入是否與付出相匹配,草率應付完成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一味地單向輸出,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滑,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針對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更無從談起。(二)師德師風意識淡薄,配套制度缺乏。新時代背景下社會面貌日新月異,這種大環境之下高校青年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的職業素養是積極向上的,任勞任怨,忠于職守、夙興夜寐。但不可否認其中部分青年教師對自身的身份認同出現了模糊認識,認為作為教師,自己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專業技能知識,忽略了課堂之外思想的交流和內心的互動,更沒有在做人做事、社交溝通、思想品德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引,師德師風意識明顯弱化。“如個別教師教書育人意識淡薄,缺乏足夠的愛心,學風浮躁,治學不嚴謹,尤其是急功近利。”[1]在師德師風建設相關配套制度方面,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少之又少,對這一群體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制約和評價標準,直接影響到青年教師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的自身提升。(三)疲于應付身邊瑣事,精力分配失衡。教師的任務是傳道受業解惑。剛參加工作的高校青年教師年齡都在30歲上下,這個時期大部分都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社會關系剛剛起步,需要不斷維系打理的階段,還有職務職稱提升的壓力,導致精力分配不夠均衡,在紛繁雜亂的事務中淡化了高校教師自身的主責主業。表現在重科研輕教學,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不注重教學效果,缺乏奉獻精神。由于未能統籌利用好有效的時間精力,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沒有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未能擔起傳播知識和以德育人的神圣職責。

二、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體現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受益者就是學生本身,教師的舉止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師這一群體,從年齡上與學生相差不多,更能與學生打成一片。除了學習文化知識外,學生從老師身上學到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身教勝于言教,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傳幫帶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教師牢記使命擔當。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綜合素質的使命擔當。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督促教師,尤其是能夠促使高校青年教師發揚無私奉獻、兢兢業業、為人師表、愛生、愛校、榮校的職業習慣。面對本職工作,發自內心深處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鞭策教師對自身要高標準高要求,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強化擔當,不辱使命,指引學生不斷進步,一步步走向成功。(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學校持續健康發展。一個學校辦學成功與否,最根本的因素取決于教師這個群體,青年教師又是這一群體中最活躍的一部分。教師的思想素質、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直接影響到一所學校是否能夠持續健康向好發展。作為關鍵因素,高校青年教師的師風、教風,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學風、校風。在師德師風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制”是勢在必行的重要舉措,學校要堅持把強化思想政治素質工作放在第一位,嚴格做好政治審查和考核工作,把好第一道關口。把師德師風建設要求及黨風廉政建設內容納入新進教師培訓的必學內容,有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積極推進學校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1)加強理論學習,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理論學習方面,開設圍繞師德師風的專題學習、研討、座談會,要進一步專題學習《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系列政策法規,不斷提高廣大教師思想政治素質,不斷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2]為培養有素質有能力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2)樹立良好形象,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做出表率。2018年9月,“黨中央召開改革開放以來第五次、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講話站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深刻闡明了教育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戰略地位,集中闡述了‘九個堅持’,科學回答了教育根本性問題,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3]在“九個堅持”中,把師德師風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指明了方向。高校要認真組織貫徹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師德師風系列文件精神。作為青年教師,正值青春年華,風華正茂,更應該在師德師風方面對自己提出高標準、高要求,做出為師表率,給學生帶去更多的正能量。(3)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師德建設的輿論引導。高校要將師德師風宣傳工作納入年度宣傳工作重點,從學生、教師、家長、社會等不同角度,樹立優秀教師典型,通過加強正面宣傳和示范引領,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充分利用教師節等節慶日、紀念日,用好校園網、微信、微博、校園廣播、宣傳展板以及LED電子顯示屏等多種媒體形式,結合學科專業特色,創新宣傳手段,靈活宣傳內容,突出宣傳重點,集中宣傳學校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努力營造崇尚師德、爭創典范的良好輿論環境。重點關注師德師風建設的校園輿論、社會輿論,同時做好輿論監督和引導工作。(4)守牢師德底線,健全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及系列文件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師德師風制度文件,強化督促制度落實,有效發揮制度的規范效能。嚴格落實高校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通過制度的剛性約束,有效維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對師德失范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要從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困難出發,幫助青年教師解決住房、收入、子女入托入學等實際困難問題,關注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讓青年教師從生活上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關愛。”[4]進一步增強青年教師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消除后顧之憂,讓青年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本職工作中來,促使師德師風建設健康發展。新時代背景下,要積極推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結合高校工作實際針對當前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在高校營造濃厚的師德師風建設活動氛圍,建設一支新時代奮發有為的高素質青年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馮云舫.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路徑選擇[J].河北學刊,2012(7):243.

[2]謝天成.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路徑[J].教育觀察,2019,8(1):38-40+70.

[3]陳寶生.落實落實再落實——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9-01-31(001).

[4]杜新安,呂耀林,李楊,王俊峰.新時代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46-48.

作者:李連杰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