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挑戰與優化策略

時間:2022-05-18 11:26:50

導語: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挑戰與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挑戰與優化策略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師德師風成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整體呈現良好態勢,但仍面臨組織協同、制度實施、評價考核和主體認同等方面的現實挑戰。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要從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管理格局、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激發立德樹人主體意識、健全評價考核體系等方面,全面提升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關鍵詞] 師德師風; 立德樹人 ;高校教師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狀況直接關系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和教師職業發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亟待優化與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工程,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必須把落實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全面提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水平。

一、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

師德與師風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的概念。所謂“師德”,就是一個人作為教師所應持有的個人品行和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時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1]目前學術界主要從教師職業道德、教師道德、教師專業道德或教師專業倫理角度對師德概念進行概述,不同視角下師德的具體內涵也不盡相同。但綜合來看,師德是超越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公民道德之上的獨立概念,是三者的綜合體。所謂“師風”,可視為教師作風的簡稱,從教師個體來看,是指一名教師所具備和持有的風格與風度;而從教師行業來看,是指教師這個行業整體所形成和保持的風尚與風氣,因此,有學者認為,可以把師風“理解為教師行為風格,就是教師的行業風氣,就是教師的行為準則與風尚”。[2]從二者的關系來看,一方面,師德師風既有個體與集體的范疇差異,也有內在與外在的指向區別,“師德指向的是教師內在的精神品質,側重反映教師個體的品德修養;師風指向的是教師外在的行為風尚,側重于反映教師群體的行為習慣”。[3]另一方面,整體的師風是由眾多教師個體的師德形成的,師德是形成良好師風的基礎;同時,良好的師風又會對師德形成正向影響,讓眾多作為個體的教師遵守和維護教師行業風氣。所以說,師德與師風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概念體系。堅持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推動黨的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要求?!皫煹聨燂L關乎黨的教育事業的發展,關乎教書育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落實,更關系到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師德師風不正勢必會損害教師隊伍的形象和聲譽,給教育事業帶來不良影響?!盵4]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高度,把師德師風放到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這是新時代黨的教育事業發展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新期盼和新要求。堅持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綜觀古今中外,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歷來被譽為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之一。教師職業的偉大與神圣,除了知識傳授,更多地體現在高尚的師德師風上。指出:“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5]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將客觀的道德法則轉化為自身的道德理想、道德修養和道德行為,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我們倡導的大德、公德、私德在全社會形成風尚,并得到傳承。堅持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有1600多萬專任教師,這個龐大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敬重學問、為人師表,關愛學生、嚴于律己,為黨、國家和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尊敬和愛戴。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有極個別教師放松自我要求,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識淡薄,不能認真履職盡責,甚至出現嚴重違反師德行為,損害教師隊伍整體形象,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必須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對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零容忍”。

二、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面臨的現實挑戰

進一步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對落實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傮w而言,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整體狀況良好,但也面臨著一些現實挑戰。1.協同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強調:“高校是師德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師德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高校要明確師德建設的牽頭部門。”2019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指出:“高校要強化黨委教師工作部建設,明確將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其主要職責?!苯陙恚咝7e極落實相關文件要求,相繼成立了黨委教師工作部,一些高校將黨委教師工作部獨立設置,進一步加強了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傮w來看,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一定程度上得到落實與推進,但還存在多頭管理、歸屬不清的問題。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對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重視程度還不夠,認為師德師風建設是見效慢的“軟”指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刻指出,有的地方對教育和教師工作重視不夠,在教育事業發展中重硬件輕軟件、重外延輕內涵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亟須加大。當前,師德師風建設職責劃分還不夠清晰,溝通機制還不夠有效,協同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2.主體責任意識有待進一步激發?!蛾P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強調,要“充分激發高校教師加強師德建設的自覺性。廣大高校教師要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自覺捍衛職業尊嚴,珍惜教師聲譽,在細微處見師德,在日常生活中守師德,養成師德自律習慣,提升師德境界”。總體來看,絕大多數高校教師能意識到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自覺踐行“四有”好老師標準。也有少數教師在處理“教書”與“育人”的關系上并不盡如人意,育人意識有待加強。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增強教師提升師德師風修養的主體性和自覺性。3.制度規范有待轉化為治理效能。良好的制度設計應體現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辯證統一。提升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水平,需要清晰明確、實施力強的制度來規范教師行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在師德師風制度建設方面下足功夫,先后出臺了系列文件。在當前師德師風建設實踐中,一些高校停留在“以文件落實文件”的階段,師德制度實施力度還不夠,實施細則也不完備。個別高校沒有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師德師風建設實施細則,多數高校制定的師德師風文件內容相對籠統、抽象,定性的多、定量的少,主觀評價多、客觀評價少,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強。[6]制度是治理的前提,高校需要進一步制訂好、實施好、執行好師德師風實施細則,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師德師風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4.評價考核成效有待進一步凸顯。科學合理的評價對于提高師德水平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都突出強調了健全師德考核和師德激勵的重要作用。現實來看,高校缺少對教師師德師風完備的考核評價機制,師德師風激勵方式更多以“精神褒獎”為主,部分教師因此覺得榮譽感不強,獲得感不夠。如何更好發揮師德師風考核和激勵的杠桿作用,促進高校教師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任重道遠。當前,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實際成效需要綜合考量隱性指標和顯性指標,接續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此外,師德師風評價考核結果的運用也有待進一步強化。

三、新時代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策略與路徑

社會環境不斷發展變化,師德師風問題也不斷呈現新樣態。新時代背景下,探索師德師風建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高校要以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為引領,遵循教育規律、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和師德師風建設規律,落實“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第一標準”的基本要求,探索推進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優化策略。1.堅持點面結合,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管理格局。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既要依托黨委教師工作部的“攻堅作戰”,又要取得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同配合”。只有堅持“點”與“面”結合,既有黨委教師工作部的主體性職責,又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職責,才能形成上下聯動、卓有成效的師德師風建設管理體制。一方面,高校師德師風工作要依托黨委教師工作部進行專項實施。明確黨委教師工作部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牽頭主導地位,通過成立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委員會和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形成學校黨政領導親自謀劃、黨委教師工作部牽頭主導、相關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應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中承擔相應的職責。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需要從“單一作戰”轉向“協同應對”,黨委教師工作部牽頭搭建教師師德師風協同推進平臺,使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與學生、黨建、人事、教學、科研等工作協同,與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青年聯合會等不同組織聯合,共同開展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師德師風實踐活動,使教職工、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師德師風建設。2.堅持剛柔并濟,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既要發揮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又要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一方面,要發揮師德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完善師德師風制度建設。出臺適合校情的師德師風建設實施細則,制定細化的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將師德師風建設落細、落小、落實;制定師德師風教育培訓制度,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強化法治和紀律教育,把師德師風教育培訓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崗中教育、崗后輪訓全過程,貫穿教師職業生涯始終。另一方面,要發揮師德模范的“柔”性示范效果,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注重教師個體的差異性,提高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精準性和針對性,發揮高校師德模范的示范引領和直抵人心的效果。高校要挖掘教師身邊的優秀典型,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樣在身邊、人人可學可做”的局面。通過真人真事詮釋師德內涵,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有機融入高校教師的實際生活,增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感染力和針對性,使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接地氣”,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3.堅持內外融合,激發教師立德樹人主體意識。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既要發揮高校教師的主體意識,激發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內生動力,又要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環境。一方面,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要重視教師自身對師德內涵的理解和把握,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教師內在的自省意識,不斷錘煉師德師風修養,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堅持課堂育德,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將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從堅定政治方向、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潛心教書育人、關心愛護學生、堅持言行雅正、遵守學術規范、秉持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積極奉獻社會等方面,全方位恪守師德底線,遵守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堅持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引導高校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自覺加強師德師風修養,將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踐行師德師風具體規范和基本要求,強化責任擔當,厚植教育情懷,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另一方面,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需要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尊師重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注重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完善相關教育法律法規,維護教師依法執教的職業權利,激發高校教師工作熱情。注重解決教師實際問題,在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過程中,既要講明“大道理”,也要辦好“困難事”,為教師提供安心靜心舒心的從教環境。4.堅持評用貫通,健全師德師風建設評價體系。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既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又要注重師德師風考核評價結果的運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能只關注高校教師師德師風的評價,而忽視評價考核結果的運用。一方面,要建立長期、動態、綜合的師德師風評價體系,完善師德師風評價考核和激勵舉措,客觀真實地評價師德師風表現,提高師德師風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準確把握師德師風評價主體、方法與依據,在評價主體上,構建以教師、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等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主體;在評價方法上,將定性評價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顯性指標和隱性指標結合起來;在評價依據上,將教育行為的內在動機與外在效果統一起來。[7]另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師德師風考核評價的結果,發揮師德師風考核對教師行為的約束和提醒作用。堅持高位引領與底線要求結合、嚴管與厚愛并重,強化師德考核結果的運用,嚴格違規懲處,明確師德“一票否決制”,有效治理師德領域的突出問題。

參考文獻:

[1]檀傳寶.走向新師德——師德現狀與教師專業道德建設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1.

[2][3]周杰.從文化視角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12(8).

[4]韓松航.樹立良好師德師風[N].中國教育報,2019-01-10.

[5]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0.

[6]王凌超.中美高校師德制度建設的歷程與特點比較[J].教師教育論壇,2019(5).

[7]糜海波.辯證把握師德評價中的幾個關鍵要素[J].思想理論教育,2018(3).

作者:王繼紅 匡淑平 單位:上海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