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派教育下師德提升的思考和實踐

時間:2022-10-22 03:09:11

導語:蘇派教育下師德提升的思考和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蘇派教育下師德提升的思考和實踐

[摘要]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為了大力加強師德教育,讓師德教育之樹在蘇派教育的土壤里生根發芽,宜興市城北小學以“鑄師德、煉師能”為主題,以“追求職業的幸福感”為目標,以文化人,養心正行,大力弘揚師德教育,傳遞教育的正能量。

[關鍵詞]師德規范;師愛傳播;師心溫暖;師風弘揚

一、師德規范———引導和約束同驅

學有規范,行有準則。為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宜興市城北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將師德規范建設系列化、制度化。第一,實行師德師風建設目標責任制。我校實行年級組管理制度,出臺年級組師德建設規范和教師個人師德規范,將師德師風建設責任落實到每個年級組、每一位教師,具體事務均由專人負責。第二,實施師德師風互助制。我校挑選師德好、業務強、修養高的教師與個別經驗不足的教師或新教師結成對子,一對一幫教,點對點指導。第三,實施師德師風學習制。我校利用領導班子會、黨員大會、教職工大會和教師例會,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并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知識,讓每一位教職工明白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努力做好什么,不能做什么。第四,實施師德師風督促制。全體教職工相互監督、學生監督,設立“師德師風投訴箱”,開展家長、學生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校行政的活動,多方聽取意見和建議。第五,實施師德師風考評制。我校堅持做好每日巡查,做好每月和每學期的師德考核工作。第六,實施師德師風獎懲制。我校每學期評選表彰師德師風優秀教師,報告典型事跡,做好宣傳,擴大影響,如評選“教書育人標兵”“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感動學校年度人物”等。通過規范引導和約束雙向驅動,我校將這些規范、準則逐步內化為教師的言行,形成正氣上揚、人心向上的良好氛圍。

二、師愛傳播———愛心與責任同行

愛是教育的基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責任是前行的保證,沒有責任教育就不會走得更遠。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校以名師為范,開展“責任教育”“學生成長導師制”“學校教育進家庭”“微笑教育”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引導教師在愛的行動中消除顧慮和偏見,將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內化為行為習慣。例如,三年級組的李老師的班上有一名外地學生,其家長因為臨時有事要回老家,該生的安置成了棘手的問題。李老師知道后,主動跟家長說:“學生我來幫你照顧,吃住在我家,你們放心回去吧。”她一邊照顧即將參加高考的兒子,一邊照顧該生,沒有絲毫抱怨,有的是對學生的關愛,是為人師的那份責任。我校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師愛如一顆種子,播撒在美麗的校園,植根在教師的心田,教師的觀念正在慢慢轉變,認識正在逐漸提升,他們用樸素的語言、真摯的行為,詮釋著教育者的愛心與責任。

三、師心溫暖———賞識和關懷同在

(一)家長座談,讓教師安心。如何讓青年教師克服浮躁心理,更安心、更專心于教育,是我校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發現,學校的賞識、家庭的鼓勵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起雙向合力的作用。因此,我校定期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邀請青年教師的家長來校,在和諧寬松、自由交流的氛圍中,學校領導、教師的家長、青年教師討論熱烈,學校領導向青年教師的家長介紹學校的發展情況,并充分肯定了其子女在學校的積極表現及做出的成績,青年教師敞開心扉,談志向、訴困惑、抒情懷,青年教師的家長為教師積極的表現而感到欣慰。(二)墨香獎勵,給教師信心。績效工資體現了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我校理事會設立了“墨香教育獎勵基金”,有效補充績效工資。每年歲末年終,我校會隆重召開“墨香獎勵”表彰大會,對學校一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全校教師投身教改、奮力拼搏、教書育人的精神風貌給予高度贊揚,一批在學校發展、個人成長、輔導學生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教師脫穎而出,光榮地走上領獎臺。在這個領獎臺上,教師得到的不僅僅是一份獎金,更是一份肯定、一份榮耀和一份信心。(三)心靈氧吧,讓教師溫心。每年暑假,我校的“書法與人生”等專題講座按時開講,引導教師放松心情,以書涵養人生。我校專門開辟了一間小巧精致的休閑屋,大家一起給它命名為心靈氧吧。心靈氧吧里有書、有茶、有咖啡、有音樂,充滿溫馨氣息,流淌人文情懷。教師可以在心靈氧吧沏一壺香茗,品一杯咖啡,在優雅的古典音樂中,徜徉書海,與經典交流,與摯友交心。人性的管理就是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順應其身心需求。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開辟心靈氧吧,不僅可以讓教師徹底放松心情,享受心靈的滋潤,還能增進教師間的友誼,激發教師工作的熱情和生命的活力。(四)愛心捐款,讓教師暖心。我校時時充盈的是情和暖,學校每年都開展體檢、慰問、聯歡等活動,全面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過生日時,教師會收到工會送出的一個蛋糕和一份祝福;生病時,教師會收到領導的深切慰問和同事的安慰、關心。一人有難眾人援,學校黨支部、工會、少先隊大隊部號召全體師生幫助有困難的教師,師生共同獻上祝福和愛心,大家的愛心匯成強大的暖流,給需要幫助的教師送去物質的幫助和精神的力量。

四、師風弘揚———正能量和美形象同現

(一)校園文化,傳遞正能量。1.氛圍感染。學校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影響和體現學校師生的精氣神。我校文化特色建設圍繞“墨韻流香”這一主題,持續推進墨香文化校園建設,在現有的經典書法長廊、大型古典墨韻軒等十二個主題文化展示的基礎上,著力發揮全體師生智慧,讓書香墨韻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我校鼓勵全員參與,發動師生自己設計、書寫校園宣傳語,讓校園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育人功能,讓校園每一處都能展示師生的創意與成果,使校園環境建設更多元、更立體、更富有靈氣、更接地氣,讓中華傳統經典文化和教授之鄉的厚重意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通過耳濡目染,浸潤師生心靈。2.墨香陶冶。我校將書法教育作為一個突破口,以書法家的氣質引領教師成長,以墨韻文化陶冶教師情操。從最初的硬性規定到如今的自覺行為,一路走來,書法成了全校教師的一大愛好,閑暇之時,教師都能凝神靜氣,在揮毫潑墨中享受精神大餐,增厚人生底蘊。3.書香浸潤。為了大力營造書香校園的濃厚氛圍,讓教師多讀書、讀好書,以此來增厚老師的底蘊,我校每年暑假都開展讀書活動,到開學時舉行讀書心得報告會、交流會,采取抽簽發言的方式,意味著人人都要準備,個個都有機會。我校每年出一期《教師讀書心得專集》,通過這樣的活動,促進教師閱讀。(二)師說講堂,展示美形象。“師說講堂”是師德教育的良好平臺,市師德宣講團成員,市、校級“教書育人標兵”,學校“三八紅旗手”都會在這個平臺上展示真我風采。在“師說講堂”,我校教師可以說師德、道師風,立典型、樹榜樣。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宣講、交流、學習、碰撞。實踐證明,這一平臺貼近教師,不斷地感染教師、鼓勵教師和引導教師,展示了教師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幸福教育的樣子[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164-173.

[2]朱國河.校長在改造學校進程中的角色認知[J].中小學校長,2020(1):11-13.

[3]曹春華.蘇派教學:江蘇教育精神的實踐表達[J].江蘇教育,2013(1):29-33.

作者:陳偉 單位:宜興市城北小學